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itizenscience 公众科学(citizen science)在中国

博文

公众科学:整合科学研究、生态保护和公众参与

已有 3179 次阅读 2013-12-21 13:0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大众科学, 公众科学, 全民科学, 公民科学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可能有很多的疑惑。诸如:

什么是公众科学?

公众科学可以做什么?

公众科学是不是科普?

为什么我们需要关注公众科学?

作为科学家,公众科学可以带给我们什么?

作为公众,公众科学可以带给我们什么?

。。。 。。。


我想最好的介绍方式,还是从我们最近完成的一篇“公众科学”的介绍性文章开始吧。


公众科学:整合科学研究、生态保护和公众参与
(全文下载地址:http://www.biodiversity-science.net/CN/abstract/abstract9808.shtml
张健1,陈圣宾2,陈彬3,杜彦君3,黄晓磊4,潘绪斌5,张强6
1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可更新资源系, 加拿大 T6G 2H1)
2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南京 210042)
3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3)
4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1)
5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植物检疫研究所, 北京 100029)
6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广州 510260)


摘要: 

公众科学(citizen science)即公众参与式科学研究, 指包含了非职业科学家、科学爱好者和志愿者参与的科研活动, 其范围涵盖科学问题探索、新技术发展、数据收集与分析等。随着信息和网络时代的到来, 公众科学在生态保护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中的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依据公众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贡献和参与程度, 公众科学项目可分为契约型、辅助型、合作型、共创型和学院型等不同类型与模式。在大量公众科学项目的基础上, 已经建立了多个公众科学平台, 提供此类项目的基本信息、方法和技术等。公众科学的成果已经在科学研究, 特别是生态学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尽管中国的公众科学在鸟类和植物监测方面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 并积累了大量经验, 但依然存在起步晚、参与度不高、数据质量控制薄弱、项目管理和信息整合能力差等不足。为发展中国公众科学, 需要多渠道争取经费支持, 进行广泛宣传, 发展相关组织、发展平台和技术, 积极寻找公众科学成果出口, 并加强国际合作; 同时充分利用每一个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公民的力量, 积极推动中国在生态保护和环境监测等科学研究领域的良性发展。为此我们建立了中国公众科学网站平台(http://www.gongzhongkexue.org), 希望能作为一个连接公众、科学家、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团体等的桥梁和纽带。


我们的网站 http://www.gongzhongkexue.org 也有一些相关的信息。目前正在更新和完善中。。。

我们在普兰塔论坛的讨论版块:http://planta.cn/forum/viewforum.php?f=54&sid=2c79406783acf37b8a5d4f7d5194b724

我们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3903192342


对于公众科学,我们有很多东西希望共享给大家,有很多的东西需要大家参与进来,有很多的东西需要大家的支持和建议,。。。 。。。


这是我个人在科学网的第一篇博文,算是关于公众科学的一点点介绍。希望以后分享更多的信息给大家。也希望借助科学网这个平台,得到更多的批评、支持和建议。


原来我们在国外网站Weebly设立了博客http://gongzhongkexue.weebly.com/2133823458.html, 最近会把一些相关的帖子也转移过来。


写的好像比较散乱,:)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43627-751686.html


下一篇:公众科学项目: 圣诞节观鸟去 (“圣诞节鸟类调查“)
收藏 IP: 129.128.156.*| 热度|

1 刘立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00: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