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到社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junchao 物理化学专业毕业,长期从事生命科学方面工作

博文

文明的没落和复兴——第四届香港国际艺术节观感(附网上讨论)

已有 3682 次阅读 2011-7-2 13:02 |个人分类:社会文化|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艺术节, 注意力, 艺术品, 文艺复兴, 艺术家

春江水暖鸭先知。世态的炎凉总是会在第一时间触动艺术家的心弦,并通过他们的作品传递出来。

今 年的艺术节和上一届相比,参展的画廊大大增加,38个国度两百多家画廊,很多是新面孔。现场展示的应该有数千幅作品,也正是这个时代的浮世会。艺术品和艺 术家的商业化趋势仍占主导地位,但在浮躁的商业气息之中,根植于艺术这个主题永恒的、来自于内心的激情、想象力、或深沉执着内敛的情感的作品也在闪烁着坚 定的光辉,从眼花缭乱的场景中一下跳出来抓住你的注意力。

日本多家画廊的作品是最大的亮点。这是吸收了欧美文化之后仍坚定 的保持着自我气质和灵魂的艺术家,这也正是他们民族不断吸收外来文明而仍保持自我独立性和独特气质的文化精神的最直接体现。一幅幅面很大、色彩淡雅、很唯 美的日本传统风格的油画当场被买走,价格三十多万元。画廊还提供了这个画家很多其它作品的照片,大多都已经卖掉。一位雕塑家的作品很有亲和性并惹人喜爱, 约略可以看到向京雕塑的影子,但内涵和气势不如向京的,这折射了两种文化的底蕴。还有一位日本年轻女画家会让孩子们或年轻人喜爱,画面上的一双夸张的大眼 睛仿佛在永恒地追寻和期待最美丽的童话世界,而画家席地而坐现场作画,安安静静的面容和平铺地上的裙子使她看起来像一朵半开的莲花。

东欧的画家数量不多,可能只有两三位,但颇为引人注目。他们冷静地、淡淡地表述着自己对现实的观察和直接感受,就像没有战争和混乱一样,但你却仍可以感受到画面背后的那种内心的悲凉、孤寂和无助。

伦敦的一位刚刚27岁的年轻女画家将会成为耀眼的巨星,画廊的几幅作品静静的散发者内心深沉的内敛的光芒,这是凡高、毕加索等开创的那个时代最初的光芒。包括上次艺术节那位德国的女画家,让人可以看到欧美商业大潮没落之后西方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精神气质也在慢慢地复兴。

香港一家画廊展出了上个世纪初油画刚进入中国时的几幅力作,看到这些作品的真面目还是让人欣喜。当然,也不乏欧美大牌画廊展出的毕加索、弗洛伊德、米罗等艺术巨匠的作品,但这在欧美的美术馆或艺术史中早已是太熟悉的内容了。

中国的作品还在炒过去时代的冷饭,上次看到标价5万元拍卖的张晓刚的那幅印刷品,现在艺术节上标到了21万。刘晓东的作品似乎颇受日本姑娘青睐,一群日本姑娘嘻嘻哈哈旋风一样拿走一些彩页。

今天是这次艺术节的最后一天了。中午12点开始,下午5点结束。没有看过的还有最后的机会。

顺便说一句,几天的艺术节也可称之为青春靓丽美女和时尚服饰的盛会。

这次可能让主办者很有成功感,所以下一次艺术节已经预订提前到2012年2月份。香港有着历史中难得的一次又一次机会,但香港又确确实实在被机会推着往前走。

附网上讨论

网友:谁的没落?谁的复兴?

回复:一个地区文明的兴盛总是在更有利于生存的新的技术、生产方式或社会组织方式带动下形成的。而文明的衰败在于破坏了这种结构的可持续发展。具体的来说, 美国(或者说整个西方)6、7十年代以后, 科学的基础理论和艺术、也就是文明中的理性和机激情部分被过于功利性的以追逐利润为主导性动机的商业大潮(布坎南揭示公共管理领域与市场化的经济领域具有同样的属性)边缘化,这样的社会发展结构模式总会有一天崩溃或没落(当然也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带动当地的发展或兴盛,文明新的结构总是在不同文明形式的融合中形成的)。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哥德尔不完全公理揭示了这种不能与时俱变、动态调控的社会发展机制的内在缺陷。未来的复兴同样也会是以科学和艺术的创新为前导的,可能会在某一个或几个地区首先出现,但在今天信息几乎是即时传递的情况下这种影响力将会是全球性的。文学家或艺术家总是在第一时间敏锐地感触并展示了这种趋势。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2551-461517.html

上一篇:港岛行山
下一篇:题张大千松石高士画意
收藏 IP: 112.119.198.*| 热度|

2 武夷山 魏玉保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4: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