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21), 优先权]:多年前已经完成,但一直没有发表的部分研究结果
图1 Crying-Cute-Baby.jpg
https://www.mykidsite.com/wp-content/uploads/2013/05/Crying-Cute-Baby.jpg
https://www.mykidsite.com/crying-cute-baby-4/
天长日久,这些思考结果的记忆应该没错,但时间(年份)可能会有些误差。
一、多年前已经完成,但一直没有发表的部分研究结果
第一次回忆:
① P vs NP概率化。2010下半年。
② 随机数生成新方法。2017下半年写出程序;方法2012年前后。
③ 傅里叶展开的端点效应的成因与解决方法。2011年前后。
④ 俄罗斯大事周期性。2014-12之前。
⑤ 矩阵乘法信息量。1990年前后。
⑥ 电力负荷短期预测的实用方法。2005年之前。
当时没有公开,是想留着自己开发软件使用。这个没有公开发表,不能责怪别人!
⑦ 时间序列预测里的“弹性系数法”。2021-10之前。
核心问题已经明确,但是,还没有用程序进行充分的示例。
二、一些在《科学网》博客提到过结果
(1)2023-04-08 23:18,[优先权?] “比你的更好”随机数生成要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83480.html
(2)2021-10-01 15:48,[请教] 时间序列预测里的“弹性系数法”真的很重要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06423.html
(3)2021-09-30 17:16,往日(6):我们对电力负荷预测的一些看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06311.html
(4)2019-09-12 22:37,复杂时间序列分解的“边缘效应(端点效应)”早就解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97759.html
(5)2014-12-03 16:37,经典经济周期,俄罗斯大事,北半球气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48204.html
三、如果还能喘口气活下去
可能想做:
3.1 单向光速实验室直接测量
已经在 2025-01-12 构造出“匀速运动下单向光速的直接物理实验测量”。
将《斐索齿轮法与脉冲光:单向光速测量的可能性》的实验原理,向具体的、当代可完成的实验方案的继续推进。
3.2 集成芯片
计划未来将主要精力投入的思考。
3.3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太阳系天体运动的再检验:我好像不会做
该思路,由专业的天文学家编程序就行。
100 多年之前,老一代天文学家们已经做过了:
(1)霍尔(Asaph Hall, 1829-10-15 ~ 1907-11-22)对水星的研究的结果,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距离幂次 n = 2 + 1.6×10-7。
(2)纽康(Simon Newcomb, 1835-03-12 ~ 1909-07-11)对四颗内行星的研究结果n = 2 + 1.574×10-7。
(3)布朗(Ernest William Brown, 1866-11-29 ~ 1938-07-22)对月球运动研究结果,如果n大于2的话,那最多也不会超过 4×10-8。
在当代更高精度下,编程序、核对一下就行。
实际上,天文学界应该有现成的程序。将其中多余的计算,删除即可。
图2 素材来自:End Times (Jill Greenberg) 。感谢!
新浪悠嘻猴(泪奔)。感谢!
参考资料:
[1] 杨正瓴. 同行评议的局限性和改进之策[J]. 科技中国, 2019, (11): 34-36. 日期:2019-11-19
http://www.casted.org.cn/channel/newsinfo/7562
[2] 搜狐,电气技术,2025-04-11 07:00,为何颠覆性创新总被同行评议“卡脖子”?不能让科学真理“等死一代人”
https://www.sohu.com/a/882159677_321349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SRJJQ3R0552F81B.html
现在,评审专家都是深耕细分领域,面对跨学科创新时,犹如"眼科医生评判心脏手术";有研究显示,颠覆性理论的平均认可周期长达17年,远超研究者黄金科研期。
天津大学电气学院杨正瓴撰文指出,同行评议是依靠旧知识来评价新知识,本身就具有误判的可能性。当代科技分工越来越细,造成专家知识的主观性和有限性,进一步造成了同行评议局限性。
面对这科技评价困境,需要探索同行评议的改进方案,“但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
[3] 百度,电气新科技,2025-04-11 07:00,为何颠覆性创新被同行评议卡脖子?不能让科学真理“等死一代人”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9000377347852030&wfr=spider&for=pc
现在,评审专家都是深耕细分领域,面对跨学科创新时,犹如"眼科医生评判心脏手术";有研究显示,颠覆性理论的平均认可周期长达17年,远超研究者黄金科研期。
天津大学电气学院杨正瓴撰文指出,同行评议是依靠旧知识来评价新知识,本身就具有误判的可能性。当代科技分工越来越细,造成专家知识的主观性和有限性,进一步造成了同行评议局限性。
面对这科技评价困境,需要探索同行评议的改进方案,“但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
相关链接:
[1] 2025-04-05 22:49,随拍【2025“天大·海棠季”】校园开放日:手机傻拍2025(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80798.html
大约2024年10月初开始心脏区疼。三个多月后的春节前,疼明显减轻。
但是,又开始得了另一种病。这种病可能危害不小。一直没精神头去看这个病。
再忍一阵,看看会不会自行变轻或痊愈!
[2] 2025-01-17 22:56,[记忆,悲恸] 我为什么穿了两周左右的脏衣服? (关联:“单向光速”的实验室直接测量;未来的信息处理技术“集成芯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69293.html
2025年元旦前后,连续穿了两周左右的脏衣服。实在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洗衣服。当然,一旦有精力,马上就洗了衣服。
一、为什么穿了两周左右的脏衣服?
主要是2025年元旦前后,实在没有精力,没有时间。
衣服脏了,实在没有精力去洗。现在是冬天,也不能再将一身干净的衣服直接套在外面。
[3] 2020-05-19 14:42,四个西方经济波动周期(基钦、朱格拉、库兹涅茨、康德拉季耶夫)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33904.html
[4] 2025-04-10 22:56,周期性、小波图: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新中国“百部文艺作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81469.html
[5] 2024-11-13 22:38,[遥相关,厄尔尼诺,中医药] 感谢《科学智慧火花》给贴出:地球能量近似守恒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59912.html
[6] 2024-07-09 22:42,往日(20):“线性模型稳健性”2023-06-16 终于正式出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41611.html
[7] 2024-06-04 22:37,[往日(19), P vs NP]:从互容、排序、矩阵乘法、定性推理,到 P vs NP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36894.html
[8] 2023-03-04 16:53,往日(18):SI “词头 prefixes”与科技话语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78891.html
[9] 2021-02-03 14:48,往日(4):组合预测之谜 forecast combination puzzle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70404.html
[10] 2019-12-04 15:43,往日(2):El Nino发生机制的天文成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8782.html
[11] 2019-02-28 13:34,往日(1):小样本数理统计学与“压缩感知 Compressed sensi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64730.html
[12] 2025-03-28 22:49,[随感,同行评议] “评价”深度影响未来的“发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79770.html
[13] 2025-03-11 22:45,[打听,同行评议] 全球生物医学科:可能 90% 科研文献不可重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77040.html
[14] 2024-07-28 22:37,[新闻] “原创三大杀手:同行评议、短期考核、没有时间”再现顶刊论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44174.html
[15] 2024-06-08 22:38,[汇集,负能量] “同行评议”局限性的一些近年顶刊论文报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37397.html
[16] 2021-10-15 19:00,[旧闻] 2014年 SCIENCE 杂志:“同行评议根本不能预测研究的成果。这令人非常不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08100.html
[17] 2020-08-21 14:19,[汇集] “同行评议”扼杀原创的权威观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47293.html
[18] 2020-08-01 13:36,破除论文“SCI至上”:[历史] 艾萨克·牛顿斗不过“同行评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44556.html
[19] 2019-12-02 15:24,[随笔] 科技“同行评议”引发美国《大停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8480.html
[20] 2022-06-05 15:05,[回忆] 我们的科技类代表性观点(或论文)(3):高原创部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41672.html
[21] 2022-06-04 15:43,[回忆] 我们的科技类代表性观点(或论文)(2):部分完成或价值待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41531.html
[22] 2022-06-03 14:28,[回忆] 我们的科技类代表性观点(或论文)(1):“常规”研究的部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41405.html
[23] 2025-03-12 22:42,[从前(8),同行评议] 从苏联 1952年的“科学作品寄存制度”到 2020年的“出版纸质《文明火花淘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77224.html
[24] 2025-01-28 12:31,[请教,要点,笔记] 2025-01-28,“半电路、半电磁场”电路,集成电路,芯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70749.html
[25] 2025-01-28 03:48,[汇总,要点,概念] “半电路、半电磁场”电路,集成电路,芯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70712.html
[26] 2025-01-23 22:54,[汇报,悲恸] 我为什么喜欢钟表采用“24小时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70102.html
[27] 2019-07-02 16:11,记忆:南开大学2008年《科学素质教育课程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87783.html
[28] 2020-10-04 13:56,[优先权?] 中国人首先提出 SI 基本单位“安培”新定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53168.html
[29] 2022-11-22 14:04,[插播,往日] 国际单位制 SI 新增 4 个“词头”(vs 中国人 10 年前的建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64818.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杨正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7667-1482422.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