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鹏
有种隐性的剽窃应该警惕 精选
2014-8-23 15:17
阅读:25722

曾经遇到一个刚刚开始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的同学,第一次上某课回来后跟我抱怨,这个老师也忒严格了,说是term paper不能抄袭别人的论文的内容也就罢了,还说即使有相同的句子也要被判为抄袭!

我听了有点儿吃惊,这个朋友已经在国内某著名高校硕士毕业了,在大学里摸爬滚打了少说有六、七年,连抄袭的概念还没有搞清楚。

你的文章,不管是篇综述还是一篇技术论文,如果观点结论都是自己的,但是里面有和别人的文章相同的句子行不行?当然不行!

究竟什么是剽窃?不同的机构给出的定义形式上略有差异,实质大体相同。举例耶鲁大学的定义("What is Plagiarism". YaleCollege. 2012):“... use of another's work, words, or ideas withoutattribution," which includes "... using a source's language withoutquoting, using information from a source without attribution, and paraphrasinga source in a form that stays too close to the original.”不仅在不引用的情况下拷贝了信息是抄袭,使用别人的wordslanguage同样是抄袭。因为同样的信息,别人用语言呈现出来的方式,也同样是作者的劳动成果。

如果你已经在某国际会议上发表了一个proceeding paper,又把内容扩展投给期刊发表的时候,要格外注意。即使描述同样的内容,也要把已经发表的文字重新“表述”,也就是rephrase一下。因为你的proceeding paper的版权已经不是你的了。虽然那些文字是你写的,如果照抄,也是抄袭。图像也不行,表格也不行,如果实在需要展现同样的数据怎么办?打个擦边球吧,把图换个颜色用不同的方式重新画一遍。

在网络上检索发现,对这个概念有模糊理解的人还真的是不少。方舟子于2007年在《环球》发表的一篇文章《剽窃的层次》中提到一个例子。当时南开大学某教授的论文被某国际期刊就因此种情况判为抄袭,而作者的学生代该教授回应到:

因为英文水平有限,所以我写英文文章时借鉴了那些母语为英语的同行发表的相关文章,甚至原封不动地摘抄了一些语句,这是我个人的问题,以后我肯定会多加注意!与文科类文献不同,即使在化学专业学术论文中原封不动地借鉴了文献中的某些语句,但只要报道的是自己的研究结果和结论,就和抄袭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化学文献注重的是实验方法、数据和结论,而不是个别单词或者语句的写法。

时至今日,我还可以在某些网络学术论坛上看到研究生关于这一问题含混不清的理解。有理工科的研究生说科学研究看重的是数值结果;而文科的学生一句国内都是这样把你噎死。难道这种情况不能避免么?我不相信身处学术研究的环境就找不到英语稍好的同事、或者同学帮忙润色一下语句。

我没有指摘国内学术规范的意思,也不鼓吹什么和国际接轨。我想说的是,从事任何一种行业,包括学术研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遵守职业规范和素养,对于维护大环境固然有益,你自己也恰恰是受益者。如果你的研究结果很漂亮,但因为不注意写作规范而碰触了这种红线被期刊判为抄袭,岂不真的很冤?

学校和老师们应该担负起责任,告诉学生们学术规范的定义和具体操作方法。我就不信,我们花了这么多人力、物力在思想道德修养之类的课程上,就教不会我们的学生什么是剽窃。


相关专题:学术不端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邵鹏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02703-82169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74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