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喆
NS:“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2009-12-21 10:09
阅读:17280
标签:科学, Science, 自然, 迷恋

 

                                               吕喆

      NS是Nature和Science两大著名杂志的简称,这两个杂志连同其他一些高影响因子(IF)的SCI收录期刊在中国都是被看得很高的炙手可热的牛杂志(我戏称之为:牛杂)。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学术界,哪位先生或女士如果能在这些牛杂志上发一篇文章,那就立刻成为“牛人”,年龄稍大(较有资历的教师)发了就成了“大牛”,小孩(年轻人、学生)发了立刻也就是“小牛”了,当然,要事先声明一点,发NS是成为牛人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因此,NS曾经是中国长期以来的痛——长期没有本土出产的NS文章,最近若干年也成为中国学术界的快乐,这种快了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终于有了(NS),而且逐渐多了,甚至已经通过“从娃娃抓起”【1】做到了本科生发Nature了【2】,这难道不是一个重大的喜讯么?!

       中国之所以如此看重NS,是因为它们构成了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指标,有没有、有多少发表在这些牛杂志的文章,决定了高校的排名,决定了人的身份和层次,因为有了NS,职称、头衔、奖励将排着队向作者走来,所以NS这些年来一直被看得很重,不但发表的文章被重视,就是有苗头要发的文章也一样会被关注甚至不失时机地开始宣传造势。NS的文章的另一个重要之处是可以引领学术研究热点,一个领域相当多的研究人员会跟着NS的文章去做工作,这在每年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的立论依据部分的参考文献中可见一斑(在里面列上仨Nature俩Science的,呗儿有面子!),也正是由于这种跟踪研究的蓬勃开展,多跟踪、多做、多写也就必然要多引用,从而造就了Nature和Science的超高IF传奇。

     然而不幸的是,这种传奇偶尔也不灵了一把,据说最近某位发过Science文章的海龟竟然不幸被海带化了(个中原因很复杂),这多少让人开始怀疑NS对人才待遇影响的“充分性”了。NS上的某些牛人牛文由于不能被其他人重复而遭受质疑,甚至最终导致了一些学术不端的黑幕被揭开【3】。由于NS上有一些哗众取宠、没有多少实际价值的文章的存在,我的一位前辈大师兄(他在美国的某大学当教授,科研做得很好,治学也非常严谨)某次回国时曾经在饭桌上说过这样一句话——“Nature和Science上的很多文章‘不好用’”。

     有鉴于此,我套用一句最近网络上很火的流行语来评价NS,那就是“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这个传说流传很广,这个传说非常动人,但这个传说却也非常残酷和难以琢磨。听说投稿到NS的文章据说90%会被迅速锯掉,很多是没有送审就被编辑锯掉的,够残酷吧?!面对有些发在NS上的学术文章,资深的研究者的眼球象其他人一样被吸引过去了,却在里面找不到有足够学术价值的东西,于是发出“就这结果也能发NS”的感慨,够难以琢磨了吧?!我们的学术是需要探索自然(nature)和研究科学(science)的,但不应该以在Nature和Science两个具体的、大牌的、综合性的牛杂志发表所谓的牛文章为目标,年轻的学人更不要以每周去读NS文章为自豪【4】,因为Nature以外其实有更广阔、更真实的自然,Science的周围是更多科学知识和科学期刊

参考文献:

【1】徐文:华南理工大学的学生真“可爱”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0051

【2】王修慧:俺也来谈谈本科生上Nature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0054

【3】舍恩事件:http://baike.baidu.com/view/2059106.htm

【4】王鸿飞:可不可以不读Science和Nature论文?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8595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吕喆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1635-28021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