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陈熙谋先生(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图1 陈熙谋 先生(左),1934-08-15 ~ 2023-08-21 00:20,北京,89
1997年,陈熙谋先生与赵坚合影
http://wltb.ijournal.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2311&flag=1
一、纪念陈熙谋先生
陈熙谋先生生前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电磁学课程组教授。是《中国大百科全书》词条“库仑定律/Coulomb's law”、“电场/electric field”等,共计 152个词条的作者。
当我从 2023-07-13 在科学网贴出“电磁学的实验再检验”系列博文时,已经不宜向陈先生请教了。假如没有陈熙谋先生的上述词条,我不一定敢在科学网贴出“电磁学的实验再检验”。
2008-11-12 上午午饭前,我在南开大学承办的教育部《科学素质教育课程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上做了一个大会发言。
根据“磁场依赖参照系”、“电磁波依赖参照系”做出了两个具体的《物理学》推断:
(1)磁场依赖参照系:国际单位制(SI)中的“安培”的定义,由于缺少关于电流方向的说明,需要修改。
(2)电磁波依赖参照系:吓死人!我可不敢说。
其中,2012-04-12 10:46 在中国科学院《科学智慧火花》贴出的“SI基本单位中安培定义的两种可能缺陷”里建议的安培定义“第二方案”,和后来2018-11-16 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关于“修订国际单位制(SI)”的决议里的新“安培定义”,几乎完全一样。我比 SI早公开了 6年多。
从 2003年初夏以来,我一直关心“电磁学的实验再检验”:用当代的高精度、高稳定性的实体物理实验,再检验 100多年之前的那些经典电磁学实验。因为那个时候的实验条件太差了。
不难想到,“电磁学的实验再检验”是比【(2)电磁波依赖参照系:吓死人!我可不敢说。】更吓死、更吓死人啊!
哪成想,杨振宁(YANG Chen Ning,Frank)先生1978-07-06 在上海物理学会的演讲里讲到:“不过,我曾经把库仑的文章拿来看了一看,发现他写出的那个公式同实验的误差达到30%以上。”
更有陈熙谋先生在“最主流”的《中国大百科全书》词条“库仑定律/Coulomb's law/”里写到:
“电磁场理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是在一些电磁学实验定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些实验定律的精度和适用范围都难以言明。”
可想而知,我是多么地感谢陈熙谋先生!
尽管我和陈熙谋先生没有任何来往。
但是,必须纪念陈熙谋先生!
图2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电磁学课程组座谈研讨。左起:陈熙谋、赵凯华、陈秉乾、舒幼生、王稼军
上面图片来自互联网,感谢原作者与有关人员!
二、“电磁学的实验再检验”:未来物理学的首选之路
2.1 自1970年代后,所有的理论工作都还没有产生一个成功的预言
正如著名物理学家 Neil Turok 说:“自1970年代后,所有的理论工作都还没有产生一个成功的预言,这是很令人震惊的现状。”“All of the theoretical work that’s been done since the 1970s has not produced a single successful prediction,” says Neil Turok, director of the Perimeter Institut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in Waterloo, Canada. “That’s a very shocking state of affairs.”
https://www.sohu.com/a/234786002_410558
图3 物理学的六个原理、六个大问题、及六个解决方案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609/ce4bc68bfcaa4fcfac372b11756e8c37.jpeg
https://www.sohu.com/a/234786002_410558
而“电磁学的实验再检验”,则直接对“光速不变原理”、“等效原理”、“量子化”、“波粒二象性”等进行直接的实体物理实验检验。
其中,与“光速不变原理”有关的《采用“电光效应”的单向光速测量物理实验方案》、《斐索齿轮法与脉冲光:单向光速测量的可能性》,以及与“量子化”、“波粒二象性”有关的《用直接碰撞等来测量电子半径与结构的建议》已经在中国科学院“科学智慧火花”栏目贴出。
显然,《中国大百科全书》里的相关词条,应该具有重要的作用!
除了纪念陈熙谋先生外,
还
感谢《中国大百科全书》;
感谢《科学智慧火花》,中国科学院;
感谢《科学网》!
当然,还一个
感谢丁肇中(Samuel Chao Chung Ting)先生!
感谢杨振宁(Chen-Ning Franklin Yang)先生!
2.2 自1970年代后,所有的理论工作都还没有产生一个成功的预言
“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如果没有实验的证明,就没有意义。当实验推翻了理论以后,才可能得到新的理论。而理论是不可能推翻实验的。过去400 年,我们对物质基本结构的了解,大都来自于实验物理。”
丁肇中. 与中国科学家合作的40年[J]. 现代物理知识, 2020, 32(1): 55-63.
http://mp.ihep.ac.cn/cn/article/id/12379
“不过,我曾经把库仑的文章拿来看了一看,发现他写出的那个公式同实验的误差达到30%以上。估计他所以写这个公式,一部分是猜出来的,猜测的道理是因为他已经知道了牛顿的公式。我所以要和大家讲这一点,是因为在所有物理和数学的最前沿的研究工作,很大一部分力量要化在猜想上。在别的方面可能也是这样,不过我不太熟悉罢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乱猜,猜必须建筑在过去的一些知识上面,你过去的知识愈正确愈广泛,那么猜到正确答案的可能性就愈大。”
引用自: 世界科学译刊编辑部. 从历史角度看四种相互作用的统一(根据杨振宁博士1978年7月6日在上海物理学会的演讲整理)[J]. 世界科学译刊, 1979, (01): 1-1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JKE197901000.htm
2.3 其他人的观点
2018-06-02,当今顶尖的物理学家 Neil Turok 说:“自1970年代后,所有的理论工作都还没有产生一个成功的预言,这是很令人震惊的现状。” 引用自:科学出版社,2018-06-09,21世纪的物理学,迷失方向了吗?
http://www.sohu.com/a/234786002_41055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3380.html
2018-06-02,Why some scientists say physics has gone off the rails
"All of the theoretical work that's been done since the 1970s has not produced a single successful prediction," says Neil Turok, director of the Perimeter Institut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in Waterloo, Canada. "That's a very shocking state of affairs." This doesn't mean physicists aren't busy; the journals are publishing more research than ever. But Turok says all that research isn't doing much to adv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verse — at least not the way physicists did in the last century. Lots of activity, little progress Physicists today "write a lot of papers, build a lot of [theoretical] models, hold a lot of conferences, cite each other — you have all the trappings of science," he says. "But for me, physics is all about making successful predictions. And that's been lacking."
“自 1970 年代以来所做的所有理论工作都没有产生一个成功的预测,”加拿大滑铁卢周边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Neil Turok 说。“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情况。” 这并不意味着物理学家不忙。现在期刊发表的研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但图罗克说,所有这些研究都对增进我们对宇宙的理解没有多大帮助——至少不像物理学家在上个世纪所做的那样。活动多,进展少。今天的物理学家“写了很多论文,建立了很多[理论]模型,举行了很多会议,互相引用——你拥有科学的所有特征,”他说。“但对我来说,物理学就是要做出成功的预测。而这一直是缺乏的。”
三、吓死吓死人!谁敢表态:三个载流理想线圈中的相互作用
在主流的微信群“信息工程核心基础课虚拟教研室基地”,2024-06-24 20:38 贴出的请教:
图4 谁敢表态?谁敢表态??谁敢表态???
参考资料:
[1] 赵坚. 音容笑貌浮眼际 惜别永逝泪潸潸[J].物理通报,2023,42(11):147-148
doi: 10.3969/j.issn.0509-4038.2023.11.035
http://wltb.ijournal.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2311&flag=1
http://wltb.ijournal.cn/ch/reader/create_pdf.aspx?file_no=202311&flag=1&journal_id=wltb&year_id=2023
[2] 本刊编辑部. 赵凯华、陈熙谋编《电磁学》自学考试指导提纲[J]. 大学物理,1984, 1(12): 43-44+28
doi: 10.16854/j .cnki .1000-0712.1984.12.018
https://dxwl.bnu.edu.cn/CN/Y1984/V1/I12/43
[3] 陈熙谋,物理学院离退休人员名单,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https://www.phy.pku.edu.cn/jzyg/ltx1.htm
[4] 科学出版社,2018-06-09,21世纪的物理学,迷失方向了吗?
https://www.sohu.com/a/234786002_410558
[5] 丁肇中. 与中国科学家合作的40年[J]. 现代物理知识, 2020, 32(1): 55-63.
http://mp.ihep.ac.cn/cn/article/id/12379
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如果没有实验的证明,就没有意义。当实验推翻了理论以后,才可能得到新的理论。而理论是不可能推翻实验的。过去400 年,我们对物质基本结构的了解,大都来自于实验物理。
[6] 世界科学译刊编辑部. 从历史角度看四种相互作用的统一(根据杨振宁博士1978年7月6日在上海物理学会的演讲整理)[J]. 世界科学译刊, 1979, (01): 1-1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JKE197901000.htm
不过,我曾经把库仑的文章拿来看了一看,发现他写出的那个公式同实验的误差达到30%以上。估计他所以写这个公式,一部分是猜出来的,猜测的道理是因为他已经知道了牛顿的公式。我所以要和大家讲这一点,是因为在所有物理和数学的最前沿的研究工作,很大一部分力量要化在猜想上。在别的方面可能也是这样,不过我不太熟悉罢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乱猜,猜必须建筑在过去的一些知识上面,你过去的知识愈正确愈广泛,那么猜到正确答案的可能性就愈大。
[7] 2022-06-04,库仑定律/Coulomb's law/陈熙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DB/OL]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31176&Type=bkzyb&SubID=61925
[8] 2022-01-20,电场/electric field/陈熙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DB/OL]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31141&Type=bkzyb&SubID=61927
[9] 2023-08-01,光子/photon/裴寿镛、吴令安,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DB/OL]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215506&Type=bkzyb&SubID=146659
这个实验中,光子是一个一个相继入射到BS1,因此是光子自己和自己干涉。
对于光子的更进一步的认识尚在进行中。
[10] 2012-04-12 10:46,SI基本单位中安培定义的两种可能缺陷
https://idea.cas.cn/zhhh/sxwlhxytw/wlx/info/2012/48315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53075.html
[11] 2024-12-22 05:15,采用“电光效应”的单向光速测量物理实验方案
https://idea.cas.cn/zhhh/sxwlhxytw/wlx/info/2024/55162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68263.html
[12] 2024-09-27 21:28,斐索齿轮法与脉冲光:单向光速测量的可能性
https://idea.cas.cn/zhhh/sxwlhxytw/wlx/info/2024/55107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65321.html
[13] 2024-09-29 00:10,用直接碰撞等来测量电子半径与结构的建议
https://idea.cas.cn/zhhh/sxwlhxytw/wlx/info/2024/55108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65322.html
相关链接:
[1] 2023-07-14 01:22,“电磁学的实验再检验”:经典电磁学实验当代再检验的起因、意义要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95251.html
[2] 2024-05-13 22:43,[请教] 电磁学的实验再检验:“真正达到国际领先”了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33937.html
[3] 2019-07-02 16:11,记忆:南开大学2008年《科学素质教育课程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87783.html
[4] 2025-04-21 22:49,[权威,观点,汇集] 传统的同行评审(同行评议):它消极对待真正的创新思想,拒绝领域内具革命性的文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82882.html
[5] 2023-08-26 22:00,[求证] 世界范围的领先情况:互容;“半电路、半电磁场”电路;安培定义;SI 词头;低风速风机(刚体定轴转动定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00427.html
[6] 2020-10-04 13:56,[优先权?] 中国人首先提出 SI 基本单位“安培”新定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53168.html
[7] 2023-03-04 16:53,往日(18):SI “词头 prefixes”与科技话语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78891.html
[8] 2022-11-22,[插播,往日] 国际单位制 SI 新增 4 个“词头”(vs 中国人 10 年前的建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64818.html
[9] 2012-04-19,增加 SI prefixes 的建议 (Suggestion to add the SI prefix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561082.html
[10] 2024-07-01 22:49,[专业微信群贴出] 请教安培的无定向秤( astatic balance )的系统误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40567.html
[11] 2023-10-26 22:44,[最主流,实体的物理实验波形] “费曼电容器充电”的电压波形观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07363.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杨正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7667-148315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