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算个蛋?!这么说话,估计发文章的高手们和正渴望发够文章、发好文章才能毕业的研究生会很不以为然,马上会有N多人准备好除了金砖之外的各种砖来拍我的。因为,把文章算成蛋,也就如同把发文章的人看成了下蛋的家禽,是很不尊敬人的。但仔细想想,看起来挺神挺玄乎的“文章”和普普通通的“蛋”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现如今,大量学术期刊杂志上发表的海量文章,主要起着传承人类认知的作用;而禽鸟和爬行动物们所下的蛋,则起到传递基因、繁衍后代、维持物种长期存在的重要作用。在自然状态下的禽鸟或爬行动物,其产蛋能力通常很低下,所产之蛋主要是用来繁育后代的,但其营养很丰富。相比之下,被人类驯养后的家禽,可以变得非常善于下蛋,蛋的产量奇高,但蛋们的营养却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以至于即使被加精,也未必能孵出小鸡小鸭来。
文章的情况其实也差不多,顺乎科学正常发展规律的科学发现或技术创新的文章数量虽然不多,但其意义却可能非常重大,必将处在科学技术发展和传承的主线之上。相比之下,在人们谙熟了文章发表的套路,能够借鉴比较成熟的思想和方法,可以依托完备的研究条件,动员大量人员参与的情况下,文章也不难像养鸡场里鸡群下的鸡蛋一样被批量地制造出来。 这些文章虽然各项指标不错,发表杂志(用于榨汁)的影响因子(营养因子)可能也很高,但其实际应用(营养)价值却有待考察。目前比较通行的看法是,好的文章就犹如营养价值高的蛋,被引用(饮用)次数会比较多。内容比较一般,没啥实质性创见的所谓“垃圾文章”,多半自能充个数,有的即使发表的杂志(榨汁)很好,也可能会长期放在那里无人问津。最差劲的是编造数据搞出来的假文章和仿制的抄袭文章,就如同用海藻酸钠制作的假蛋,只会被人拿来骗钱,却毫无使用价值,其制造者一旦被查获,必将被绳之以法。
文章如同鸡蛋,也要有其核心(蛋黄)和外围的支撑材料(蛋清),更少不了足够过硬的外壳,这样才能经受得住产蛋过程(编辑和审稿人的审查和作者们的修改)的折腾。发文章如同下蛋,下出来蛋之后会很开心愉快,所以下了个大蛋的老母鸡会“个个大”地叫上一阵子,着实要炫耀一下。文章已经写完可就是发不出来的作者会很郁闷,会像蛋被憋住下不出来的老母鸡一样地难受(小时候我家曾有只鸡因为蛋下不出来给憋死了)。。。。。。
大概是为了能够方便地下出来,蛋并会像完美的圆球那样圆满,而必然呈现出圆润但却有大小头的形状,文章也是一样,为了能够通过审稿人和编辑们“挑剔的”审查,也要做些必要的修改,因此自然就不能带有任何明显的棱角了。
参考:
【1】 吴国清:年终总结之下蛋----今年下了10个蛋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41954&do=blog&id=521511
【2】吕喆:影响因子,已成“影响瘾子”!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1635&do=blog&id=443636
【3】 吕喆:Nature=“奶车”?!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1635&do=blog&id=373480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吕喆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1635-521548.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