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宗明
期刊主编如何“不唯论文”? 精选
2019-1-22 12:40
阅读:11184

进入2019年,生物学方面人气最旺的会议之一,植物和动物基因组会(PAG),于1月12-16号在圣地亚哥召开,还是和往常一样吸引很多人参会,3000多人。但今年的遗憾和“笑柄”是美国农业部的科学家不能来做报告, 也不能来参会!他们被美国总统命令在家“休耕(Furlough)”,不知道他们的注册费能不能返回给他们?

说正经的。会议期间,有幸和美国科学院朱健康院士,Molecular Plant执行主编崔晓峰老师,UCSD赵云德教授 (即将出版的aBiotech主编),康涅狄克大学李义教授(几个刊的副主编),美国能源部橡树岭杨孝汉研究员(未来主编?)一起聚会。

餐后,一定要发扬南农(和江苏)的传统,饭后一定要掼蛋(一种打牌打法),不然就感觉“等于没吃饭”(赵老师因为要准备第二天的小型研讨会,没有参加)。边掼蛋,边聊学术和中美“科研生态”。朱老师讲到国内“唯论文”泛滥,给我和崔老师(作为期刊主编)提出一个尖锐问题:你们作为主编,如何才能“不唯论文”?

嗯?我倒是先楞了一下!作为期刊主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为自己主编的期刊选最优秀的论文。我们如何才能做到“不唯论文”?

继续讨论,“不唯论文”的核心是什么?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科研人员“如何才能避免做为了发论文而做的研究”,二是作为期刊主编,“如何去选择和发表论文”?

有三点点我们都有共识:一是论文是非常重要的,论文也是必须的!不然怎么体现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和国家科技水平以及竞争力?所以关键是做怎样的研究?如何去做创新研究?如何从产业和大自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揭示自然的规律?不是为了发论文,拿科研后补助去做研究。

二是培养研究生做研究和写论文非常需要,要有一定强制。不然学生如何才能得到系统和严谨训练?关键还是要融入和围绕“做怎样的研究”的核心。不是为了“混毕业”而写论文。

三是“唯论文”的问题根源是国内的科研评价体制,这个指挥棒指向哪里,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们就会打到哪里。我说,你看国内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展板,某校、院/系的年终终结,各种宣传材料、介绍,科学家的网页的主页展示,哪一个不是把高水平论文列在最显眼的地方?一是说明论文的重要性,二是“国情使然”,作为普通科学家,我们都无解。

作为主编,怎样才能在这个“唯论文”环境下做点什么,帮助杀住“唯论文”之风?或者至少不要推波助澜?对于学科领头期刊这似乎比较好做。对一些没有“价值”或“低价值”或“不赶时髦”的稿件,拒稿就是了。但这种随大流的决定比较容易。但是,很多有研究的价值,特别是“不赶时髦”的论文,其价值并不一定马上就能被认识到,或者在短时间内能体现出来。高琨和Donna Strickland的诺奖研究也是几十年之后才体现其价值。为什么当年顶尖期刊没有发表?为什么没有投顶尖(或者说高IF)期刊?这是很值得深思的问题。作为主编,如何去甄别这些论文的价值,其实是最难的!是我们的一大挑战!其实大家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这些论文的价值?这些论文当初是不是也是“唯论文”的研究论文?

去年秋天,我处理了一篇Horticulture Research的投稿。 我认为研究的问题是产业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但三个副主编不愿接,觉得不熟悉该研究。但最后只好我自己处理,找了4轮审稿人,没有一个愿意审稿!再到WoS里搜文献,居然这方面的研究从1960代后极少研究!最后,我必须自己做审稿人,请人帮忙做语言润色,自己从头到尾把关。估计这种文章的引用也会很够呛,但我认为有价值,值得发。当然不能“唯引用”而判断论文的价值。从期刊主编角度看,这算不算“不唯论文”呢?

崔老师的Molecular Plant也是一直在尝试一些“非常规”的论文形式和审稿模式。如何处理这些“特别”的文章,我们大家在激烈的掼蛋过程中,进行了“大脑风暴”。

程宗明,2019年1月15日 加州圣地亚哥初稿,1月21日 Louisville,TN完稿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程宗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40979-115847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1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