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全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005777 只说我拿得准的只写我理解透的

博文

冼夫人故里:享年几何

已有 4819 次阅读 2018-4-12 09:11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冼夫人, 享年

 ——刘全稳


 打开与冼夫人有关的书籍,实际上等于在观看一部“疑问与争议”的电影。对于同一个事件的不同表述,甚至多种表述,充斥篇章,让人莫衷一是。

 我第一次结识“冼夫人”三字,是在校园里一个研究所的牌匾上,老实讲当时心中瞬然萌生的是“居然还有姓‘冼’的先生的夫人被别人研究”。

 第二次接触是在有人向我介绍一位冼姓女子为冼夫人后人的时候,我诧异“冼夫人后代怎么会姓冼?未必夫妻俩都姓冼?”

 第三次是在和朋友几家人假日郊游到达电白县电城镇北山兜村“冼夫人故里文化旅游景区”考察时,有一路人马居然被车载导航引到高州冼夫人故里去了,狐疑冼夫人故里怎么会有两地。

 第四次是在去广州出差途中,在阳江吃饭,发现饭店旁边一座楼顶上写着大大的“洗夫人”,正疑心怎么回事,同行人告诉我历史上阳江一带也是冼夫人领地,“洗夫人”就是“冼夫人”,史书上冼洗不分。

 听说电白县打算花30亿打造山兜村冼夫人故里,大肆兴建各种建筑和雕塑,而高州冼夫人故里意见纷呈,于是开始因疑而生异,因异而钻牛角尖。

 作为冯宝夫人的冼夫人为什么不称冯夫人?

 冼夫人故里究竟是在高州还是在电白?

 冼夫人墓究竟在何处?

 等我开始买些书展开对冼夫人的了解后,才发现所打开的居然是一部浩繁的充满疑问与争议的历史。其浩繁在于我对历史的无知,对文字中涉及的每一个名词都需要索源而不断的增买书。而所买的书中又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遗漏与错谬,为消除误读又要不停地淘买。

 等书买得差不多读的也差不多后,冼夫人究竟生了几个儿子?一个?两个?冼夫人究竟活了多少年?80909196?又成为主要困扰我的问题。

 为了看看野史,又买了几部演义书籍,书中那些充满了作者想像的推理和毫无根据的评说,使我不愿意采信其中的任何数据与认识。我尽力厘清人物的风格与相互间的关系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寻找所蕴含的逻辑关系,再进行推理而获得孔见。

 然而,书读下来,大脑中尽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古人在不同的角度对我诉说着被后人误解的痛楚。我也很痛苦,毕竟自己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人文学者,犯不着在即将退休之际另辟蹊径。

 但是,因为我推开的是一座古宅的一条门缝,窥见了其中的一点私密:后后人以后人误识为据传后人,后人不识不改续传后人,大有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之势。

 一个地区、一个景点,不能靠虚假的信息讹传历史。被点缀的历史即使衍化成为史诗,古人也会在后人的传扬中悲愤地哭泣。

 夫人真的90高龄上逝?

 游走在书山中,会发现看山人成岭成峰各说各话,以夫人享年来讲,说夫人活了90岁或91岁或96岁,皆起因于“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隋书·谯国夫人》语),认为1314岁的小姑娘不可能有多贤明、多筹略的,同样的,1516也不可能有多贤明、多筹略,与其说2122岁出嫁,不如干脆说成是2324,圣母嘛,都应该是活成高龄的。关于夫人享年的多种表达,一切皆因为《隋书·谯国夫人》说了夫人的卒而没有说夫人的生,也没有谈夫人享年几何,形成了空间。

 我倾向于夫人享年80,一是因为冯氏族谱就是这么传的,具有可信性,二是按《隋书·谯国夫人》描述查编年,冯仆作为冯家在广东的第五世唯一宗亲,夫人在结婚13年后27岁时生他完全正常(古时候的女孩,生理与心智成熟较晚),假如在37岁时生他,则因为夫人已成为高龄产妇,再初生冯仆,有些不正常。

 花木兰从小代父从军的故事流传广远,一千多年来有口皆碑,她就是一个典型的“幼贤明,多筹略”能“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的典型。花木兰逝后十余年在岭南再出一位类似女子冼英,人们以赞花木兰似的文字状之是可以接受的。何况夫人生于豪门见识广明事理早?加上遇到的是家兄“恃其富强,侵掠旁郡,岭表苦之”。1314岁女子显奇才,完全正常。

 换言之,假如夫人享年90,作为89岁高龄的老妪,还要“亲载诏书,自称使者,历十余州,宣述上意,谕诸俚獠”是否有些“不自量力”?

 鉴于夫人不辞辛劳历十余州宣讲皇帝圣恩的精神,“高祖嘉之,赐夫人临振县汤沐邑一千五百户,赠仆为崖州总管、平原郡公”,干脆把海南岛的崖州赐予给了她,此时,她唯一的儿子冯仆早在6年前就去世了,接到圣旨的夫人此时一定会思量“尚能饭否”。考量刚刚完成了十余州的宣谕,也不差这一州,一定会承接上意,继续去再经历一州——崖州(也可能在前十余州巡察中就包含该州),接受崖州临振县汤沐邑。只是没想到,陆上十余州累积的辛劳加上海上的舟车劳顿,再加上岛上万民景仰的日理万机,夫人累垮了,倒下了。

 一个90岁的老人别说是妇人,恐怕经历一州就得终止。彼时是什么状况?没有高速公路柏油马路,没有砖车机动车,至多也就“绣幰油络驷马安车一乘”,还没有医疗条件与良好的后勤保障。

 所以,生于豪门望族冼家1314岁小姑娘被“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的冯家看中,因而正合时宜地嫁娶再正常不过。

 人们之所以不相信冼夫人是在1314岁时嫁给冯宝的,原因完全在于对魏征文字的迷信般信赖,假如魏征在表述冼夫人时一时粗心,产生错误和臆测泛滥一下呢,没有人有半点怀疑。我是找石油出身,对所依据的参数首先要置疑,我想,魏征“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的表述明显带有主观性,难免有些讴歌的成分塑造的意向,不是某国有人对某领袖赞美,塑造其2岁就会打枪?

 我已经质疑了魏征把“暄”误写为“魂”。我同样怀疑魏征塑造了夫人“幼贤明”,因为魏征在他的《隋书》中习惯将天边的霓虹彩霞当作皇帝治国的祥云瑞兆加以讴歌。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30142-1108666.html

上一篇:冼夫人故里:临振县汤沐邑
下一篇:冼夫人故里:谯国夫人传译解
收藏 IP: 113.107.16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23: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