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云伟
2019年开学典礼发言:立志、勤奋、善主动
2019-9-2 13:39
阅读:3626

同学们:

祝贺和欢迎大家加入华中师范大学这个大家庭,也欢迎大家来到武汉!十九年前的今天,我跟大家一样,初次来到武汉。坦率地讲,当时的武汉并没有给我留下特别好的印象。但无论如何,武汉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最早可以上溯夏商时期的盘龙城。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武汉属于楚国的地方。楚国有个典故,讲楚庄王的,叫“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句话恰也是对今日武汉的真实写照。所以,同学们来得很是时候,在一个已经开始腾飞的武汉,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毛主席的这句诗写于九十四年前,彼时的中国积贫积弱,但依然不能泯灭伟人心中“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雄心壮志。而今,同学们出生于新世纪、生长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有着数不尽的舞台可以让我们去挥洒青春,那么我们的志向又将指向何方呢?今时今日,我们已经考上了大学,实现了求学生涯中第一个小小的目标。此时不妨想想,我们今后更大的人生追求将是什么?我们希望将来能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通常的语境中,人生理想常常被简单表述为一份职业,找到一份好工作。但其实,生命的意义又怎么只是一份工作而已呢?大学的学习,除去专业学习,更大的目标是要我们学会理解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个世界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明白人类文明多样化的价值体系和发展道路,以使我们具备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拥有博爱的家国情怀,并在此之上成就我们的事业、创造我们的价值。就我个人而言,每当我仰望星空的时候,我常常自省,我所从事的天文学研究的根本价值,始终在于不断地去探索人类对宇宙天体认知的边界、以理性的思维去揭示自然的奥秘,而非其它任何纷繁嘈杂的利益纠葛。更遥远地想,我所从事的工作,最终能为未来的人们留下什么值得铭记和怀念的东西?这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

同学们,为了实现我们的人生理想,我们又将如何度过接下来的四年?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现在一定都是踌躇满志,对未来充满期待,都热切期待着自己“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那一刻。我也毫无疑问地相信,未来,在我们的中间会成长出很多优秀的教育家,杰出的科学家、工程师、文艺工作者、政治精英和商界翘楚、你们将能够为建设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和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做出重要的贡献。但是,今天与明天之间的这一段距离,却绝不是安安逸逸就可以跨越过去的,它必定是一个艰难的、需要刻苦努力、勇于奋斗的过程。如果把高中的学习比作是在江河里面坐着船看风景的话,那么大学的学习就是让我们自己驾驶一叶扁舟在大海中航行的过程,其难度和广度的差异可想而知。同学们,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但是登高和临渊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有一个成语叫“筚路蓝缕”,意思就是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它讲的其实就是楚国先王熊绎创建楚国的故事。最初的楚国,只是一个爵位很低的诸侯国,大概位于淅川县和丹江口水库库区这一带狭小贫瘠的土地上。楚国之所以能够在后来一飞冲天、一鸣惊人,发展为一个幅员辽阔、问鼎中原、纵横天下的大国,其奥秘就在于历代楚王始终秉持着这种筚路蓝缕的艰苦开拓精神。一个国家如此,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话是老话,但道理始终是新的。

大学是开放的、自由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大家都喜欢自由,但有时候自由却也可能意味着痛苦和迷茫。苏格拉底说,自由的本质是认识你自己。换句话说,我们有多大的自由,我们就要对自己负多大的责任。正如刚才所说,在大学的学海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船长。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学到什么程度,这个舵主要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由我们自己来负责。你可以寻求老师、同学和父母的帮助,但永远不要期待别人手把手地带你迈出每一步。我们必须学会自己做出选择、自己做出规划,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勤于学习,并能够抵御形形色色的诱惑和不良思想的侵袭。每个人,只有完整经历了独自摸爬滚打的过程,才能够真正具备独立的心智和能力,才能够在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不断进步的潜力,而这正是我们进入大学学习的一个主要目的。学习从来都不是单纯为了实现父母的期望,不是为了完成老师的要求,而是我们自己追寻人生理想的一条必由之路。今天,同学们一起坐在这里,四年后则将各自走上各自不同的人生舞台。这个四年是有魔法的四年,而我们每个人都是魔法师!

同学们,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让我们在今天立下一个远大的志向,并以全身心的投入,去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探索,闯出一条属于你自己的道路来。这将远比高中三年来得更加艰难困苦,但也将使我们的心智获得更加快速的成长并从中感受到自由成长的无比喜悦。最后,让我用楚国大夫屈原的一句诗来结束我的演讲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俞云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4006-119631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