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松
绘画与思想创新
2022-10-25 11:37
阅读:2677

人类的思想与表达呈现螺旋式上升模式。

早期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度不高,抽象和概括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几万年前,人类缺乏必要的表达工具,自然介质就成为首选,比如洞穴里较为光滑的岩石表面,以及天然的矿石色彩。寥寥几笔,就体现出当时的某些生活场景。

象形文字,就是非常高超的艺术。这种抽象的简笔画面目的是信息交流,但是也体现出创作者的审美取向。

艺术与工具同向而行,工具的发展促进了艺术的提升。绘画内容与形式也大为发展,并成为人类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类型,并逐步与当时的主流文化相结合,成为传播主流文化思想的载体。比如,油画中的古典派,更多是以宗教内容题材,表现庄重的宗教氛围。

当工具发展,更多受众可以参与时,绘画的思想创新也就再所难免。一幅画的属性大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塑形、色彩、内容与内涵等等。通过不同的手法与内容表达,区分出很多流派,比如古典派、印象派、现实派、野兽派等等。这样的分法,其实还是属于枚举法,稍加改动,就可能出现一种新的绘画流派。

我这里想从更综合的角度来区分绘画的创造和创新过程。绘画的发展首先体现的是绘画成熟度的发展。人类最早更多的是面对自然的信息提取与交流,比如象形文字、以及岩洞中的壁画,属于简单艺术的表达。这种早期艺术带有童趣,带有童趣的艺术天然让人产生某种保护欲和亲近感。随着表达技巧的提升,人类的绘画艺术逐渐走向成熟阶段,内容越来越丰富,技术越来越丰满。

人类绘画历程的第二个重要方面是内容。早期绘画的目标主要是自然,人类探索自然,记录自然。洞穴壁画中很多的景象是猎人打猎,这不足为怪。当人类文化发展,达到文明之后,人类想表达的内容就拓宽到文化的精神世界。自然成为人类活动的背景,人类社会本身的题材以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刻画的中心。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来建立一个新的坐标体系,横轴是成熟度,向左是童趣,向右是成熟。纵轴是题材,向上是文化,向下是自然。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洗地把不同画派分配到这个坐标体系中。古典画派属于成熟的文化类。为了创新,莫奈印象派就步入童趣的自然类。现实派其题材表达的是真实世界,抽象派则是精神世界,但是二者本质上其实都是成熟的文化类。

在这个坐标体系中,原点区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范围,这里更容易创新。在绝对的零点,没有任何成熟和文化的倾向性。但是,只要稍加一点点改动,就可以在这个坐标体系的不同象限中游走,这也是现代绘画流派创新的一种方向。让人看不懂,但是确实在表达。看似乱七八糟的童趣涂鸦,但是又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

在表达方面,之前时代的艺术家无疑是幸福的,在创新空间里任意遨游。后人在继承这些流派时,就变得很痛苦。想要脱离前人思维的枷锁,何其困难,给的创新空间已经不足了。人类整体迷茫大抵也来源于此。

人类的本性天生就具有创新和好奇的冲动。到世界去走走,才让人类走出非洲,飞入太空。如果人类缺乏思想和艺术形式创新的能力,后果是灾难性的。

绘画只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其旧有形式中苦苦创新的同时,也要思考新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绘画+”一定是一个广阔的领域,为人类开启智能时代赋能。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刘青松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57014-1360854.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