直布罗陀(Gibraltar)值得一游。
直布罗陀位于西班牙隔壁,相隔一条窄窄的飞机跑道,火车道口般的栏杆落下,被隔开的就是西班牙管辖区。英国官方表述其为第14个英国海外领土,也是最小的一个。
游轮驶近直布罗陀,远远看过去,就是一块巨大的岩石突兀地横卧在海水里。这块直布罗陀巨岩(Rock of Gibraltar),或被称为“海格力斯之柱”(拉丁语名“Calpe”),面积仅为6.54 km²。站在直布罗陀430米高的岩顶上向对岸瞭望,就像站在了世界之巅,脚站在欧洲,地平线的另一边是非洲的海岸线,隐隐绰绰的应该是摩洛哥。
海峡长58公里,最窄处仅14公里,窄窄的身躯沟通了地中海与大西洋。海格力斯之柱出于古希腊神话,在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的认知里,,“海格力斯之柱”被认为是已知世界的极限和尽头。但丁在《神曲·炼狱》中,就有奥德修斯在年老时再次出海时,被冒牌智囊所陷害,驶到了海格力斯之柱以外的领域而陷入危险的境地。
这里是直布罗陀,是在欧洲,可给人的第一感觉与香港是如此相像,或许都曾是英国殖民地的缘故吧。葱绿浓郁的树花,陡峭蜿蜒的坡道……蓝天白云下的山坡、波光粼粼的海水,五彩斑斓的红墙绿窗,阳光下显得格外靓丽……狭长的一块平地是一长条浓浓英国风味的市镇,步行街两旁零零落落是露天咖啡座,香港应该还多带些禅意的“茶室”生活体验;街边不时还有伫立有典型英国风味的红色邮筒,上面不时还披挂着绒线编织的饰品,小巧尽致。通往海边的公交车不多,而且等候的时间蛮长的,驾驶员对来此处闲逛旅游的客人,会热情地主动提醒你走哪条路更方便,而且不同车牌号的票子还能互通,让游客在走马观花时常能感受到意外的惊奇和惬意……
坐旅游巴士可以上直布罗陀巨岩观景,一次性付钱,省了好多爬山和寻找景点的麻烦。第一站,进入直布罗陀的大力士之柱观景台,树立有一个雕像,远处往去就可以看到非洲的海岸线;天空步道的透明玻璃房,转身之间,全方位可以看到两大洲的 360 度的广阔视野;地下隧道和洞穴系统构成的地下城市,原本被用作军事基地和防御工事,如今成了具有现代风格的会场和钟乳石、石笋与灯光、音响相溶的壮观景点……
当地巴巴利猕猴种群是欧洲大陆唯一的野生猴种群。无疑,这种猴子是当地不二的主角。有一说法:三百年前,西班牙人从北非将巴巴利猕猴带到了自己的国家,并让它们在这里安居乐业。在两百多年前的一场战争中,镇守阵地的英军士兵在暮色中渐渐睡去,却不曾想遭到西军偷袭,正要遭歼灭时,被灵敏的猕猴所唤醒,由此这群猴子被英国人奉为信仰的守护兽;又有一种说法,欧洲有个古老传说,“猿猴离开岩山之时,便是英国人撤出直布罗陀之日”。这本是个迷信的说法,丘吉尔却宁信其有,甚至郑重其事地向直布罗陀殖民地长官下命令:“猿猴的数量至少要保持在24只,应立即采取行动将这一数字维持下去”。由于直布罗陀的归属地位一直是个问题,因而猕猴就成了这块领地的真正“主人”。
蒸汽全球化鼓励了强国的扩张,曾经“日不落”的大英帝国面积是罗马帝国的七倍,是历史上最大的帝国。然而直布罗陀海峡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依然不敢有半点松懈。海风拂面吹来,不由得令人想起1907年间《克劳备忘录》里的片言只语:“任何国家从长远看都不可能抵御世界其他国家的普遍联合,更不用说像英国这样一个小小的岛国了,英国既没有那些全民皆兵的民族拥有的军事力量,甚至连自身的粮食供应都必须依赖海外贸易”。由此,“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让他们走”,同时要与“大多数或尽可能多的其他国家的首要利益及核心利益相一致”。
……
山下约的旅游车,上山一圈兜下来,尽心尽责。旅游车司机与山上猴子好像都很熟,就像家里养的宠物一样,一个手势或眼神就可“震”住似的,可我们车的司机不这样看,“猴子毕竟是动物”一旦有撕扯容易发生伤害。说得在理,有情有理,感谢的话一出口,司机大哥立马亮出“二维码”,希望给个“好评”作为一面之礼……应该的。
风吹过直布罗陀,海水拍打岸边,鸟在蓝天翱翔,与其说是欣赏,不如说是体验,正午的阳光直直晒下来,让人心怀敬畏。思维的宽度和生命的长度,以及最为必然出现的白发与皱纹,一切都在徐徐敞开……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陆仲绩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85605-146859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