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管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69786

博文

观察 | 谁是科研人力资源第一大国? 精选

已有 5681 次阅读 2016-1-22 20:34 |个人分类:海外观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技政策, 国际比较, 人力资源

观察 | 谁是科研人力资源第一大国?

文| 贺飞(北京大学)


本文2016年1月22日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知识分子》(The-Intellectual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NDA2NTI4Mg==&mid=405488350&idx=3&sn=e553ba3ebbf96856e591a4e66eb7917e&scene=1&srcid=0122rf6Q752FRfEB4ziDuxKc&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原文为图片版,由于科学网博客系统故障,不能上传图片,本博文更改为数据表格版本。


【编者按】:2016年1月19日,美国科学基金会下属的国家科学与工程统计中心在美国国家科学理事会的指导下,推出了《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本文根据该书相关内容,揭秘全球科技人力资源状况和科学与工程学位的生产情况。


2016年1月19日,美国科学基金会下属的国家科学与工程统计中心在美国国家科学理事会的指导下,推出了《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简称SEI 2016)。

《SEI2016》通过了大量外部专家、相关联邦机构、国家科学理事会成员以及科学基金会的内部评审专家的悉心评审,数据准确、全面。SEI 2016采用大量的直观图表,可读性很强,数据来源可靠,能满足各个层次的读者的信息需求。

 

科学与工程指标(以下简称SEI)系列出版物每两年出版一次,是全球首份,也是最重要的全球科学与工程事业发展态势分析的高质量定量数据的出版物,其在事实和政策上保持中立,不提供政策选择,也没有政策建议。该书通过科学合理的综合分析,定量分析了全球科学与工程事业的范畴、质量和发展速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前的研发环境,从不同角度启发我们思考未来的政策。

全书除了概要外,共分为7章,包括:中小学数学与科学教育;科学与工程的高等教育;科学与工程劳动力;美国研发态势和全球比较;高校研发态势;企业、技术与全球市场以及公众对科学与技术的态度和理解等。本文根据该书相关内容,简要介绍一下全球科技人力资源状况和科学与工程学位的生产等。

全球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有科学与工程技能的劳动者成为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力的不可或缺部分。因此,许多国家优先发展其科学与工程相关的高等教育。世界一体化使得高素质科技人才的流动加剧,各国吸引顶尖人才的竞争不断加剧。数据显示需要科学与工程技能的工作遍布全世界,并在特定地区十分集中。

 

科学与工程学位对于创新型知识经济十分重要,根据全球最新估计数据,科学与工程领域第一大学学位人数大约为640万人,这些学位中有几乎一半是中国和印度授予的(均占23%);其余21%由欧盟和美国授予(分别占12%9%)。中国2012年有将近一半的所授予的第一大学学位(49%)是在科学与工程领域,而美国仅为33%。(表1)

1  所选地区/国家/经济体第一大学学位:2012

(科学与工程领域(640))

地区/国家/经济体

百分比(%)

美国

9.2

欧盟

11.5

中国

23.4

日本,韩国,中国台湾

8.1

俄罗斯

5.1

印度

23.0

巴西

1.9

所有其他

17.9



(非科学与工程领域(1360))

地区/国家/经济体

百分比(%)

美国

9.0

欧盟

13.7

中国

11.3

日本,韩国,中国台湾

4.4

俄罗斯

7.9

印度

29.3

巴西

5.4

所有其他

18.9

 

数据来源: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

 

中国大学的学位生产速度增长要快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00到2012年间,中国授予的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数增长超过300%,明显快于美国和其他许多欧洲和亚洲国家和经济体(表2)。与此同时,同期中国授予的非科学工程学位数也急剧增长(1,000%)。

2  不同地区科学与工程第一大学学位授予数:2000–12

单位:万

美国

中国

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

日本/韩国/中国台湾

2000

39.86

35.95

35.81

47.79

2001

40.04

33.74

37.62

50.19

2002

41.60

38.45

36.38

51.55

2003

44.28

53.36

38.81

52.04

2004

45.87

67.25

37.68

53.06

2005

47.02

79.64

39.40

53.34

2006

47.89

91.18

40.52

53.71

2007

48.58

103.19

39.97

53.44

2008

49.62

114.33

40.49

53.65

2009

50.54

122.56

41.19

52.62

2010

52.54

128.90

NA

51.23

2011

55.44

138.74

NA

52.20

2012

58.93

150.07

44.20

51.59

 

*部分国家经济体部分年份数据缺失。

数据来源: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

 

但在中国所有第一大学学士学位中,科学与工程领域学位的占比却在显著下降,从2000年的73%下降到2012年的49%。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这一比例则稳定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波动。

 

要全面了解一个国家学位授予数同其劳动力质量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国外去接受高等教育。美国仍是全球国际学生选择最多的目的国,就读美国的国际学生数从2000年的47.5万增长到2013年的78.4万。由于其他国家也在努力吸引国际学生,就读美国的国际学生占全球国际学生的比例从2000年的25%下降的2013年的19%。其他较受国际学生欢迎的目的国是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和德国(表3)。

3 接受高等教育的国际流动学生,按所选地区/国家/经济体:2013

国家

国际学生数(万人)

美国

78.44

英国

41.67

澳大利亚

24.99

法国

23.93

德国

19.66

日本

15.06

俄罗斯

13.85

加拿大

13.52

中国

9.64

意大利

7.77

 

数据来源: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仍对国际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与科学与工程学士水平学位不同,美国较中国授予更多数量的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表4)。但有相当大比例的美国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予给了持临时签证的国际学生。

4 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数,按所选地区/国家/经济体:2000-2013

中国

法国/德国/英国

日本

韩国/中国台湾

美国总计

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

美国临时居民

2000

7,766

23,888

7,089

3,514

25,423

17,446

7,977

2001

8,153

24,755

7,401

3,487

25,453

17,261

8,192

2002

9,523

23,843

7,461

3,778

24,254

16,314

7,940

2003

12,238

22,621

7,581

3,867

25,425

16,855

8,570

2004

14,858

22,886

7,912

4,499

26,573

17,271

9,302

2005

17,595

25,329

7,658

4,733

28,561

17,829

10,732

2006

22,953

25,390

8,122

5,098

30,452

18,400

12,052

2007

26,582

26,587

8,017

5,247

32,588

19,595

12,993

2008

28,439

26,934

7,761

5,404

33,359

20,186

13,173

2009

31,423

27,998

7,396

5,784

33,284

20,560

12,724

2010

31,410


7,470

6,269

32,649

20,570

12,079

2011

32,208


7,100

7,195

34,205

21,600

12,605

2012

32,331

32,227


7,423

35,360

22,259

13,101

2013





36,928

23,218

13,710

*部分国家经济体部分年份数据缺失。

 

数据来源: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

 

2013年,临时签证持有者(不包括国外出生有永久签证的学生)获得37%的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临时签证持有尤其集中在工程、计算机科学和经济学领域;2013年,临时居民在这些领域获得超过一半的博士学位。

 

总体上,将近一半在2000年后增长的美国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是由于授予临时签证持有者数量的增长,其中主要是来自中国和印度等亚洲国家的学生。如果这一趋势持续,将会造成大多数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被临时签证持有者获得(超过60%)。

 

这些博士学位得主是国际科学与工程劳动力中素质极高的新鲜血液,其规模不能通过不完整的数据来估计。根据OECD的估计,美国和欧盟继续保持卓越,但其科研人力资本供应的优势逐渐丧失。从绝对数量来看,这两个地区根据最新统计有着最大规模的人数从事科研,但中国已经赶上来(表5)。

5所选地区/国家/经济体的研究人员估计数量:2000–2013

单位:万人

中国

欧盟

日本

韩国

美国

俄罗斯

2000

69.51

111.78

64.76

10.84

98.32

50.64

2001

74.27

115.98

65.30

13.63

101.33

50.58

2002

81.05

121.22

62.30

14.19

104.72

49.19

2003

86.21

125.67

65.24

15.13

112.63

48.75

2004

92.63

130.87

65.37

15.62

110.51

47.76

2005

111.87

137.49

68.06

17.98

110.11

46.46

2006

122.38

142.25

68.49

20.00

113.02

46.44

2007

142.34

145.81

68.43

22.19

113.36

46.91

2008

159.24

152.19

65.67

23.61

119.10

45.12

2009

115.23

155.35

65.55

24.41

125.10

44.23

2010

121.08

160.11

65.60

26.41

119.83

44.21

2011

131.81

162.68

65.67

28.89

125.29

44.76

2012

140.40

168.02

64.63

31.56

126.51

44.33

2013

148.40

172.98

66.05

32.18


44.06

*部分国家经济体部分年份数据缺失。

数据来源: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

 

全球从事研究的人员数量正快速增长,其中亚洲的增长引人注目,韩国的增长最快,其在2000到2006年间人数几乎翻番,并随后仍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在中国,其2008年报告研究人员人数超过2000年的两倍,随后几年也是保持显著增长(中国2009年前的数据同OECD定义不一致,因而与中国2009年之后的数据没有可比性)。

 

美国和欧盟以较低增速稳步增长,其中美国在2000到2012年增长了29%,而欧盟在2000到2013年则增长了55%。与世界趋势不同的是日本(人数保持相对稳定)和俄罗斯(人数下降)。

 

研究人员占就业人口之比是另一个在全球一体化知识经济中测度国家竞争力的指标。亚洲的许多经济体这一统计指标随时间持续增长,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韩国(表6),但中国、中国台湾地区和新加坡的增长也十分显著。中国尽管报告有大量的研究人员数量,但相比于中国劳动力数量的比例仍旧很低(0.19%),低于美国、欧盟、韩国和日本(表6)。

6 所选地区/国家/经济体研究人员占其就业人口的比例:2000–2013%

美国

欧盟

日本

韩国

中国

俄罗斯

2000

0.71

0.52

0.99

0.51

0.10

0.78

2001

0.73

0.54

1.00

0.63

0.10

0.78

2002

0.75

0.56

0.97

0.64

0.11

0.74

2003

0.80

0.58

1.01

0.68

0.12

0.73

2004

0.78

0.60

1.00

0.69

0.13

0.71

2005

0.77

0.62

1.04

0.79

0.15

0.68

2006

0.77

0.63

1.04

0.86

0.16

0.67

2007

0.76

0.64

1.04

0.95

0.19

0.67

2008

0.81

0.66

1.00

1.00

0.21

0.64

2009

0.88

0.68

1.02

1.04

0.15

0.64

2010

0.85

0.71

1.02

1.11

0.16

0.63

2011

0.88

0.72

1.02

1.19

0.17

0.63

2012

0.87

0.75

1.00

1.28

0.18

0.62

2013


0.77

1.02

1.28

0.19

0.62

*部分国家经济体部分年份数据缺失。

数据来源: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

 

参考文献:

National ScienceBoard(NSB). 2016.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s 2016. Arlington VA: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知识分子》公众号)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15-951959.html

上一篇:哪国的研发投入最多?
下一篇:观察 | 谁是研发产出第一大国?
收藏 IP: 124.205.76.*| 热度|

7 田云川 夏铁成 王毅翔 李晓亮 武夷山 mxt110 shen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2: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