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世界大,和谐天地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海霞 四世同堂,单纯的幸福

博文

张海霞︱做好新时代的大学教师 精选

已有 8758 次阅读 2019-10-3 22:32 |个人分类:科研心得|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大学教师, 青年, 新时代

 2019-10-03

在这普天同庆的日子里,我让自己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国庆节,整理一下这个学期给青年教师做培训的最新讲座资料:做好新时代的大学教师。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尊师重教,做为老师以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做为读书人以“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使命,历来都是自我感觉良好、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族,所以,一提到“老师”心里马上感觉肃然起敬,说是一个非常受人尊敬的荣誉职业毫不过分。也是因为这个,我们很多人成了教师,甚至是教师世家。可实际上在今天的中国,做个老师真的不容易:看似荣誉等身,实则压力千斤。我奶奶曾经有一次就拉着我的手感慨过:对外说起来你是个北大教授挺光荣,谁知道你忙得连在家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啊。确实如此,我的家人20年前自从我怀孕开始就自觉把家从河南搬到了北京为的就是照顾我的生活让我有时间干好教师这个职业,岂不知他们平时能见到我的时间真的很有限,真是惭愧。

为啥?因为做为一名大学教师得我真的很忙。

首先是教学任务:讲几门课、算课时、算工作量这是必须的,因为学校每年都要考核。起早贪黑地备课、上课,写教材不说,关键是还很担心学生评价,你放水吧,在自己这里过不去,对不起认真努力的同学;你严厉吧,那些不认真努力的同学对你的评价足以致你于死地……现在还有一个“学生心理问题”的定时炸弹,真的让老师提心吊胆,真是惨惨惨!

其次是科研任务:每个大学对于老师的考核中科研的份量都远超其他,评职称更是科研指标必须过硬,承担项目、发表论文、申请专利,都是数据说话,还有人把科研经费戏称为GDP,现在甚至还在要求老师们去做产业化,要的是数字,可是做起来,每一项都是难难难!

最后谈一下生活:大学老师的状态几乎都是晚上不睡、周末加班,说起来带孩子出去玩,那真的是盼盼盼!

用“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来形容大学教师的生活大概是最贴切不过了!每个人都像那个永远不敢停下脚步的小仓鼠,拼命地奔跑,不知道路在何方!

这个讲座就是针对现在每天都要在这样艰难挣扎之中的青年大学教师的,做为一个已经度过青椒阶段的“过来人”身份从下面“生存·创新·生活”三个方面来谈一下我们的应对之策,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第一部分先讲大学教师的生存,尽管很多人对于大学老师必须做科研、发表论文或者专利才能评职称很有意见,但是我必须说:做为新时代的大学教师教学和科研缺一不可。过去的很多年由于时代的原因,大学里有很多老师是只教课不做科研的,因为文革之后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里老师严重不足、教课任务很重,很多老教师确实成了教学能手、成为大家尊敬的教授,但是在我们所处的当下这个新时代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所有青年教师不仅必须上课而且必须做好科研才有机会成为真正的大学教授,因为,教学是做老师的天职,科研是做教授的本分,只上课不做科研的老师不适合提升为教授,一个只做科研不上课的老师适合做研究员而不是教授。所以,大家既然在新时代里选择在大学当老师,就要做好“教学和科研”的双轮驱动。

那么对于一个青年教师,刚刚博士毕业不久,不具备太多的教学资历和经验,怎么搞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呢?我给个建议:一个学期承担一门本科生的课和一门研究生的课,本科生的课最好是本专业的基础课讲好这样的课能够极大地提升自己的专业功底,研究生的课则是刺激自己不断地学习本领域的前沿进展促进学术研究。不是迫不得已的话,青年教师在教学上一定不要追求数量,而是要在能够完成基本教学工作量的情况下追求质量,把教学能力提升上去,有实力以后再承担更多的课程。

在科研上对于每个青年教师来说也是必须要有策略:项目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重点突破那些必须要有的项目,学生一开始不多也不用担心,把每一个学生都精心培养就好了,对于学术论文和专利则是必须要采取“多多益善”的策略(个别天才除外),记住科研成果只有量变才能带来质变!

至于其他的要求,比如社会服务、产业化等等,对于青年教师来说都是可有可无,不要强求,这个阶段重要的是一定要能够在最初的几年里快速进步、通过生存考验,所以这一阶段的生存法则是:活着才是硬道理。

第二部分谈一下创新。

创新现在几乎是最热的词,大学里更是凡事必谈创新,这里要说的是青年教师要想寻求突破必须要创新,只有将创新理念融入生活和工作中去,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才有机会脱颖而出。我们也从教学创新和科研创新两个方面来谈。

对于教学,可能很多青年教师认为:教学不就是完成任务、达到工作量吗?无需创新。其实不然,无论你教什么专业、什么课,教学都是必须创新的。

就拿我研究生时上的《道德经》来说吧。那时候我的博士生导师杨叔子老师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校长,力主教学改革,在理工科学生推动文化素质教育,从我这一届学生开始,每个人都要上《道德经》而且要写3000字的论文,可想而知在学生中的阻力有多大!第一节课上课的时候,大家基本都坐在后面打酱油,没想到涂又光老师一上来就把我们抓住了:背完“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涂老师信手就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3X3的矩阵,家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一下“天地人、名利道”的关系,在涂老师的循循善诱的课堂上,我们每个人都填写了自己的第一张“哲学矩阵表”!这是一种怎样的震撼啊:居然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教哲学!这门课就成了学生的最爱,也影响了我们的一生!

更是成为我十年后自己做大学老师开课的指明灯:我2010年起在北大把专业课开设了一门创新通识课--《创新工程实践》,这门课不仅成了全国第一门创新创业教育的学分慕课,也成了国家精品课,2016年到现在已经有500多所高校的30多万学生上课!而且我们每年都在不停地创新,我发起的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iCAN已经在全世界20多个国家举行!

所以教学是个良心活儿,每个青年教师在教学上只要用心就能创新!而且你的创新会带来学生很积极的响应和反馈,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对于科研,不创新是肯定不行的,很多青年教师都认为这是不能承受之重,因为申请重要的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的论文真的是太难了!可是科研创新怎么才能做好呢?才能在千军万马之中有所突破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一下科研创新的心路历程。

我是2001年加盟北大微电子学院的,从原来的机械工程专业转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微机电MEMS,到现在18年了,我个人把科研之路总结为搬砖、垒墙、开窗和创新四个阶段。

在大学里独立工作做科研之初,我们每个人不管是继续在自己熟悉的专业里还是在转入新领域都是要经历一个专业技能的积累和磨砺的过程,这个阶段我之为“搬砖”,基本都是“汗流浃背”的过程,往往没有什么成果;

当我们的基本技能已经娴熟,此时我们希望能够用它做出自己的特色来,我称之为“垒墙”希望砌起自己的长城有一定的辨识度,可是由于视野所限,此时的我们很难垒砌自己的长城,所以没明没夜的辛苦之后大多流下“不甘的泪水”;

怎么办呢?我们需要冲出现有的领域和圈子去跟其他专业的同行交流、获得启发和灵感,这个阶段称之为“开窗”,这个必须要有意识为之,否则会一直困难前面垒墙倒塌再垒再塌的无望循环之中;

一旦我们能够主动去跟其他的行业领域或者学者进行交叉融合学习之后,此时我们基本可以进入第四个阶段--创新。

我自己也是经历了很多年才走过前三个阶段;最开始执着于微纳加工技术而不能自拔,发现自己做了非常漂亮的加工结果得不到认可的时候,开始致力于用这些结构去做一个有显示度的器件微型能量采集器,却是历经数年数代更新还达不到一定的效果,苦思冥想不得其解之时,因为偶然的机遇参加一次其他领域的会议而受到启发,开始进入多元化的微能源领域而实现科研成果的全面开花!此时,我感觉这个世界全变了:科研只有创新才有价值!

回顾过去二十年独立工作以来走过的路程,我觉得在教学和科研的创新上,我们需要遵循的法则就是:自信·坚持·梦想!要对自己有信心,要永远不放弃,要一直向着梦想去冲!

 

第三部分我们要谈一下如何搞好生活和工作的平衡。

这似乎是一个很难很难的话题,做为一个女教授,我也无数次地被追问过:如果做到家庭和工作两不误:在重视工作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兼顾家庭生活,实现两全其美。这里面有很多问题值得说,我们重点说几点:健康、家庭、孩子教育。

这里我第一个要说的是健康:目前关于知识分子的健康的谈论已经是一个社会性的话题,因为这些年英年早逝的知识分子实在是太多了,甚至很多人还引以为荣!这很可怕!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工作和健康的关系:工作诚可贵,健康更重要!无论对于家庭、单位还是你本人,健康都是第一位的!一个好的身体是一切的根本,这个事情不容商量,也不容有差池,所以健康必须是第一位的!

很多人会说:“我知道身体重要,可是我真的很忙啊!根本没时间锻炼啊。”真的如此吗?我们看看村上春树,这位享誉世界的高产作家,几十年来每天坚持跑步十公里,造就了他强健的体魄和坚韧的精神,更是保证了他超人的工作量和高质量作品的持续高产!所以:再忙也要强迫自己锻炼身体!这是必须的!没有借口。我从2016721日开始坚持每日5公里慢跑,到现在,1000多天,真的是感觉比之前好多了,工作效率提升不少、家庭关系也更好了!

 

第二个要说的是家人,在大多数时候我们基本是忽略了他们的存在,岂不知家人才是我们一生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不知道是谁说过:这一生除了家庭是玻璃球以外其他都是皮球!其他的扔了换了都会再弹起来,只有家庭这个玻璃球碎了就再也回不来,而且这个影响是一生!所以要珍视他们。

还有一个必须谈的是孩子,如果有孩子你必须要对TA的成长和教育负责,因为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无法弥补孩子教育的失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都不要重蹈覆辙啊!

如何做到珍视家人和关注孩子的成长?很简单,学学奥巴马,挤时间也要跟家人共度一定的时光!这个必须有!

当然我本人也是经历了很多年才真正注意到这些问题,但是行动起来,一切都会很快改变!我跟大家分享的平衡法则是:努力努力再努力!只要有了这样的意识,时间就像是海绵里的水会越挤越多,你锻炼的时间会越来越多、你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也会越来越多!

所以,总结一下,对于一个青年教师来说:首先是“活着才是硬道理”的生存,然后是“自信·坚持·梦想”去开拓创新,最后是“努力努力再努力”做好生活和工作的平衡!

希望这几天法则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做好新时代的大学教师!请大家务必记住: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最后,祝大家国庆快乐!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9-1200517.html

上一篇:张海霞︱大家献礼我献血,同祝祖国好!
下一篇:张海霞︱不管有用没用,该说还得说
收藏 IP: 114.242.248.*| 热度|

35 朱经亚 刘立 贾玉玺 范振英 黄永义 马臻 吴斌 王林平 曹俊兴 郭战胜 秦克周 左宋林 郁志勇 李哲林 晏成和 郑永军 张勇 唐小卿 王卫 康建 王洪涛 黄金华 吉培荣 乔中东 张红光 张士宏 彭真明 姚伟 周忠浩 王安良 黄强 关勇军 鹿露露 韩枫 肖瑞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4: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