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物理系学生习惯于做正问题。比如给定一个系统,给定初始状态,求解系统的演化。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作用下的运动,就是这样一个问题。
但是,牛顿建立万有引力定律需要做的是一个反问题。
已经有了开普勒第一第二定律,再加上牛顿自己的第二定律,怎么反推出太阳与行星之间的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
虽然牛顿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发明了流数术,但是当时这门技术发展还不完善,更未获得广泛接受,所以牛顿竭力采用传统的无疑义的欧氏几何证明他的理论。不过要说在“原理”中牛顿完全没有采用流数术,那也不对。流数术的思想几乎体现在任何一个命题中。
比如,在推导平方反比定律时,牛顿取时间间隔无穷小的思想就非常明显。在足够短时间里,行星的运动是一个伽利略抛体运动,其运动可以分解为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与一个初速为0的抛物线运动之和,抛物线运动的位移正比于加速度,也就是力,及时间的平方。而按照开普勒第二定律,时间与面积成正比。所以问题归结为计算位移与面积平方之比的极限。
具体计算中,牛顿展示了其高超的平面几何功底。博主为授课,课前认真研读了,以为懂了,结果面对黑板又重复不出来,出丑了。
下面是牛顿在推导中用的图
有趣的是,牛顿不仅仅做了这个力的中心在焦点的情况。他还做了力的中心在椭圆中心的情况。下面是他的图
在这一情况,牛顿得出的结论是,力是胡克力,并且各项同性。这在现在看来很好理解,粒子在x和y方向的运动独立,均为简谐运动,并且频率相同,自然轨道就为一个封闭的椭圆。
牛顿研究的这两种情况,恰恰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两种作用力形式。而这两种情形又是关联的。前苏联著名数学家Arnold在他的经典力学的数学方法一书里证明,这两个系统是对偶的,即一个系统的运动轨道在一个保形变换下变到另外一个系统的轨道。
通过运动特征反推力或者势的形式,这貌似是个经典的力学反问题。天才数学家Abel也有一件经典之作。
考虑一个下图所示的势,如果给定粒子能量E,给定势能曲线U,很容易计算粒子在阱里来回振动的周期T。这个正问题很简单。但是,反过来呢?如果已知周期T作为能量E的函数,比如说T与E无关,那么如何反推出势阱的形状?
Abel以其天才给了一个漂亮解法!他给了一个简单干净的积分表达式。这个工作甚至让傲慢的朗道也钦佩不已,后者在其mechanics教材第12节里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及Abel的解,虽然它与全书主旨关系并不大。
类似的反问题还有很多。比如,下面这幅图里的曲线,实际上是四个指数函数之和,如何确定这点并将每个指数函数分离出来?这个问题在量子力学的bethe ansatz里会遇到。此外,据说分析核磁共振信号时,也会有类似问题。
注1: 现代的推导平方反比定律的讲义在此, inverse_square.pdf
注2: 我国物理学家陈难先院士在反问题上也有杰出工作,可惜博主完全不懂,在此不能介绍,是为憾。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江敏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0379-1051685.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