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博客最近贴了两篇镜仙(mirror)的文章,都涉及到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的问题,正与我这两三年想干和正在干的一些活非常相关。
镜仙第一篇文章讲到工程设计的前瞻性问题,并以地铁系统的快速车为例,阐述前瞻性的价值。第二篇文章讲项目可行性研究中提出性能表征的重要性,网后一位朋友直接以"no measure, no control”来归纳,我觉得非常到位。
我最近一年,因为各种机缘再加上自己“恬不知耻”,在我校工学院里做了一个小官,筹建Ryerson Institute for Infrastructure Innovation,忙乎了大半年,我在最近才将这个研究所的一些战略要素起了一个大概,其中不乏吹嘘的地方,我就不好意思挂出来,免得又在这自取其辱。但我在介绍RIII时,通常用1-2-3-4-5来概括,它们分别是:
1个相互依存的基础设施网络
2条科研发展的路子
多学科交叉的内部合作,学校-政府-企业之间的合作
3个主要研究思路
Life cycle approach
Scale
Human
4个基础设施的特征
我在这里提到基础设施系统必须具备的四个性能特征,其中felixbility,兼有镜仙所提前瞻性的内容。
5个关键研究主题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
Big data and urban informatics
Urban infrastructure systems/asset management
Innovative construction materials,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
Climate change and infrastructure resilience
为了这个研究所,我自去年八月份开始走访了多伦多附近许多政府部门和私营企业。今年之后,我几乎每周都有在多伦多的金融区(号称多伦多华尔街的Bay Street and King Street)开会或采访,大涨姿势。
与镜仙第二篇博文相关的一件事情,我上周带着我校几个交通领域的教授到多伦多附近的York Region(约克区)进行外联,会后双方商定了四个研究项目,其中之一就是Performance measure and monitoring of the Region's transportation services。周五刚把一个Letter of Intent (LOI)交抵对方。
欢迎国内朋友,如有在上面五个研究主题进行研究的,与我联系,虽然我个人在这些方面都不是专家,但我肯定可以给你找到合作者。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袁贤讯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3568-883937.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