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人物》杂志社张建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ms86 与全球思想者同行----《时代人物》杂志社

博文

杨志 白瓷之路

已有 3913 次阅读 2019-3-31 13:15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五月九号离开古都西安,开启了福建德化的创作与学习之旅。到达德化的第一天便赶上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天气不冷,湿润而温馨的气候洗去了一天的路程劳累。雨中的德化天气比西安要透澈许多,氧分子充足的让我毫无困意,安排好简单的行李,便在住处周边考察起来。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就在安排食宿德化职业技术学院的旁边,福建特有的红砖建筑色彩异常醒目,依山而建的学校相对于德化县城高出许多,沿路漫步下去倒是省去了很多步数,轻松的很。学校的西面是德化陶瓷博物馆,穿过一个建筑牌坊,便看到了中国白瓷瓷塑的鼻祖人物何朝宗塑像,其右手握住一把瓷塑竹刀,左手端着盘膝观音作品,神采奕奕的注视着城市的南方。

驻足于雕塑的前方,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就是何朝宗这样一代代艺人的智慧与坚守,成就了中国白瓷瓷塑艺术的一个高峰,掀起了何派瓷塑艺术几百年的传承与辉煌。雨中的雕塑沉寂而静穆,背后的阴沉天气越加凸显出历史的那个年代——明朝,艺人何朝宗以白瓷为基,以佛造像为使命的岁月年轮。明朝历史的北方风云突变,动荡不安;朱元璋开启明朝以来奠基于南京古城,自开启明朝以来,朱元璋便开启了人员迁移的诏令,前后多达四十余年的人口流动,自然而然的为南北文化的交流与繁荣创造了崭新的契机。加上“海上丝绸之路”的泉州港口优势,东亚与欧美国家的商贸与文化也给当时的德化创造了瓷业发展的机缘。历史的命运往往与一代人的使命牵绊在一起,何朝宗的瓷塑艺术我想大抵也是在这种多元文化的交流中盛行于世界。

行走于博物馆展厅,追古思今。人类的繁衍发展起初必依赖于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火种延续的文明,历史的德化曾在原始社会时期即有陶瓷文明的火种出现,考古挖掘在德化现在城郊丁溪村和后坪山等地出土过石器和陶片;西周时期这里便已经烧造出原始青瓷;五代便有了《陶业法》以及《绘梅岭图》这样总结制瓷的著述;唐朝时期青釉器物如碗罐、花口洗均有烧造;宋元时期随着“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港的崛起,德化瓷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输出品,德化碗坪窑和屈斗宫窑烧造技艺已非常成熟,青釉白瓷以及建盏均有大量的出口外销,其中高足杯、军持、盖壶等已在日本、马来西亚和斯里兰卡等国广外传播,特别是屈斗宫窑的分室龙窑类型较为别致;明代时期德化白瓷胎釉高硅高钾,瓷胎致密闪光,得名“糯米胎”,釉料成份低铁高钾坚韧莹润,加之瓷塑技艺与烧造技艺已炉火纯青,“象牙白”“猪油白”“鹅绒白”“中国白”等盛名流传于世,德化白瓷瓷塑艺术独步天下;清代以来外销瓷诸如青花、釉上彩等作品也应运而生,但相对于景德镇的青花艺术而言其技艺水平和传承文脉均暗淡了许多。回首历史,百年斗转星移,一代代陶瓷的文化基因都因何朝宗款的系列代表作品传承有序,传世至今。

何朝宗的人物历史命运和成就是建立在瓷塑高峰上的历史,也是佛教造像艺术“西风东渐”介入德化白瓷的机缘巧合。博物馆里收藏的本地各类大师作品云集,尤以达摩与观音造像居多,手法均是在何朝宗传世作品“达摩渡海”及“渡海观音”等作品基础上的演化,形态虽千变万化,但均是何派瓷塑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暮色渐起,小雨初歇,晚霞依山而现,深蓝苍翠的林带衬托处着眼前的亭亭修竹,一种静谧田园生活的惬意感油然而生。回想两百年前生活创作于此的何朝宗,也许正是这样一片竹林下,掩映的山林焕起微微窑火,寓居庭院品茗观景,以东方智慧融三教之精要,始得传世佳作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03142-1170701.html

上一篇:战胜疾风险浪,领航保障人生——专访“国际龙奖IDA”获奖者,中国保险营销领域杰出专家马娜
下一篇:以传统能源为基础,进一步发展新能源是关键
收藏 IP: 1.83.3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03: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