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iyongzh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uiyongzhang

博文

法国巴黎银行“明日之星”钢琴音乐节在中央音乐学院上演-4月12日

已有 3786 次阅读 2013-4-16 23:57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中央音乐学院, 法国巴黎银行, 代博, 李舒曼

由何杰山君联系票源,带领我们去中央音乐学院,去的时候正值周五下班高峰,78路公交的行驶速度可想而知。还好,我们在车上聊的很多,并不着急。在夕阳普照的时候,坐着公交,边观察窗外的景物,边与同学聊天,十分休闲,这也是很令人难忘的生活。

下车大约400米,来到中央音乐学院,虽有门卫,说明来意后,还给我们指路,非常开心。

沿着“明日之星音乐节”的宣传告示深入进去,惠风和畅,仿佛空气中也有轻妙的音符在飘动,傍晚的学院别有一番令人陶醉的景象。同伴也这样认为。徐步在学院内,感受到的是宁静和暖人心房,还有一种安全和期待感。产生这种感觉,我认为有三个原因。第一,今日是最近最暖的一次,温度适宜,又是周末的傍晚,同学相聚在另一个地方,自然感觉好;第二,是集体首次过来,很好奇;第三,音乐学院拥有更多音乐的东西,我们的生活与之是不同的。

和很多人一样,漫步走到演奏厅前的院子里,等待领票入场。杰山为我们领到门票以后,时间还有半个小时,我在校园里逛了一会。进入一个教学楼,门卫说禁止参观,只得悻悻作罢。到水池边的椅子上聆听有人练习的曲子,虽然起风了,但并不影响我享受这美妙的时刻。坐了两分钟后,走向门口,无意中发现一家音乐书店。店内非常安静,灯光是淡黄色的,过道仅容下一人通过,随后进来一对参观的夫妇。

在书架上浏览到一本《中国音乐史》,随手翻动,毕竟是教材,内容系统,也是政治主旋律,但编排没有吸引我的地方。特别是民国时期的音乐作品,有很浓厚的政治色彩,并且对音乐完全是外行,我也看不出门道,所以就大概翻一番。书架上有很多考级,儿童学习的歌曲乐谱一类,有按照乐器分类的学习书籍,还有中外名家的作品,其中看到肖邦的,贝多芬的,有单行的,也有纪念集的。

音乐会开始临近,匆匆向演奏厅走去。出示票后,顺利进入,看到有人在喝红酒,是免费的,这种场合比较正式。

落座后,法国巴黎银行代表致辞,这位先生说“明日之星”旨在发掘更多音乐人,使更过人了解和喜欢音乐。中方代表致辞(说话较多些),是一位先生,他说:很多音乐人没有机会展示自己,通过这次机会能够让更多人了解。通过一系列比赛的组织,能够看出我国音乐水平显著提高,旨在通过对音乐的推广,让人们在消遣性娱乐文化中,有机会选择高雅的音乐,作为替代品。

接下来是两场正式演出。第一位是代博,有一位女士搀扶入场。他接连弹奏了几曲,但我们都表示欣赏不懂,甚至要瞌睡,坐直身子看过去,很多懒洋洋的姿态,也就明白很多人与我们是一样,不感兴趣,主要是不能欣赏吧。出于对演奏者劳动的尊重,每一节停顿,观众都热烈鼓掌。很有意思的是,明明大家要瞌睡了,但当演奏者即将退场的时候,观众持续鼓掌,且没有停的意思,演奏者只得再弹奏一曲。不知道这是否是我们中国人特点的表现。

第二位是李舒曼女士,年龄20出头,身着蓝色长裙,衣饰闪闪发光,胳臂修长,头发盘托,给人美的享受。这是与前一位不同的风格,抑扬顿挫的幅度比较大,有时候两只手,有时仅用一只,有时右手浮在半空,很有表现力。或许因为是女士,能明显的看出,弹奏钢琴非常费力,因为她全身都活动起来,上身的运动随着音节的变化而变现出不同的姿势,弹到发力处,简直要跳将起来了。她这种卖力的弹奏,赢得观众啧啧称赞。钢琴艺术确是需要坚持和卖力的,并且要投入,一场下来,大概一个小时。普通人坐一小时都要活动下,何况演奏者全用两手,在一米宽的键盘上往返弹奏,需要右脚的配合,一个小时都要在高强度下弹奏,不仅是技艺的表现,也是体力和心理的考验。最后谢幕的时候,李舒曼用手擦拭脸上的汗珠,这是明显的表示了。

我集中了半个小时,有一会脑子在想为何我们一般人不懂欣赏比如钢琴曲子这种较高雅的音乐,很大的原因是我们上学时候没有接触机会到。教授音乐费钱费时,这与高考只考书本知识是不同的,音乐教育是另外一种培养方式,需要各种环境的配合。音乐教育没有普及,钢琴曲等高雅音乐在我国不流行,这样的“音乐节”探索活动的普及教育作用非常大。

返回时,等车一分钟都没有耽误,同学戏称78是我们的专车了。选定了后排的窗子,微风拂面,灯光懒散,车辆减少,此时大街上安静了许多。我不由得想唱歌,这是久违的歌声,在路上唱,在车厢中自己唱。不堵车,倚着座椅,翘着二郎腿,观赏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景物,这大城市晚上的风景,不是经常有心观察的,真是惬意。

今晚的欢聚,与杰山的劳动是分不开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05059-680863.html

上一篇:观爱情剧想到的
下一篇:刚到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工作感言
收藏 IP: 111.161.79.*| 热度|

1 郭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2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