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yang 求真务实

博文

[阅读笔记] 关于原创成果的特点与评审

已有 3472 次阅读 2022-7-15 14:09 |个人分类:科学 - 艺术 - 社会|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一切真理开始时总是在少数人手里,总是受到多数人的压力。这是一个规律。

一万年以后,先进的东西开始也还是要挨骂的。

不是由于有意压抑,只是由于鉴别不清,也会妨碍新生事物的成长。

为我国2070年开始的诺贝尔科学奖“井喷”清除障碍、铺平道路!

客观规律是客观的;独立于人而客观存在。

           

[阅读笔记] 关于原创成果的特点与评审

                                   

   刘益东老师 2020年的《从同行承认到规范推荐—开放评价引发的开放科学革命与人才制度革命》,要点摘录如下:

           

一、原创确认的常见规律

   (1)科技史和现实都表明,突破性成果不容易被承认,哪怕是石破天惊的新发现,也未必能够得到及时的、应有的反响。这是因为理解上的滞后性、立场上的不兼容、利益上的排斥性、同行相轻与防御性嫉妒等。

                  

   嫉贤妒能不太普遍,毕竟不是人人都心胸狭窄,但是对可能威胁自己地位者的嫉妒性排斥和否定却普遍存在,笔者称之为“防御性嫉贤妒能”、“防御性嫉妒”,牛顿排斥莱布尼兹、爱迪生压制特斯拉都是如此。

                  

   (2)“科学事业进步的快慢取决于第一流人才的数目。据我的经验,十个二流人才抵不上一个一流人才”,而未名一流人才容易被“非共识”、被压制或被半埋没,压制者往往就是二流人才,这就是所谓“次好最坏”、“二流误事”⑤。在高低颠倒、中材大用的情况下,防御性嫉贤妒能普遍存在,人才内耗严重。

                  

   (3)创新非共识和防御性嫉贤妒能压制了一流成果和一流人才。

                  

   (4)大材小用、中材大用,高低颠倒,内耗不断,上位者防御性嫉贤妒能、拉帮结派,下位者怀才不遇、忿忿不平。

                  

   (5)新思想难能可贵、至关重要,但是正如威廉·詹姆斯指出的,任何新思想的命运是:

    起初说它是荒谬的,然后到了最后又说它并不新鲜,人们早已知道。

                  

   (6)科研成果(包括突破、原创、颠覆性成果等)需要经过三个环节:

   一是做出来,

   二是公开发表,

   三是得到公认。

   即使是突破、原创、颠覆性成果,在没有得到公认之前它也不是突破、原创、颠覆性成果,只是普通成果、甚至是个错误的成果。

                  

二、突破性成果的基本特征

   (1)至关重要。其与普通(推进性、常规性、改进性等)创新成果的根本区别是,突破性成果不是延续性的、不是锦上添花式的,而是在方向、层次、范式上的改变、跃升、转型,其学术价值、实践价值巨大。

                  

   (2)曲高和寡。其一是不容易被学术权威认可,原因是超前性、学术立场差异、利益冲突、“防御性嫉贤妒能”或“防御性否定”,以及普朗克定理等。其二是不容易得到普通学者、年轻学者追随,因为对于他们而言,即使认识到突破性成果的真正价值,往往仍然觉得追随成名的、主流的学者和理论对自己更有利。

                  

   (3)不兼容。不容易被学界、市场、社会接受,因为不像延续性创新那样可融于现有模式,所以不容易被接受。

                  

   (4)同行评议的缺陷在评价突破性成果时造成的不公最严重。可见,突破性成果至关重要却因为曲高和寡与不兼容而不容易被接受,因此需要给予特别重视。

                  

三、原创展示的基本内容

   规范展示反映的是成果的核心贡献,对于创新成果,格式化规范展示其创新点四要素:

                  

   (1)创新了什么,新观点、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新技术、新

发明等;

   (2)如何创新的,通过提出和解决什么问题实现创新的;

   (3)创新成果及其与其他相近成果的比较;

   (4)创新的意义与影响。

                  

   突破性、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成果的核心分别是突破点四要素、原创点四要素、颠覆点四要素。

                  

   突破点四要素:  

   (1)突破什么(学术定论/主流共识/思维定势/研究范式/现行做法/权宜之计/学术僵局,或技术僵局/技术范式/主流技术/技术系统/应用系统/生产方式/产业结构/技术经济范式/社会发展模式等。其中之一或几个);

   (2)怎么突破的(通过提出和解决什么问题实现突破的);

   (3)突破的结果(突破性成果、原创成果、颠覆性成果等);

   (4)突破的意义及前景,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或技术产业领域是突破、原创、颠覆性成果的共同特征。

                      

   如果是原创成果则与其他相近成果进行比较以凸显其意义,原创开拓的新前沿、新领域,反映出原创不仅是从0到1,还要从1到N,原创必须同时具有“从无到有”和“不断增长”的特点,仅从0到1不是原创(否则所有新东西都是原创了);

                  

   如果是颠覆性成果,需要指出颠覆性创新替代的原有技术/产业/市场等,开辟的新技术、新产业、新市场、新模式等。突破、原创、颠覆性成果均可用一句话来精炼表述其核心贡献①。

                   

                      

                  

   我国一位真正的大专家,1957-02-27 说:

   “自古以来,没有先进的东西一开始就受欢迎,它总是要挨骂。”“一万年以后,先进的东西开始也还是要挨骂的。

   “为了判断正确的东西和错误的东西,常常需要有考验的时间。历史上新的正确的东西,在开始的时候常常得不到多数人承认,只能在斗争中曲折地发展。正确的东西,好的东西,人们一开始常常不承认它们是香花,反而把它们看作毒草。哥伯尼关于太阳系的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都曾经被看作是错误的东西,都曾经经历艰苦的斗争。”

   后来在 1962-01-30 又说:

   “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事实,起初,真理不是在多数人手里,而是在少数人手里。“历史上的自然科学家,例如哥白尼、伽利略、达尔文,他们的学说曾经在一个长时间内不被多数人承认,反而被看作错误的东西,当时他们是少数。”

   赫胥黎(1825-05-04 ~ 1895-06-29)在 1880 说:

   “历史告诫我们说,一种崭新的真理惯常的命运是:始于异端,终于迷信。”
   Thomas Huxley:
   History warns us that it is the customary fate of new truths to begin as heresies and to end as superstitions.——The Coming of Age of the Origin of Species, 1880.

https://todayinsci.com/QuotationsCategories/H_Cat/Heresy-Quotations.htm

   有人造谣说:“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 But what experience and history teach is this, - that peoples and governments never have learned anything from history, or acted on principles deduced from it.”
   爱因斯坦说:“在真理和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戏笑中垮台!”“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加难能可贵。”

           

   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教育特斯拉(Nikola Tesla)说:

   “人不论做什么事情都有两个理由:一个是好听的理由,另一个是真正的理由。

   A man always has two reasons for doing anything: a good reason and the real reason.

           

   网传爱因斯坦1955年4月12日,在《最后讲稿》(爱因斯坦一生中写的最后一篇文字)里说:

    “我所追求的东西非常简单,我要以我微弱的力量,冒着不讨任何人喜欢的危险, 服务于真理和正义。

   1642年1月8日凌晨4时,78岁的伽利略临终前轻轻地说着:

   追求科学,需要有特殊的勇气。

                       

原文:

[1] 刘益东. 从同行承认到规范推荐—开放评价引发的开放科学革命与人才制度革命[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 29-41.

LIU Yidong. From Peer Recognition to Standard Recommendation:Open scientific revolution and talent system revolution triggered by the open review[J].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2020, 0(3): 29-41.

http://wkxb.bnu.edu.cn/CN/Y2020/V0/I3/29

         

推荐阅读:

[1] 陈德旺,2022-07-15,原始创新未必需要项目经费支持-从新基石项目申报三个限制条件谈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940-1347350.html

[2] 秦四清,2022-07-14,如何挖掘出潜伏的原创者? 精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347216.html

   (2)目前,初步做出原创工作的学者,或正在为发表着急,或正在被四处围攻,或等待进一步的验证,尚未有国际学术影响力。不过,以后随着工作被同行的逐渐认可,原创者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才随之显现出来。

   纵观科技史,原创工作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其往往是学者深思某关键问题后灵光闪现的产物,而非是计划的产物、砸钱的产物,且靠评审制选拔原创工作也难以奏效。再者,原创工作与年龄无关、与职称无关、与资历无关,也与学科无关,故要挑选出真正的原创者,不应预设任何人为的篱笆。

[3] 王庆浩,2022-07-14,从0到1如何破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84431-1346771.html

[4] 周忠浩,2022-07-12,关注问题,解决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5385-1346933.html

   绩效评价之下,关注问题的少了,解决问题的更少了,更关心绩效的指标。比如:排名、奖项、项目来源等级、经费数量。

   看到的是,压在基层人员身上的是绩效指标。还有更多问题在妨碍,还在冰山之下。

                

相关链接:

[1] 2022-07-14,[歪解、正解] 如何挖掘出潜伏的原创者?力有余而心不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47238.html

[2] 2020-12-27,“同行评议”的永远难题:怎么评?谁去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64398.html

[3] 2020-06-12,[崩溃] 只有“民科”才能成就最高的人类科学进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37591.html

[4] 2022-02-24,[推荐好文] 《李侠:激励机制与评价问题决定基础研究的未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26852.html

[5] 2022-06-29,[推荐好文] 《潘教峰,等:基于五大价值导向的“破四唯”和“立新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45150.html

[6] 2021-08-29,[讨论] 牛顿:让做不出原始创新者去评议他人的原始创新,结果是什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01927.html

[7] 2022-06-28,[汇集] “同行评议”阻碍原创与量化考核的局限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44936.html

[8] 2021-10-15,[旧闻] 2014年 SCIENCE 杂志:“同行评议根本不能预测研究的成果。这令人非常不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08100.html

[9] 2020-07-21,[讨论] 住监狱是否能做出更好的科技成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42966.html

[10] 2022-01-23,[恸哭] 科技原创:早已不属于年轻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22295.html

[11] 2021-12-16,[复习] 国家要保障最“具有创造知识可能性”的项目得到发展机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16852.html

[12] 2019-12-02,[随笔] 科技“同行评议”引发美国《大停滞》?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8480.html

[13] 2019-12-27,阻碍人类文明进步评审人,任其“逍遥法外”:真是对真理莫大的讽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1732.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热门)[抄袭] 关于原创成果的特点与评审 +1 -1.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7667-1347360.html

上一篇:[歪解、正解] 如何挖掘出潜伏的原创者?力有余而心不足?
下一篇:[随笔] “原创”时期与“国际影响力”
收藏 IP: 202.113.11.*| 热度|

22 刘炜 许培扬 秦四清 李宏翰 檀成龙 宁利中 杨学祥 李文靖 王涛 晏成和 吕秀齐 郑永军 吴嗣泽 姚远程 张学文 尤明庆 黄河宁 徐长庆 郑强 范振英 王启云 窦华书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7: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