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shidagu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aoshidaguan

博文

[转载]架起学科建设与竞赛培养的“立交桥”

已有 2209 次阅读 2020-1-19 13:50 |个人分类:教育视界|系统分类:人文社科|文章来源:转载

前不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2014—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排行榜,我校位列全国第13,成绩格外抢眼。这一好成绩的取得,与学校近年来深刻理解高等教育规律,努力构建学科建设与竞赛培养的“立交桥”分不开。

“学科群”撑起“竞赛群”

作为全国四大电子信息类高校之一,杭电近些年的发展与浙江数字经济紧密相连。学校2007年成为浙江省与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共建高校,2015年入选首批省重点建设高校,“当时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是因为杭电的信电学科与浙江省重点发展的数字经济高度契合。现在浙江省更是把数字经济列为一号工程,杭电在其中的角色分量也越来越重。”校长朱泽飞表示。

秉承服务浙江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发展主线,杭电的特色优势学科鲜明。在2018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个学科获得B+,进入全国学科10%—20%之列,并构成学校优势学科群的主干。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陈畴镛教授分析认为,杭电虽非老牌名校,但凭借电子信息高校的“老家底”,以及“立足浙江、依托行业、服务社会、注重工程实践”的精准聚焦定位,杭电构建了独具优势的“信电学科群”,形成了符合教育规律的学科发展路径,为学校“竞赛群”异军突起奠定了扎实基础。

从统计数据来看,杭电的“竞赛成绩单”与学科群建设有内在关联。学校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上屡获佳绩,其学科基础恰恰就是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特色优势学科。而与这些学科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竞赛群总得分,在杭电获得全国普通高校竞赛排行榜第13位的贡献率更是达到“超过90%”。“围绕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有所为有所不为,按照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做强学科群,以其为基础打造竞赛群,成绩自然就出来了。”副校长徐江荣表示。

长期以来,杭电重点打造“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优势互补学科群,这些学科群重在打破专业人为边界,实现“学科、专业一体化”。其对学科交叉和专业复合的要求,与不少学科竞赛考察学生多学科交叉应用能力的要求不谋而合。以智能车项目为例,杭电智能车教练组汇集了自动化、电子、通信、计算机等学科的近10位教授,有的教授指导竞赛直至退休。这一做法受到学生的大力欢迎。在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一等奖的朱粮伟说:“教练们的科研课题和兴趣点大多集中在学科交叉融合上,他们把自己的科研成果用于我们的课程设计和竞赛指导,一点也不藏私”。而像计算机+会计、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等复合专业的学生,往往能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好成绩。更可喜的是,基于强势“学科群”辐射产生的生态效应,越来越多非信电学科的学生参与交叉学科竞赛,好成绩频出。

同时,杭电的学科群建设,注重培养学生多元化理论学习,同时强化实践动手能力,有效利用浙江优质数字企业集聚的便利,通过本科生导师制、项目制,以及学生科技俱乐部、创新创业社团学生科研俱乐部创业俱乐部学生科研俱乐部创业俱乐部学生科研俱乐部创业俱乐部学生科研俱乐部创业俱乐部学生科研俱乐部创业俱乐部学生科研俱乐部创业俱乐部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教师课题,同时自主开展大学生科研项目。一些学科公共实验室全天候开放,供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进行实验与创新创业活动。其“应用实践”特质,与全国学科竞赛“注重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高度契合,为学生竞赛好成绩的获得注入强劲动力。

针对学科竞赛由教育部有关部门与各行业著名公司联合举办的情况,长期关注高等教育的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生肖纲领表示,行业企业对高校人才培养过程的参与和对行业前沿问题的关注,需要高校积极回应。学科竞赛中好名次的获得,离不开高校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学科优势与特色,以及强有力的前沿科研成果、扎实的实践教学和实验实训平台建设等学科资源来支撑。在这些方面,杭电的做法不失为一种参照。

竞赛好,学科建设受益

按照高等教育和学科内在规律打造“学科群”,立足学科交叉融合,杭电的特色学科正在变强,在2017年中国科教评价研究中心的排名中,杭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进入全国前5.30%,控制科学与工程进入全国前7.49%,电子科学与技术进入全国前14.29%,8个学科进入全国前30%。

在肖纲领看来,行业深度参与的学科竞赛,是高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桥梁,以其行业需求、前沿技术、社会热点等倒逼高校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从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可见,不少研究型的工科顶尖高校,学生成绩也相当靠前,反映出这些高校也开始重视学科竞赛在创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杭电的经验来看,其学科竞赛的确有效推动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通过抓竞赛,用行业前沿倒逼学科专业建设方向。在2018年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竞赛中,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林菲指导的“基于DPOS区块链的创新应用”获得企业命题类一等奖和蓝欧科技企业单项奖。据林非介绍,“这次比赛的企业出题方包括百度、东软、恒生电子等行业翘楚,题目也反映了行业领军公司最关切的卡脖子问题。参与指导这次竞赛,让我对把握行业热点趋势更有信心,也对学院后续的学科方向、专业课程和教学设计很有启发”。

教师参与学科竞赛也优化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同时担任电子设计竞赛和智能车竞赛指导老师的黄继业教授,是电子信息基础课教科书《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实用教程》的主编,这本书已经出版到第五版,销量突破40万。提及该书受相关专业学生喜欢的原因,黄继业表示,“竞赛指导能反过来促进我们的科研和教学,不管做科研多忙,我都乐于带同学们做竞赛,从中发现科研和教学选题,提取基本理论、归纳出新型实现技术,并融入这本书中。”

学科竞赛还有利于推动学科的师生共同体建设。一些学院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开设创新实践课,授课导师不乏学术大咖。国家优青项目获得者俞俊教授告诉记者,他指导学科竞赛是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吸收有潜力的本科生加入科研课题组,实现学科后辈人才的培养。

此外,学科竞赛也催生了学科人才培养平台。学校曾五度闯入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取得过全球第20的好成绩。与杭电ACM强队一样有名的,是由学校自主开发建设、面向全世界编程爱好者的ACM在线测试系统网站,该网站已成为全国使用量最多、年提交量第一的ACM网站,超过北大、清华、浙大等名校。“这个平台对杭电学生参加竞赛的作用自不用说,它对全校学生学习编程也有很大促进作用,也是杭电在计算机学科上最拿得出手的平台之一。” 主持平台建设、被誉为“ACM金牌教头”的计算机学院刘春英教授说。

高校发展,学科建设是根本。杭电基于“立足浙江、依托行业”的认知,围绕自身信息电子特色,发挥互补效应打造学科群,学科建设的发展带动了各方面的提升。“今后我们要继续深刻把握学科建设的规律,把学科建设与竞赛培养有机结合,建立互生互融的立交桥。我们还要在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劳动精神、立德树人实践工作上做出更大努力、进行更多探索。”朱泽飞对记者说。

作者:程振伟 时间:2019-4-3 来源: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29373-1214863.html

上一篇:[转载]杭电学生调查发现,大学简称能给学生带来“幸福感”
下一篇:[转载]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生学术沙龙第一期顺利举办
收藏 IP: 27.17.10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1: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