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jfs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jfsy

博文

跨越记忆

已有 2612 次阅读 2014-5-23 10:11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老百姓有老百姓的故事。

   1969年夏天,我收到了一份上学的礼物。我父亲在北京西苑中医研究院住院时,给我邮来了一个带有红五星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字样的黄绿色书包,里面有我父亲用钢笔写的我的名字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有两次考试成绩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在百分制的基础教育时代,1969年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我的期末考试成绩是语文100分,数学95分。1979年我的高考成绩是语文44.5分,数学88分(第一道繁分式化简题算错了)。记忆中高考语文考试的一道选择改错题(15分),开始蒙对了,后来又改了,所以可能及格的语文成绩变成了不及格。

   在中学时代的前几年,我们学校基本不规范上课,学校整天组织我们去上山开荒种地,进而有一次我们几个同学一起都解不出一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代数题。严格地说,应该是1978年开始的我的中学时代,我的数学水平才凸显成为学校的“数学大侠”。成为这个“大侠”的秘诀是,我把家中我父亲当年大学学习时的一本“数学手册”中的初等数学部分的数学公式在草纸上写的滚瓜乱熟。尽管喜欢数学,但是我中学时代的理想却是要继承父亲的事业(我8岁时父亲去世)而报考清华大学,因为我父亲是1963年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电真空技术物理专业毕业的。我们家1966年10月从长春的吉林工业大学搬到吉林市的一个有高能加速器的保密车间的一个化工厂。记得我们工厂(吉林市石井沟联合化工厂)在七十年代开办了一个721 大学,在讲微积分的课。我姐姐让我去听听高等数学。我说我一个中学生如何能听懂那门课?后来我在家把我父亲当年的清华大学数学讲义拿来自学,印象最深的有一本栾汝书编著的空间解析几何和其他的数学分析,数学物理方法等油印的讲义。那种自学的感觉真是太好了。今天我已然明白了自学的深刻教育价值。

   最得意的一次数学成绩是1978年吉林市五所市直属重点中学(吉林市一中,吉林市二中,毓文中学,吉林市八中,另一所记不起来了)的联合数学竞赛,100分的试卷,我以99分的成绩获得第一名。由此的校内反应是可想而知的。那一年我们从吉林市的四面八方刚刚考进吉林市二高中。那时的吉林一中与吉林二中是竞争伙伴。所以,小小的一次市区重点中学数学联赛的获胜荣誉显然不是我个人的,是属于当时的吉林市二中的。今天我依然倍感温暖的历史镜头是,当时竞赛获胜之后,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先问谁是获胜的那个学生?上英语课,语文课,化学课和物理课时老师也都这样问,因为这些老师热爱吉林二高中的那份整体荣誉!当时的感觉和今天的感觉一个样,不是虚荣和骄傲,而是一种深深的鞭策。

   吉林市二中一年的高中时光很快就过去了。当时的高考成绩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只有化学的62.5分还可以,因为1979年的高考化学题超出高中范围,考了30分左右的大学普通化学的内容,吉林省高考化学题的及格率是百分之二),仅是刚刚达到吉林省的重点大学录取线320(总分500分, 380分可以上北大清华)。今天我还清楚地记得高中时的一个化学反应式:“活性炭600度乙炔聚合反应生成苯环”。在我母亲的决策下,给我报名了当时的非重点大学吉林师范大学数学系(1980年恢复原名为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我哥哥陪我从吉林市到长春坐了三个小时的火车慢车,我步入了当时的吉林师范大学的校园。1983年大学毕业留校工作时,我第一次回到吉林市二中看望当年的老师。让我惊讶的是,一些新来的教师居然也知道我的名字。77级至80年代的大学生最快乐的一件事也许是当时的社会全部民众都崇尚教育,使得每个带有白底红字大学校徽的大学生处处受到社会各界的爱戴。那种崇拜教育的社会境界一点都不低于发达国家的教育社会境界。

   大学数学系学习使得我的理想目标变成了北京大学。在北京大学学习的第一个收获是北大精神的熏陶作用。其次就是北大数学系开设的面广、规范和有深度的研究生课程使我受益无穷。虽然,后来历经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法国国家科学中心和维也纳大学数学研究所的学术熏陶,但自己并没有成为当初梦想中的那个自我数学人。个人的成才过程包含了个人的多种客观因素,其实每个人心中都知道自己为什么是现在的自己,而不是那个期望的自己。无论怎样,如果把自己的教育历程进行教育科学意义下的数据分析的话,也许可以写出一篇教育的研究论文。对此有兴趣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进行不断的自我完善。真实、真诚与跨越才会让生活充满了意义。什么是人生的意义?在我看来,就是天伦之乐和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承蒙家中亲人的厚爱与社会赋予的美好生活憧憬,用教育纯真为准绳,谨以此文怀念我的父亲。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65263-796958.html

上一篇:"教育五花肉"
下一篇:教育改革其实在随意前行
收藏 IP: 210.47.2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5 15: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