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baoli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nbaolian

博文

关于混凝土-我的几点感悟(三) 精选

已有 7765 次阅读 2017-7-31 12:01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6 关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推广

高性能混凝土这些年越来越受重视,在2000年左右,网上查阅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等资料寥寥无几,几年以后,便开始铺天盖地了,也说明大家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热情这重视。

我在2006年主编了天津桥梁耐久性设计的标准。2008年,开始在河北交通系统推广高性能混凝土。当时推广高性能混凝土真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都不认可。我先找到施工单位,当时的青兰高速24标广通路桥,当时的实验室主任是个女同志-杨利利,很能干,现在这家公司发展的很好。我给施工单位讲了半天,他们一听:好啊,又省钱质量又好,当然愿意,但是,我们愿意不顶用,驻地监理要同意,我又去找驻地监理,讲通了,驻地监理说我们同意没有用,总监要同意,我去找总监,讲通了;总监说我同意没有用,也主要同意;我去找业主,讲通了;业主说,我同意没有用,我们厅里专家要同意;我又去找厅里专家——张惠河老先生,我与张总讲了三次,讲通了,后来张总又收我做他的弟子——现在回想起来我就想个说客,全靠脸皮厚到处去讲。张惠河老先生在河北非常非常权威,他做过设计,做过监理,做过施工,出国十年,无论是理论还是经验,都极为丰富,而且活到老学到老,善于接受新鲜事物,这也奠定了他在河北全境的权威地位!凡是工程上出现难题和疑问,必定请张总裁定,张总性格开朗,很可爱的,他总得意的讲:闻博士,别看是博士,那是我学生,我们举行过拜师仪式的,是我的二弟子!

开始为了推广技术,我们是免费做技术服务的,为的就是有机会让大家认识认可这项技术。

2009年,我在河北某高速与几位专家一起论证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当时也称作防腐混凝土),专家们先对地材要求提了很多问题,又对设计依据提了很多问题,说了一堆,最后的结论基本趋向地材有问题,管理水平低,设计依据不足,不能实现混凝土高性能化,那时候我刚出道,大家说尽兴了,最后轮到我发言,我说:前面专家说的都很好,但我有点个人认识与大家分享。首先,专家要做什么,如果地材都合格、施工管理水平都很高、工人觉悟也很高尽职尽责,那么不需要专家,也不需要监理,每个单位抱本规范就ok了。正是因为有了问题,才需要专家运用自身的学识、经验,来解决这些问题。混凝土配比就像炒菜,如果我来炒菜,猪是现宰的,蛋是新下的,菜是新拔的,我炒出来肯定没人吃,因为我不懂火候和配料;但要换成大厨,即便肉要变味了,菜都打蔫了,蛋也快泄黄了,但他炒出来肯定大受欢迎,这就是差异!但混凝土我们可以做到,原材料可以适当放宽,但要有限度,这个限度是通过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积累确定的,跳一跳够得着,适当放宽原材,但保证成品要求不低于规范指标,这是可以做的,我们在天津是这样做的......,最后,不约而同,业主和总监办一致希望我来给他们全线做咨询——这对我们在河北推广高性能混凝土打开了缺口,到后来,河北四条超过200公里的高速公路,我们承接三条,另一家央企科研院一条。两年以后,河北交通厅下文,全境在建高速公路必须要应用高性能混凝土,那时候我们便开始收咨询费了!

在这期间也发生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感触也很多。河北武安交通局,有个董处,当时六十多了(2008年),退休后返聘做业主顾问,见到我说:闻博士,这辈子我就见到俩博士,一个是付智,第二个就是你,我说付老师名满江湖,一直是我学习楷模!后来我与付老师也很熟了,说起董处,付老师连连说记得,老头不错......,付老师一直深入一线,混凝土路面的规范基本都是付老师主编,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也奠定了他中国混凝土道路第一人的霸主地位,付老师是我们的学习楷模。

有个单位想发展混凝土咨询业务,邀我给讲了一课,我讲了规范的变迁,咨询的模式,要解决的现场疑难、与各方关系处理以及定位等,听完课,竟然打消了发展咨询产业的念头:“原来不是拿个指导书讲几次课就可以的呀,要摆平那么多事,做不来,做不来!”

7 关于缺陷分析与质量鉴定

做混凝土,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就是鉴定质量缺陷,这对加深对学科的认知与深刻理解非常有帮助,我总挂嘴边的就是最愿意去现场处理问题,施工单位苦着脸说就怕出问题!

现在国内普遍情况是:施工、设计、混凝土搅拌站互相不懂,设计只是理论化——理论上可行,实际做不来;施工粗放化——不懂材料,野蛮施工;搅拌站僵死化——一个配比吃遍天,都做不到与时俱进,环境、材料、气候等因素很少顾及到,往往出问题,因为每个环节都不规范,出了问题也找不到原因,就互相扯皮!

这类问题很多很多,搅拌站往往是最底层,有理也说不出,更何况本身也确实有问题,只能吃哑巴亏。我在培训时,讲了很多因为不规范施工造成的缺陷,搅拌站很高兴——原来那多问题责任不在我们呀,这些年亏大了!!!我继续讲,你们也别高兴,他的问题他负责,还有你们的问题呢,接着讲你们的问题......,其实,现场的施工方也不是不讲理,主要是他们不懂,你给他们讲懂了,与搅拌站的矛盾自然就好处理了。以他们能听懂的方式通俗易懂讲出来很重要,没人因为你职称高、学历高、或是顶着XX学者头衔就买你账,他们不会知道你是谁,千万别自做多情,专家可不是自己说出来的,关键要让他认可才行!施工单位可不好对付,但也很实在。到现场,首先表明态度,我不是来裁定你们责任的,而是帮大家分析解决问题的,工程各方也花了钱费了力、花费了时间,肯定各方都想干好,但出现了问题大家都不愿意,现在关键要找到问题所在,以后才好避免,工程才能保质保量,大家才能皆大欢喜!然后在抽茧剥丝,给他们讲,都讲通了,下面怎么分担责任就是他们的事了!一上场就摆出专家架势,甚至要充当邀请单位打手,肯定搞砸!

非常关键的是,做质量鉴定一定要到现场。很多人发照片给我,要我帮忙鉴定下原因和责任,一般我不会管,因为这里原因太多,几张照片没有足够信息,说错了会误人子弟!不到现场,光凭照片就分析问题是不负责任的,至少不严谨!

因为不同的人,专业敏感性不同,对细节的关注度不同,而这些细节最容易被忽略,但恰恰是问题的关键。这种例子太多了,以前的文章里有过论述,这里不在细说。

(待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52260-1068860.html

上一篇:关于混凝土-我的几点感悟(二)
下一篇:关于混凝土-我的几点感悟(四)
收藏 IP: 221.7.223.*| 热度|

7 陈楷翰 苏德辰 黄永义 马德义 刘忠波 尉剑俊 wqhwqh33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0 04: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