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rylees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nryleesd

博文

关于加强我院科研工作的几点建议

已有 7633 次阅读 2013-12-11 09:5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是农科院蔬菜所的一名职工, 现主要从事蔬菜遗传育种研究。为农科院科研工作的长远发展考虑,根据我个人的经历及掌握的资料信息,从国家农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出发,对我院的科研情况进行经常性思考,提出如下建议。由于本人所学专业是作物遗传育种,因此对栽培管理方面的关注和了解较少,主要是从遗传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行建议。管窥之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1.       针对国家和我省农业发展战略需求,协调组织农科院相关院所科研人员,有选择地开展前瞻性项目研究。具体研究方向和内容如下:

1)  重要粮油作物(包括小麦、玉米、高粱、大豆、花生)和重要蔬菜作物(大白菜、番茄、辣椒、甘蓝、西瓜、黄瓜)的遗传转化技术体系的研究,利用植物自身与农杆菌转化效率相关基因如组蛋白基因提高农作物的遗传转化效率,建立高效的作物遗传转化体系,为重要农作物基因功能研究和分子育种改良奠定基础。

2)  开展重要农作物的品质遗传机理和品种改良研究:粮食作物主要是提高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和Vb的含量;油料作物主要是蛋白(氨基酸改良)和Ve含量的改良;蔬菜主要是Vc、必须氨基酸、微量元素、类黄酮类物质及风味物质的改良,以提高粮油蔬菜产品的营养价值,增进人民健康。另外,对重要农产品的外观品质、耐储性也要进行深入研究。

3)  从控制衰老和器官大小遗传机制/基因入手对重要农作物的产量性状进行遗传改良研究; 

4)  加强重要农作物抗非生物逆境(干旱、高温、低温胁迫、盐碱、氮磷营养缺乏)的遗传机理和抗逆育种研究,提高农作物的稳产性和水土利用效率,扩大边际土地利用范围,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

5)  针对主要农作物的重要病虫害如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瓜类绿斑驳病毒、十字花科软腐病、根肿病、枯萎病、玉米的粗缩病、小麦的秆锈病及蚜虫、玉米螟、小菜蛾等的抗性进行协作攻关研究,尽快选育抗病虫新品种,减少产量损失和农药环境污染。

6)加强各种组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的研究,并和生理生化研究有机结合,对重要农作物产量、品质、抗性形成的生理和遗传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重要农作物的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有效目的基因和分子标记。

7)针对当前食品生产安全和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从遗传和育种角度,开展重要农作物的重金属胁迫应答和积累规律的研究,选育耐受重金属胁迫而重金属含量低的品种用于生产,选育耐受重金属胁迫而重金属含量高的品种用于环境修复。

8)加强能源植物和牧草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为生物质能发展和畜牧业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9)加强本地道地药材分子指纹图谱研究和有效成分的遗传基础及育种改良研究;加强食用菌资源的搜集保存、分子图谱建立和育种研究。

10)加强大宗农产品加工贮藏研究和功能食品研究,开发冷链技术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减少产后损失,延长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

11)在生物肥料方面,加强印度梨形孢和菌根真菌等的开发利用研究。

12)在果树研究方面,主要从生理和遗传角度加强重要病害和品质(Vc含量、糖度、酸度、果品颜色、果实硬度、耐储性)研究,选育优质抗病水果新品种,并加强优良嫁接砧木选育。

13)加强种质资源创新工作,利用远缘杂交、理化诱变、体细胞融合等手段创造新的种质资源;加强对地方优良品种资源的挖掘利用研究;在育种和种质资源创新过程中,注意遗传学研究材料的选育和重要性状遗传群体的创建及突变体库的构建。

14)以往我们的育种工作主要是针对高产田,选育高产和超高产品种,对中低产田育种重视不够。针对中低产田适用品种缺乏的问题,建议加强中低产田适用品种的选育工作。

15)开展各种农业实用适用技术的集成研究,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开展适于机械化采收、人力节约型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和栽培管理技术体系研究。

2.       以国家小麦玉米国家工程中心建设为契机,进行学科和人才队伍的重新布局和调整,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学科建设和实验技术平台建设,保证国家小麦玉米国家工程中心建设好、发展好,为我院的长远发展奠定人才和学科基础。

3.       加强院内部的学术交流,建议院博导、杰出人才、泰山学者及研究员定期给大家讲座;

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学术交流日常化和管理规范化;再次,以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向为主线组织相关人员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另外,在项目开展和申请等方面加强不同学科和不同研究所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智慧和能力,为争取大项目和创新团队打下良好基础。 

4. 建立院科研基金,对有前瞻性和创意的项目进行前期支持,加大对年轻科技人员的项目支持力度,每年进行科研项目征集和创意比赛。

5.       加强与外部的交流与合作。定期聘请国内不同领域的知名专家来我院讲座,选配优秀年轻科技人员到国家级学术机构学习进修,或者到国外学习。

6.       对确有突出贡献和学术水平的老专家退休后进行返聘,让他们继续为农科院的发展发光发热、献策献力。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0907-748881.html

上一篇:氢气对我国重要蔬菜生长发育和抗逆性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高粱SnRK2家族基因在非生物逆境应答和生长发育中的功能解析
收藏 IP: 123.232.98.*| 热度|

1 张玉秀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9: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