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夜幕下的哈尔滨》中主人公王一民的形象和身份

已有 8277 次阅读 2010-5-24 21:03 |个人分类:文学影视评论|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形象, 改编, 夜幕下的哈尔滨, 王一民, 装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339520100adlq.html

《夜幕下的哈尔滨》中主人公王一民的形象和身份

(2008-08-29 07:21:45)
    在《夜幕下的哈尔滨》原著中,王一民是以一个中式的装束的教师形象出现的,一袭长衫,一脸温文尔雅的书生气,掩盖着他的一身武功,所以在敌人追查纪念碑事件的嫌犯时很长时间都不可能注意到他。他只是在去北市场的飞行集会时为了行动方便才换了短衫,为了社交场合合乎礼仪才偶尔借穿一下他的朋友兼邻居塞上萧的西服而已。可在电视中,陆毅扮演的王一民始终是一身笔挺的西装,这其实不符合他在高中当国文教师的形象,至于西装的成本就更是个问题了,小说中王一民把很多工资收入都交了党费,生活非常简朴(这是符合当时地下党员的习惯),自然没有钱去为自己购置价格不菲的高档西服了。英俊潇洒的形象倒是始终没变,现在拍电视剧找多少个帅哥出来扮演眉清目秀、英武俊朗的男主角都不难,真正的难点是如何让奶油小生们具有侠客般的神韵和职业革命家的气度。在小说中王一民很善于根据任务需要变换自己的装束和形象,去“建国纪念碑”是一身夜行衣,上班是教师的职业装,拜见卢运启老爷子是西服,去北市场保护飞行集会和敌人交手作战则是一身休闲短装,最后冲出哈尔滨时则穿上了伪军的军服。。。可在新版电视剧中,他几乎总是一身笔挺的西服。

     再说王的身份,他的公开身份是哈尔滨第一中学的国文教师,这在小说和电视剧中没有差别,有差别的是他在组织中的身份,小说中他是满洲省委下设的反日会的负责人,负责领导反日会这样一个具有联合阵线特点的民间团体,目的是要团结各阶层群众的抗日斗争;到了这部新版电视剧中,王一民竟然成了一个虚构出来的“特工部长”,说虚构,是因为我还是首次看到我党的组织体系中出现这个部门,以前只听说过敌工部、城工部,从没听过有特工部(汪精卫的伪政府倒是在上海设立了一个特工总部,就是臭名昭著的76号),在敌后行使反谍除奸工作最著名的是上海的特科,但那可是中央直属单位,负责人都是政治局委员级别的。由于这个所谓特工部长的身份,也使王一民的戏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说中王一民的出场过程很像武侠小说,他一出手,就用准确的打击撂倒了企图偷袭刷写标语的两名青年学生的秦德林(那时候还没被扣哈喇油桶红运当头,更没被玉旨雄一奖励警尉金豆得到利益而改名秦得利呢!),然后迅速夺枪,用精准的枪法击溃了围攻上来的敌人,全身而退。在新版电视剧中,据说(我没看到那段)是在北方剧场(不知道是不是在博物馆广场的那个)打黑枪干掉了中村将军。(顺便说一下,中村这个姓的鬼子到中国来一般比较倒霉,名气很大,但死得窝囊点儿,先是有个叫中村震太郎的大尉1931年在兴安屯垦区偷绘地图,被东北军抓获后给捶死了,造成了所谓的“中村事件”,成为日军策动918事变的借口之一;后来又有个叫中村正雄的少将旅团长在1939年的昆仑关战役中被击毙。)根据剧情介绍,似乎后来王一民干的主要也是这种杀人放火之类的脏活累活,虽然穿得挺体面,其工种纯属蓝领!不像小说中主要是宣传和统战工作,具体说就是猫在家里熬夜写写文件、刻刻钢板,有事儿没事儿去找老卢头运启、塞作家上萧、柳明星絮影侃侃大山;顺便和那位经常让人捉摸不定的玉旨一郎副校长周旋一下;每天早上还可以去白露小吃部就着酸黄瓜啃块黑面包,听店长老何头插科打诨一番,顺路向传达室的老李头这个反日会骨干部署一下工作。

    小说中王一民的出行方式也不象电视剧演的那样,他一般是靠步行,如果没人请他坐马车或者汽车,只有在情况特别紧急时才舍得花1块大洋打个的,这比较符合他穷教书匠的身份和简朴的习惯。在新版电视剧里,他似乎更愿意坐黄包车了,其实当时的共产党人应该不会喜欢这种人压迫人的交通工具,否则不会在解放后把黄包车和人力三轮车(现在不但恢复了,而且已经发扬广大,被美誉为“神牛”)都废止了。

    王一民的住所也是个问题。小说中王一民住在南岗的花园街,具体地点应该离新买卖街(后来叫奋斗路,2003年以后改称果戈里大街)的秋林公司不远,先是和作家塞上萧都租住在一个白俄马达姆的房子里,后来搬到了道里炮队街(现在叫通江街,以犹太会堂等闻名)的卢运启的家里,这些地方对他做隐蔽的地下工作都比较有利,理由充分,进出方便(跳大墙没人注意!)。电视剧却为了拉近他和玉旨一郎的关系和爱国学生砸玻璃方便,把他圈进了学校的教工宿舍,从大瓦房搬上了楼。其实这样的改编完全没考虑到一个白天当教师的地下工作者,王一民白天没有多少时间从事革命工作,全仗着晚上写材料、开会和参与行动,所以经常要后半夜回来,住瓦房或私宅进出方便,住宿舍要是总后半夜叫门肯定会引起注意,所以正常讲他不会搬进学校宿舍住,当时让老师住自己家很正常,那时的房价和房租没高到现在这么离谱的程度,一般老师不会为了省两个房钱来蹭学校的宿舍住(现在这么想很正常)。所谓“搬进学校住”也只是特务头子葛明礼在处理“礼堂事件”时发威说的胡话而已。

    所以,我从新版电视剧对王一民的刻画就看出了改编和导演对原著的漠视和对历史理解的肤浅。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1635-328208.html

上一篇:新版《夜幕下的哈尔滨》观感(一)
下一篇:杂谈“励志”
收藏 IP: .*| 热度|

18 诸葛淑媛 梁进 陈儒军 任国鹏 金小伟 陈永金 杨芳 蔣勁松 贺天伟 李学宽 申瑞杰 吕新华 张旭 黄丹萍 丛远新 焦宏远 iwesun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01: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