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职称在咱中国是相当重要的,特别是在学术界,尤为重要。最近这些年,职称对于其他行业中的体现更多的是在待遇和收入方面,当然有的时候可能还会影响职务升迁和社会地位。而在学术界,在科研院所和大学里,职称不仅和收入待遇挂钩,而且体现着资历和荣誉,更多的时候还决定了资格、资源甚至资本,说得严重点儿,决定了您往后干得好干不好甚至于能不能“活得下去”。话说到这份儿上,某些大学教师为了职称而发生的种种哭笑打闹,让围观群众看到的诸多悲喜闹剧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么,职称到底是神马?
职称是“神”!职称本来就是一种职务称谓或职场称呼,在这方面,人们总是希望越高越好的,一般没人会感觉“高处不胜寒”。当了教授自然很神气,到外面办事儿,头衔一亮、名片一递,是挺让人尊敬甚至崇拜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家对职称追求的实现,那其实是一种“志成”,总能让人感觉志得意满。
职称是“马”!有了一定的职称,您就有了与这一级职称相匹配的各种机会。当了教授,便可以获得这一级职称相应的工资和津贴待遇;家庭住房和办公室面积也都比副教授多若干平方米;以至于在某些大学,当了教授才能进教授餐厅享用午餐呢。类似的,有了高级职称,您就可以去申报拥有高级职称的人才能申请的项目;当然,如果您只有初级职称或中级职称,也可以申报为这一级职称量身打造的一些项目,只是钱少了点儿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讲,职称其实提供的是一种对生活和工作的“支撑”。毫无疑问,谁都希望多一个支撑,和有更强的支撑。
事实上,职称还决定了人的职场征程(简称“职程”),能走多长、多远,能走多快,无疑都将受制于职称。在学术界,职称高的人往往各种机会和资源会比较多,成果产出自然也更容易多些快些,可能会形成强劲的正反馈或发生所谓的“马太效应”。以目前中国退休和各种退出制度设计来看,职称高的人工作年限会延长;而不能及时提升职称的年轻人,可能被要求“非升即走”,被“踹客”掉,其中苦楚,怎一个惨字足以说尽。
因为职称如此地重要,所以在很长时间以来,职称的评定或评聘成了许多单位的焦点问题。那么职称咋个评法?大家可以看科学网很多博主最近几天的博文,我不一一列举了。总的来说,是要落实到职称当中的“称”字上,当然这个“称”并不是“称呼”的称,而是“称量”的称。时下比较常见的是采取“纸称法”,也就是把候选人们的paper(纸)拿来“称一称”,份量重——文章数量多、页数足的,比较占优势。后来人们发现,这么查paper数的话,总难免有人会“灌水”凑数,所以“纸称”开始升级为至“质称”,也就是要看看文章的质量和发表杂志的档次,比较在乎“衣服”(IF)了;考虑到教学的因素,也要看质量的。
这些当然都还是有明确规则和量化标准进行数值对比的“值称”,虽然不尽合理,但在数据相差悬殊、对比效果出奇地明显的情况下,一般人还真说不出啥来。比较容易让人郁闷、愤慨甚至冲动的,往往是在数值对比相当甚至悬殊的情况下发生的“暗箱操作”,即某人挥手一指便成的“指成”或秉承某位大人物的旨意的“旨成”。
无论如何,我们在努力争取晋升职称、评定职称以及真正拥有职称的时候,是否还应该多考虑下“职称”这两个字反过来组成的一个词——“称职”?!
相关专题:职称评审惹的祸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吕喆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1635-566397.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