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海良
一个课题组为啥每年都能发Nature? 精选
2016-4-20 09:54
阅读:28880

一个课题组为啥每年都能发Nature

喻海良,2016-04-20

在科学网上写博文很久,以前总有人拿卧龙岗大学说事。确实,我自己也觉得卧龙岗大学还不算顶尖大学,基本上所有大学排名都在200多名,离我们学校进入世界Top1%大学的目标还有距离。但是,我想说一点,在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本地人很少考虑大学排名的,他们上大学第一选择就是离家近,第二选择就是专业。原因很简单,澳洲大学生找工作,招聘单位不只是看学生哪一个大学毕业,而重点是看学生成绩中有多少个HD。至于他们的学生水平,前几天和我们院长开玩笑,国内四本大学生都能够考上悉尼大学,只要肯花钱、花时间。

由于澳洲大学规模上差别很大,像悉尼大学这样的学校,学生就将近5万,而卧龙岗大学只有2.5万左右。如果只是看大学排名的话,像这些规模小的学校就可能完全没有立足空间。也因此,在澳大利亚各种基金申请过程中,里面有一条学科背景介绍。在基金委评分过程中,将一个学科分成5个等级,最高的是5,最低的是15的含义就是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的含义就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我们卧龙岗大学这样的小学校里面,学科不可能特别全面,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科还是非常不错的。包括我所在学院的材料科学、机械制造都是排在5。当然这篇博文我不想介绍自己的学科,而是介绍我们学校的另一个王牌学科,与其说王牌学科,不如说王牌团队,Prof.Roberts Richard G.

今年卧龙岗大学已经在Nature期刊发表3篇学术论文,其中有两篇就来自Roberts的团队。而值得一提的是,Roberts教授的团队基本上每年都能够在NatureScience上发表论文。近5年间,他的团队每年都能在Nature上发文。其中:20121Nature20131Nature20141Nature1Science20151Nature20162Nature当然,在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个团队在1990年开始,就开始往NatureScience上批量发文,至今,几乎年年都有。有时候想,为什么这个团队每年都能够在Nature上发表论文?毫无疑问,这与他们团队的核心人物有关,也就我们所谓的“带头大哥”有关。这几天,大家在讨论学科带头人的事情,也因此,就这我在卧龙岗大学这5年的感受,谈谈自己的想法。

1)带头大哥的江湖地位是自己多年血拼出来的。Roberts1990年开始,便在Nature上发表论文。而且,在此后的数十年间,持续不断地能够在上面发表论文。也因此,他的名气就是这样年复一年的叠加上来的。也因为他的重要贡献,他自己成为了澳大利亚LaureateFellowship,澳洲学术界最高的荣誉与奖项。我想一点,他的地位,绝对不是某某领导赋予的,也不是通过选举选拔出来的,而是在历史道路上,自己一点一点走出来的。

2)带头大哥有着巨大的个人魅力,吸引全世界优秀人才。为什么关注Roberts,是因为在参加卧龙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训的时候,认识了一个朋友。他在香港大学博士毕业并做完博士后之后,国内有好些985大学给他教授岗位。但是他依然选择来卧龙岗大学做VCFellowship。当时,他告诉我,他来卧龙岗大学,主要是Roberts团队年年都能发Nature。由于有Roberts这样一个带头大哥,他就像一个巨大的磁石,吸引各地青年才俊加入他的团队。在他的团队中,在过去几年,就有超过10人拿到了澳大利亚DECRAFutureFellowship

3)带头大哥的团队绝对非常和谐。Roberts团队今年发表的两篇Nature论文中,有一个熟悉的名字:MichaelJ. MorwoodMichael教授已经去世几年了,但是,在他们发表论文的时候,依然把他列为共同作者,这无疑值得我们怀念。Michael教授是我来卧龙岗大学工作几年后去世的。当年他患癌躺在医院,依然天天看各种实验结果,讨论研究进展。特别让我感动的一件事,就是当Roberts教授拿到LaureateFellowship的时候,他居然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跑出医院给Roberts祝贺,并且还花时间接受媒体采访。当然,他们团队为了纪念Morwood教授,特别成立了一个MichaelJ. Morwood Fellowship,资助年轻科研人员参与工作。

4)带头大哥只是某个团队负责人,而不是学科带头人。因为一个学科有很多的研究放向,而带头大哥只管自己的那一个方向,他不会去打压别的方向的发展。如果让他去管理整个学科,我估摸着他成为不了带头大哥,而会成为院长、校长的管理人员。

最后回答他们为什么能够每年都发Nature论文,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1)带头大哥N年积累的声誉,他们的成果容易被Nature的编辑接受。(2)研究方向有很大的关系。(3)就是工作的深度。在一个领域持续工作几十年,深度是不容忽视的。(4)持续不断的传承。Michael教授倒下了,Roberts教授跟上,现在他们团队FutureFellowship有一帮人。也因此,这群人估摸着还是能够持续不断地在Nature上发论文。

下面是卧龙岗大学关于两篇Nature论文的新闻报道:

http://media.uow.edu.au/releases/UOW212380.html 

http://media.uow.edu.au/releases/UOW208488.html

http://www.nytimes.com/2013/08/06/science/michael-j-morwood-archaeologist-who-helped-find-new-human-dies-at-62.html?_r=0 (Michael J. Morwood生平)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喻海良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7889-97138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8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