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 复习周光召老师的两篇论文:《历史的启迪和重大科学发现产生的条件》、《如何发展中国的理论物理》
周光召 Zhou Guangzhao, Kuang-chao CHOU, 1929-05-15 ~ 2024-08-17, 95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318/562/27.jpg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451345
惊闻“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周光召先生于 2024-08-17 22:55 逝世,享年95岁。
沉痛哀悼!
复习周光召老师的下面两篇论文,以资纪念。
一、1999-10,历史的启迪和重大科学发现产生的条件
(1)正视产生重大科学发现的困难
重大科学发现一般是在学科交叉的生长点上出现,而不是按照常规计划,在可预见结果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和逻辑推理就能得到的。因为计划只能在原有的科学原理框架内制订,科学家个人又受到知识面狭窄和学科传统观念的限制,多数人很难有观念上的突破。这种局限和困难必须努力克服。
(3)有创新力的科学家必备的素质
——包袱少,失败后不怕人笑话,对新事物非常敏感,有强烈的好奇心,不受原有思想方式和原有理论的束缚,敢想敢干。
——身体相对健康,精力充沛,工作非常努力。
——不受各种社会和家庭事务的干扰,脑子高度集中,日夜处于创新的临界状态,从而容易作出重要的成果。
(6)充分发挥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的作用
当前,科学前沿研究的对象多是复杂的系统,很多对象具有无穷多自由度,过去常用的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很可能不够需要,必须进一步发展才能处理复杂系统。因此,要加强对哲学的研讨,加强科学方法论、数学及计算方法的研究。另外,观测仪器是发现新现象的先导,要重视新仪器的研制和实验手段的开发。
二、2004-06-01,如何发展中国的理论物理
1924 年,印度一位中学教师玻色,用了一个新的办法推导普朗克的辐射规律,由于他的文章未被杂志接收,他寄给爱因斯坦,希望爱因斯坦把它推荐给德国的杂志。爱因斯坦看了这篇文章以后觉得很好,就和玻色合作写出了著名的关于玻色—爱因斯坦统计的文章,预言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的存在。
敢不敢在主流科学家不赞成这个说法的情况下提出自己的看法,坚持自己的看法,并不断用科学方法加以验证,是能不能做出重大发现的前提。第二,敢不敢在人家批评反对的情况下,坚持把这个工作做下去。陈霖幸亏当时也得到了一些支持,1980 年代,中国科学院给了一些支持,让他能够做下去,但是很长时间没有得到同行的公认。所以如果一个人想急于成名,很可能要跟着主流的科学家走,容易得到国际上的承认。你要不想跟着国际科学家走,你就要冒相当大的风险,而且要准备有一段时间坐冷板凳,或者是受到各种批评。但是恐怕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出比较独特的真正有价值的结果。
毫无疑问,基本的物理理论,还需要继续发展,而且有可能继续发展。当然也许其难度更大,需要花费的力气更大,需要其他方面的准备更多。比如数学方面的准备,还要有哲学方面的准备,我想当年发明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时候,数学和哲学在其中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像量子力学如果没有希尔伯特空间、群论等等,不可能很快发展。现在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大家需要探讨,确实需要数学家来加入。年轻的理论物理学家,需要具备更好的、更广更深的数学基础。
参考资料:
[1] 北青网,2024-08-18,中国“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院士逝世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7730863518492281&wfr=spider&for=pc
[2] 新华网,2019-09-18 13:48,“两弹一星”先进群体——勇于攀登 彪炳史册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4991049210848258&wfr=spider&for=pc
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3] 澎湃,2024-08-18 21:02,痛悼!“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逝世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451345
周光召曾说:“一个民族要在精神上站立起来,必须要有自信,必须要有伟大的科学家和重大的发明来提升民族精神和自信心。”
[4] 周光召,中国科协之声,2024-07-01,回顾中国科协年会 | 周光召25年前的这个主旨报告,洞见未来→
https://mp.weixin.qq.com/s/GOqnTGEsQi8qvKjpA85GZA
[5] 周光召,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2022-10-11 09:30,如何发展中国的理论物理
[5-2] 周光召. 如何发展中国的理论物理[J]. 科学(双月刊), 2005, 56(6): 3-8.
doi: 10.3969/j.issn.0368-6396.2004.06.001
[6] 2022-01-20,周光召/Zhou Guangzhao/戴念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DB/OL]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119224&Type=bkzyb&SubID=61860
[7] 科普中国,2024-08-19,沉痛悼念周光召同志 | 接力精神火炬 奋进新的长征
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classify=0&ar_id=519033
[8] 新浪,2024-08-19,“巨星”陨落!他是中国科技界当之无愧的一面旗帜
https://k.sina.com.cn/article_5953190046_162d6789e06701f5ms.html
周光召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和推动由来已久。徐冠华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资源匮乏,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始性创新不足。解决这些重大问题,没有模式可以借鉴,也没有外部力量可以依靠。
周光召认为,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采用新的发展思路。他强调要充分调动科学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原始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另外,他又提出“双驱动”的战略思想,即基础研究既要依赖科学家在探索自然现象和规律方面的好奇心,又要依靠他们对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如今,中国对高质量自然科学研究作出了很大贡献,在高质量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份额已经排名第一。但徐冠华在文章中提到,周光召针对我国科技界出现的盲目追求论文数现象曾提出尖锐的批评:“要避免评价体系的急功近利,要提倡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引导科学家从事更具有长远影响和重大科学意义的工作。”
周光召强调,要把原始创新能力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使最有创造性的想法得到有力支持。
相关链接:
[1] 2014-11-20,[求证] 周光召先生关于“中国本土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的说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44934.html
[2] 2024-07-28,[新闻] “原创三大杀手:同行评议、短期考核、没有时间”再现顶刊论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44174.html
[3] 2023-02-12,[新闻] “原创三大杀手:同行评议、短期考核、没有时间”被顶刊论文证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75905.html
[4] 2021-12-15,[复习] 原创三大杀手:同行评议、短期考核、没有时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16730.html
[5] 2020-06-10,“任鸿隽、吴树青、钱学森、徐匡迪”之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37264.html
[6] 2020-05-20,破除论文“SCI至上”:科技评价,到底评不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34068.html
[7] 2020-01-16,[困惑] “原创探索”到底评不评?怎么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4495.html
[8] 2020-01-12,科技资助评价:到底要不要“同行评议”?(要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3897.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9: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