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ic Horse: An Elegant Bein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l686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博文

来个机器人同事怎么样?

已有 4659 次阅读 2010-11-20 23:08 |个人分类:评论述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机器人, 饭碗, 同事

十九世纪西方国家出现过一批专门破坏机器的工人,因为他们认为机器抢走了他们的饭碗,史称这些捣毁机器的人被为勒得派(Luddite),勒得派之所以能“成派”主要是他们给企业制造麻烦。这让我想起来狗来,当你去用石头打狗,他不会去咬人,而会直接去咬石头。到了21世纪,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寒冬里,全世界都在为生计奔波。但是,资本家可不这么想。他们一定会想办法将他们不想要的人裁掉。那么他们有什么高招呢?

老板并不傻,他们掏钱让科学家开发出聪明的机器人,一开始这些东西在人的眼里一直是傻乎乎的。但现在再有这样的想法可真是昨日黄花了!机器人已经进入了我们的工作视野。我们先前认为那些傻大笨粗的活,如在汽车制造厂,工业用机器人(经编程后自动执行多种工作的机器)通过把员工从最脏、最危险的工作(如焊接、喷漆、以及搬举沉重的零配件)中解放出来,已提高了生产率。如今新一代的机器人能够完好无损地拿起鸡蛋,或者能在莴苣叶中找出蜗牛,它们能够承担过去需要“眼快手巧”的日常杂务。若部署得当,机器人可以让企业为现有及未来员工创造有意思的工作岗位,削减成本,增加产能,并防止制造业转移至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就拿德国来说,相比英国,它挽留住了更多的工程师,同时为每1万名员工配置了5倍于英国的机器人。

机器人不会顶嘴,不会生病,一周七天,每天能24小时不辞辛苦地工作,不用上卫生间,只需偶尔充充电即可。从表面看,机器人是完美无缺的员工。但如果一开始没有安排好,后果会很严重。于是,当代的勒得派出现了,机器人系统方面的首席科学家伯恩(David Bourne)就说:“我见过员工们拔掉机器人的插头,明目张胆地损坏机器人。员工们担心自己或者工友会因此失业。”尽管肆意损坏行为仍属凤毛麟角,但它们的发生很好地警示了以后可能发生的事:倘若员工感到应用技术后,自己的生计遭受巨大威胁,就会想方设法使出 “阴招”。但倘若机器人“抢走”了每周让你领取固定薪水的工作,那么所有这一切对你来说压根就不是宽慰的消息。正如一位裁员的老板所说:“当你的员工在车间第一线为你效力了30年,你很难告诉他们变化是生活的一部分。”

逐步采用自动化有助于融洽劳资关系:赢得时间,让被替换的工人得到重新安置、自然减员,或者接受再培训,成为机器人看管员。英国肉饼制造商Ginsters 通过改用机器人做包装及搬运工作,使产量提高了一倍以上。该公司生产总监理贝恩(Richard Bain)说,在企业扩张期间逐步引入机器人,成功实现了在不裁员的情况下产能翻番。可是,并非所有的员工都如此幸运。有些企业在哪些人看护机器人,哪些人重新安置,哪些人离岗方面面临痛苦的抉择。ABB机器人公司负责英国及爱尔兰的销售及营销经理普拉特(Nigel Platt)说,他的公司曾帮助客户执行挑选员工担任机器人技术员的棘手任务。他表示,相比教会自动化工程师如何焊接,教会焊工维护自动化系统要容易一些。“但并非所有的焊工都有强烈的意愿或者必要本事来学习机器人技术。”

那么,如何才能与工作场所的机器人“相处”呢?首先,别当试验品。“购置最新款的机器人系统是件愚蠢的事,”伯恩警告说。“至少得等第二版面世。”其次,不要低估你的员工。“焊工与机修工有足够技能成为机器人技师,”第三,争取员工支持。奥迪请车间工人找出改进机器人表现的地方。找到的员工升任机器人操作员、编程人员或者调至正在扩大的部门,如电动汽车生产线。“否则员工就不会真心帮助我们,”奥迪规划总管雷科特(Arne Lakeit)建议。第四,用够你的供货商。Ginsters邀请机器人供货商派遣实习工程师及设计师到工厂充当操作员。供货方员工发现机器人实际工作状况以及如何使性能更上一层楼。英国发那科机器人公司(Fanuc Robotics UK)的做法是:让客户派遣最棒的学徒与它的团队联手,从而鼓励客户把机器人技术完美契入生产经营。工作场的机器人有时可能太像真人。适当体现一些人体特征能够养眼,但伯恩教授说,机器人若能以假乱真,则会让人害怕。

培训要求也不应低估。2004年,阿尔拉食品公司(Arla Foods)在它位于瑞典延雪平(Jönköping)的奶牛场实现了货盘及板条箱的自动化控制后,订单处理更为快捷、也更准确。但在最初运行的几个月里,叉车司机使用旧经验、老办法,不断试图加快电脑控制的工作流程,而没有意识到机器人不会象真人一样操作。随后机器人工作出现了紊乱,客户有关订单延误及装货错误的大量投诉接踵而至。“我们自认为员工培训已经很充分,” 阿尔拉食品公司技术经理阿尔文(Ola Allvin)说。“但随后发生的事清楚表明:我们还需要做很多。”倘若一切能重来的话,阿尔文先生说他会少花些时间在课堂,多花些时间在工作第一线,提高操作员与机器人之间的相互默契能力。奥迪汽车公司主管规划的雷科特也有同感。他说,没有基层的反馈,再完美的计划也会前功尽弃。“你在设计过程的细枝末节时,必须利用目前完成这些工作的人员的知识。”

让留下操纵机器人的工人拥有更大的设计发言权,也能提振其士气。英国华威大学的扬(Ken Young)是英国机器人自动化教授,他曾亲眼目睹团队解散后造成的不信任,他认为重振留下人员的积极性乃是当务之急。“如果操作员有心让整个系统良性运转,系统就能良性运转,”他说。但如果他执意不想让整个系统好好运转,系统就不会顺利运转。那么机器人行业观察人士如何看待未来?随着它们的能力渐趋增强,有些机器人看上去开始更像真人。对于能够从装配工作转行包装工作的双臂机器人,制造企业——安川电机美国莫托曼机器人公司(Yaskawa America Motoman Robotics)选择了人形的外形曲线。“我们想让员工把机器人看成是他们自身个体的延伸,而非冷冰冰的机器,”公司技术总监埃涅韦斯(Erik Nieves)表示。

目前,这些电子小器件更新换代的周期非常快,所以机器人基本上难以涉足它们的生产领域。“等到你完成开发你的机器人,最新的电子产品已经更新换代了,”伯恩教授说。让机器人与装配线工人肩并肩一起工作是个工程挑战,但鼓励人类接纳机器人工友的管理挑战同样够呛。


这样的机器人你一定会喜欢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5489-385884.html

上一篇:信息科学基础(FIS)
下一篇:介绍一下美国信息学会
收藏 IP: .*| 热度|

4 刘洋 刘进平 唐常杰 ffy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19: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