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松
机器思维与人类思维
2017-9-3 00:23
阅读:7120

人与机器最大的区别在于思维模式。

机器思维简单的多,只要有逻辑,就行得通,而不用理会其中的情景。而人类的思维是发散的,经常没有逻辑,最怕的问题就是,人类生存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因为在人类的思维方式里就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人类之间的问答,常常心有灵犀,情景被隐含。比如,一个病人问“有没有彻底治疗癌症的方法?”,医生自然会理解,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是,杀死癌细胞,但是要确保我的性命安全。而机器逻辑则危险得多。如果人类不把这隐含的情景补充全面,逻辑严丝合缝, 极有可能后果不堪设想。

有一则笑话,一个驼背病人找医生治疗驼背。医生用木板把病人夹好,然后猛踩,驼背治疗好了,人也被折磨死了。这个医生用的就是典型的机器思维。

法律条款,某种意义上,就是机器思维,逻辑必须严丝合缝,否则就会被钻空子。

机器思维主导的人,跳不出自己设定的圈子,拥有了权利,还想更大的权利,拥有了金钱,还想有更多金钱。在机器眼里,只要将来比目前多,这个逻辑是通的。所以,资本基本就是机器思维。

可是人类思维不总是这样,人类需要情景,需要生活,需要七情六欲。这些情景包括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等等。依托于各种情景,人类拥有最为丰富的情感。

没有了激情和活力,日子基本就被机器思维替代。

我们需要逻辑,需要安排周密的计划,但是反对被机器思维全盘占据。

人类最伟大的光辉来源于非逻辑的人性。

尤其是爱,难道不需要理由?难道还需要理由?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刘青松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57014-107396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