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海良
我为什么满怀理想读大学
2012-6-4 16:19
阅读:13268

我为什么满怀理想读大学

喻海良,2012-06-04

        今天科学网头条《不务正业的高等学校和大学生》,给出了几个找工作的大学生的非凡经历,不由得让我想起自己为什么怀着理想读大学,也借此献给那些即将高考的学子。

        初中的时候,我就对同学豪言,将来一定要上大学,然后做一番事业。高中年代,三年时间似乎没有别的想法与杂念,就是一心考大学。虽然我考大学的年代,大学生已经不再是人们心中的娇子,但成为大学生还是义无反顾。那么,大学到底什么地方吸引着我呢?

        大学是一座象牙塔,里面装着智慧。这是吸引我上大学的第一因素。父母都是农民,由于没有太多文化,就算有钱买一个进口电器,都看不懂说明书;即使是种地,也不懂得任何技巧,只知道没日没夜的忙活。有时候,父亲忙了,遇到难事了,就只能没口没口地抽烟;母亲更加可怜,遇到难事,就只有自己躲到一个角落里面独子哭泣。所以,父母希望我和他们不一样,能够像电视里面的大学生一样,出口成章,什么都懂,做一个有“智慧”的人。上大学后,图书馆里面有看不完的书,有不同的先知给人生提供指导。特别是,有很多很多名人自传,虽然不能够直接在身上实现,但是,他们的事迹时刻激励着我努力、上进。

       大学是一座熔炉,包含不同的文化。这是吸引我上大学的第二个因素。从小生在农村,上高中前,没有进过城市,就算说话,也只懂得自己村里的一口家乡话。上高中后,邻县的学生也到我县高中学习,就感觉他们很不一样,似乎神气很多。因此,高中的时候,就幻想,大学后,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大家会有什么样的文化交流。因此,这个好奇心让我对大学充满了期待。到大学后,宿舍的8个同学来自7个省8个城市。我曾经给宿舍取名《源言居》,因为,8个人的省份似乎都可以和“水”挂上关系。湖南省的“湖”、江苏省的“江”、黑龙江的“江”、河南省的“河”、河北省的“河”、四川省的“川”,以及内蒙古的“谷”。可以说,大江南北生活在一个宿舍里面,大家来自不一样的地域,拥有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相互学习,相互成长,何其乐哉?

       大学是一座炼铁炉,把原生铁变成优质钢。这是吸引我上大学的第三个因素。高中的时候,班主任批评我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恨铁不成钢”,说我调皮捣蛋,不懂得把握机会。在他每用该语句批评我一次之后,通常都能安分守己认真学习较长一段时间。到高三后,换了新的班主任,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如果有机会考上好大学,这块生铁或许也能变成一块好钢。到大学后,学校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平台,让自己跃跃欲试。第一次,是申请加入学生会。很遗憾,由于普通话不过关,没能进去,相反,拉了一个没有此想法的室友,他成功了。当时,失落了很久。但是,很快我又有了新的想法,加入各种社团。虽然,最终没有一次成功,但是,我依然高兴面对,这也锻炼了我“厚脸”的勇气。由于社团经验的不成功,让我的学业变得成功。因而,就专业知识而言,还是比较牢靠,人生也因此得到了“质”的升华。

        大学是一座宝库,装着各种改变命运的机遇。这是吸引我上大学的第四个因素。出生在农村的我,打小就有一种莫名的自卑感。感觉自己什么都没有别人好,因而,只有努力才能让自己好过别人。与此同时,村上几个考上中专的孩子,听说在城市里面都生活的非常好,而别人都说,大学出来以后,比中专还要强。因而,考大学成了我的一个理想。我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上大学后,的确我的命运改变了。不再和父母一样,每天干着枯燥劳累的体力活;也不再和父母一样,为了生计而担心;不会再为孩子上学而找遍所有亲属借钱……或许,今天的我可以说,完全有机会做到“生活”。

         大学是一个“品位”的校场,让人拥有更多的精神财富;大学是一个“修养”的场所,让人不再那样的低级粗俗;大学是一个“平等”的场所,让人丢下贫富贵贱之分;大学是一个“民主”的天堂,谁都可以指点江山笑谈天下……

          如果再问一句大学是什么,我说,大学是有理想的人们通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星光大道。看了《不务正业的高等学校和大学生》,此时我不禁要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喻海良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7889-57849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61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1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