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喆
合手的导师,才是好导师 精选
2011-7-10 09:09
阅读:12676
标签:研究生, 导师, 因材施教, 合手

昨天,粒子物理学家(也可以是励志悟理学家)邢志忠老师撰写了一篇“好导师与好老板”的博文【1】,给出了好导师及好老板的“行八点”判据,俺去对了一下号,但没有入座。随后,应急管理(不是影集惯例)专家陈安老师马上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速度写了一篇“也说什么是好导师”【2】,加上了好老板判据的第五点以及好导师的另外三个判据,让俺激动和悸动的是,“陈三条”还勉强能对上一半儿。其实关于导师和研究生的话题,大概是我在科学网上写得比较多的题材了。关于研究生如何选导师,我还曾经在新浪博客上专门写过博文,2年前转载到科学网博客以后【3】,在我坚持不懈进行广告推介的情况下,也颇受关注。至于说神马导师算是好导师,今天倒想专门写上一篇博文,专门探讨好导师的问题。

邢老师和陈老师的博文中的观点我都很赞同,但是,我觉得他们的判据是站在一个很高的层次上去评价导师的好坏,这样的门槛对于多数普通导师和研究生来说可能偏高,而且即使是符合“邢四陈三”判据的好导师,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指导的效果也很可能不一样,学生与外人作出的判断也可能迥然不同。为此,我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一条辅助判据(不妨称为“吕一”)——“合手的导师,才是好导师”。

刚才言及“神马导师”,其实传说中的“好导师”应该是既要很神(有思想、有能力、有本事、有声望),还要能马(特能率先垂范、猫腰干活的那种),要想全面满足是不容易的。本来,俺们也曾听说或者看到过一些传说中的好导师和坏导师,除掉一些众口一词地被夸赞和被批评的以外,还颇有一些导师,有人说其好同时也有人却说其坏,遇上这种情况,如何评价?如何理解不同人做出的截然相反的评价?答案就在我的观点之中,俩儿关键字——“合手”。

“合手”的“合”字拆开来看,就是“人一口”(据说这可是曹操曹丞相他老人家亲自玩过的拆字游戏)。学生跟着导师学习、导师指导学生,其实无外乎处理好“口”和“手”的关系。导师指导学生多半要口授下达指令,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也多半靠面对面的口头交流,导师解答学生的疑问也得说话,所以师生交流多半要以口头形式进行(导师长期出国出差的情况除外),因此“口”非常重要!导师指导学生,如果总是像上大班基础课那样同时给N多个学生讲,每个学生听得可能不上心,结果指导效果会你不好。因此,在具体课题的指导方面,需要一对一的指导,这种指导过程要考虑到每个被指导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特点,应该是完全个性化的因材施教。这些便是“人一口”的涵义。搞实验研究的,有些东西可以意会却很难言传,这就需要导师亲自动手去示范;另一方面,导师指明了做什么和怎么做之后,学生应该积极动手去完成导师部署的实验任务。如果导师指导到位,师生交流渠道畅通,互动很好,该教的都教到了,该学的也都学会了,该做的研究都做好了,则不愁研究没有进展,也就没有那许多莫名其妙的怨气。在这种情况下,导师自然就是学生眼中的好导师,学生也将是导师眼里的好学生,这,便是我所说的合手的“拆字学”层面的涵义。

“合手”最一般的涵义,其实大家都懂的,本不用我多说。如果再稍微罗嗦几句,也就是重复我以前博文里面曾经说过的,简单说,就是根据不同类型学生,应该选择与其类型向匹配的导师。例如,工作非常积极主动、个性又很强的学生,应该选择敢于放手让学生去做的导师,这时导师是好导师;如果不幸和一个也很有想法,喜欢很积极主动地指导学生,但个性更强、说一不二的导师,就很可能都搞不定对方,结果是一对儿杯具。

综上所述,我认为“合手的导师,才是好导师”。合手,便于合作,也使得实验室的氛围更加和谐。

 

 

参考:

【1】    邢志忠:好导师与好老板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COLLCC=1309147525&mod=space&uid=3779&do=blog&id=463308&from=space

【2】    陈安:也说什么是好导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463313

【3】    吕喆:研究生如何选导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1635&do=blog&id=236456



本文将在《科学新闻》发表。

相关专题:导师与学生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吕喆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1635-46344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