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臣
我为大一新生指北 精选
2019-8-21 12:23
阅读:10510

  我为大一新生指北

近期各地大一新生陆续入校,面对全新的日子,不知道众多的指南是不是让大家眼花缭乱了。

我也看了一些指南,发现文章大都侧重于教会大家如何在大学里生活,但在学业方面的指导实在不多。

要知道,在大学里,光会生活不会学习,注定是看多少指南也没法好好生活的。

所以,我想在这里给大一新生指指北,希望能帮助每位新生更好地学习,然后更好地生活。

 

1. 在保证本专业学习质量的前提下张扬个性、发挥特长。

无论你“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是“说学逗唱”门门都灵,都不要因此冷落了专业课程学习。不是说不能狂野地追求和发挥你的兴趣爱好,但如果为了拥抱它们荒废了学业,那你的日子极有可能惨了!这是极浅显的道理,不用多说大家也明白。我要重点说的,是另外一种对个性和特长的追求,那就是“一门心思转专业”。

举个例子吧:被环境工程专业录取了,却一直对建筑学情有独钟。于是赌气不学习,整天怨天尤人,用与自己个性不和、特长不符为理由,“故意”让自己的学习成绩越来越不如意。

其实,面对这个问题时,聪明的解决办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一是潜心学习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待转专业窗口开放时,充分了解情况,看准时机,用实力改变人生轨迹。难道你以为只有拿着一张惨兮兮的成绩单,才可以获得建筑学专业的青睐?第二种办法是,在学好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的同时,用各种方式辅修建筑学。这样,你就可以成为拥有“两把刷子”的复合型人才,是不是想想都要笑出声?

 

2. 大学学习,遵循的原则是:我要开心!

我在课堂上经常说:“晚上洗漱完毕,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回忆一天的事情,觉得这一天十分完美,能微笑着睡着,这就是开心!”

那么,作为一名大学生,想开心,首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认真学习。我并不是说只有学习成绩优异才能开心,因为任何学习,成绩优异的人都是少数。作为大多数人,开心的办法就是尽我所能,拿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想做到这点,就要格外注意学习的方式方法。

上大学之前,老师会把知识点掰开揉碎,一遍一遍地讲,但在大学里,一般没见过这样的老师。不是不愿意做,是学时少,内容多,根本没法那样做。所以,类似于“本节课,我们从51页讲到101页”的话,你会经常听到。

在这种情况下,自学能力如果不在线,那就很难做到开心了。自学中,做笔记格外重要!不要总是拿着手机“咔咔”拍,也不要记者一样全程举着录音笔。因为这些电子化的资料,大多都只会占用你设备的内存,而不会充实你头脑里的知识库。只有与你高中时期的好战友——笔和本一起,把笔记做好,才能时刻跟随老师的授课思路,与老师进行灵魂层面的互动!

要尽快从“填鸭式授课”的噩梦里醒过来,适应大学的研讨式教学。老师布置的论文型作业,也不能用复制粘贴敷衍了事,而要真正深入地阅读和理解相关资料,用自己的思路将这些素材组织起来,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让你的作业带有你自己独特的味道。

一定要善于运用慕课资源,将它作为你在课堂上吃不饱、吃不好时补充能量的“午夜食堂”。只有顺利地将高中时期的“要我学”转化为大学时期的“我要学”,才能开开心心地完成大学学业。

 

3. 要让自己的专业素养在大学四年里生根发芽。

大学期间,会有很多与专业相关的竞赛摆在你的面前,千万不要在多年后捶胸顿足地说:“为什么当时我没有珍惜?”要知道,这些竞赛,是培养你专业素养的最佳捷径。

每认真准备和参与一次竞赛,不管结果如何,你的专业素养都会产生一次质的飞跃。进入与竞赛相关的课题组后,无论是选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还是查阅文献、数据分析、成果书面表达、现场答辩,都会让你感觉自己的才华终于找到了绽放的舞台,由此生出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将成为滋养专业素养根芽的最佳土壤与肥料。在我的科学博文里,以及我课题组的网站(nmter.bucea.edu.cn)上,你可以找到很多活生生的例子,绝对生猛。

不过,现在针对大学生举办的竞赛超级多,为了不占用过多精力,建议在判断后选择最有助于自己提升能力的参加。

特别提示:参加竞赛要善于合作,因为我看到的“孤胆英雄”,境况往往比较凄凉。

 

4. 要多听学术讲座,多参加学术活动。

学术讲座和学术活动都是你接触业内牛人的绝佳机会。平时云里雾里的大咖,此时都会从云端降到地面,与大家亲切交流。如果你能抓住这个机会,向大咖提出专业问题甚至与其进行探讨,收获与课堂上和书本上比起来,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同时也建议你去参加一些和本专业关联度不是很密切的讲座和活动,因为“跨界”意识和能力在当今社会也是非常重要的。不懂“跨界”,你永远不会明白干掉自己的为什么不是同行。

 

5. 注意英语学习方式方法,进行中文写作训练,掌握专业软件应用。

在当今的政策下,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大学生而言,已经不再生死攸关。但我们无法否认的是,英语能力对我们今后的发展还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种语言工具,大家要在平时利用碎片时间多积累,多应用,不要死学学死。我曾经写过一篇博文,列出了英语学习的“四要四不要”,总结起来就是:要系统阅读,不要单纯记忆单词;要培养语感,不要单纯依赖语法;要动手写作,不要只构思不实践;要开口练习,不要哑巴英语。

虽然大家都是中国人,但用中文写作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甚至对有些人来说,是很艰难的。但无论多么艰难,用文章清晰表达和阐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是作为大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勤于钻研、锲而不舍,在不断磨砺中取得进步,不仅适用于科学研究,同样适用于中文写作的训练,这点必须明确。

我知道,现在的孩子,一般都会熟练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但本专业常用的各种专业软件,很多人可能就需要从零学起了。我敢说,利用专业软件,用专业的知识和术语阐释一些问题,是一件很有范儿的事,难道你不想尝试一下吗?

 

写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说的是:大学里从来就不是只有幸福的生活,没有刻苦的学习。一旦产生“安乐窝错觉”,你的大学之路可能就不那么好走了。

出于对孩子们负责的考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击碎“安乐窝错觉”的政策。感兴趣的话,可以到相关网站了解一下,看看自己未来的日子需要怎么和政策配合着过。

最后,祝愿你看完这份“指北”后,跨进校门就能及时确定方向,千万不要一入大学便晕头转向,“找不着北”。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崇臣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29566-119457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