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侯天顺课题组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utianshunyx

博文

侯天顺课题组举行岩土工程Seminar

已有 1519 次阅读 2022-5-1 10:06 |个人分类:组内新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作者:刘浩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2424日,侯天顺课题组例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土木楼302召开,此次会议由侯天顺副教授主持,参会人员有刘浩钰、舒博、孙晨阳等学生。

首先,郭鹏斐讲解了论文写作方法。他以自己撰写的一篇论文为例,主要讲解了论文写作过程中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的写作方法,介绍了摘要和绪论部分的撰写技巧。他逐步操作,讲解中国知网引用文献的方法和步骤,结合国内外知名期刊的绘图要求,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科研技能训练课,为师弟师妹们分享了宝贵的经验技巧。此外,他还建议师弟师妹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管理和总结文献,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研究进展。

其次,刘浩钰讲解了论文翻译方法。他结合自己的翻译经验,从论文翻译的语法句子结构,到论文翻译的软件选择、翻译技巧、论文翻译格式等多个方面为大家进行了分享,严谨、仔细、认真是论文翻译的重要法宝。通过现场翻译演示讲解,分享了自己的翻译技巧。

然后,郭鹏斐汇报了工作进度与文献阅读《近断层脉冲地震动作用下土石坝动力响应分析》。近断层脉冲地震动往往会对近场工程造成严重的破坏,为了探究其对土石坝的影响,基于OpenSees有限元软件,对40m高的黏土心墙土石坝在近断层脉冲波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响应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在输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相同(均为0.3g)时,脉冲波作用下土石坝的动力响应及变形明显大于非脉冲波作用下的响应及变形。

刘浩钰汇报了工作进度与文献阅读《交通循环荷载下加筋灰土动三轴试验研究》。石灰改良土作路基填料,是近几年修筑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过程中应用较多的一种路基填筑技术。本文采用GDS动三轴仪进行了两种不同直径加筋石灰土试样的动三轴试验,研究表明:当动荷载低于临界动应力时,试样动弹性模量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大,试样处于硬化状态;反之,动弹性模量随着振次的增加逐渐减小,试样软化,并在振动到一定次数后发生破坏。

舒博汇报了工作进度与文献阅读《剪切波速和含水率双指标评价黄土震陷》。为了研究地震荷载作用下黄土场地的震陷预测问题,以兰州黄土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剪切波速和含水率与震陷系数的关系,并分别得出拟合函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剪切波速区间内,震陷系数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在一定的含水率区间内,震陷系数随着剪切波速的增加而减小。

孙晨阳汇报了工作进度与文献阅读《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以云南香丽高速公路沿线的岩羊村滑坡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滑坡动力稳定性评价及失稳机制研究,进行了不同烈度地震下的滑坡稳定性分析,采用滑带弹性区体积占比的变化反映其失稳过程,结合滑坡变形破坏模式,对滑坡整体稳定性进行评价。

张大千汇报了工作进度与文献阅读《基于土体等效线性黏弹性模型的地下综合管廊地震响应》。以大连旅顺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为研究背景,利用ABAUQ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土体与管廊结构采用了三维实体全积分单元,采用等效线性黏弹性模型来模拟土体的动力非线性特性、线弹性模型模拟管廊结构。数值模拟考虑了土-结构相互作用,模型四周及底边设置黏弹性边界,地震动以等效节点力的形式输入,研究管廊在Kobe地震波四种不同地震动强度水平向作用下的结构响应。

潘兴儒汇报了工作进度与文献阅读《动荷载作用下粉煤灰改性黄土的震陷特性》。针对黄土地区实现工程施工材料本土化和科学利用粉煤灰问题,对不同配比条件下粉煤灰改性黄土进行重塑非饱和试件的动三轴震陷试验,研究其在动荷载作用下的震陷特性,分析粉煤灰掺入量对动变形模量和动残余应变的影响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掺入量对黄土震陷性质的影响较大。黄土掺加约20%粉煤灰改性后就能够有良好的抗震陷性能。

在学生汇报过程中,侯天顺副教授逐一进行质疑,并且最终给予了解答与评析。

最后,侯老师做了会议总结,他总结道:(1)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做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要从别人的成败中吸取经验。(2)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人在做学问的时候,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够有所成就。(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处事,也应像天体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不可懒惰成性。

 IMG_20220424_215222.jpg

研讨会现场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45826-1336480.html

上一篇:侯天顺课题组组织学生汇报文献阅读情况
下一篇:侯天顺课题组组织学生汇报科研进度
收藏 IP: 113.140.84.*| 热度|

0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1: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