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峥
落选美国科学院院士又怎样? 精选
2011-8-18 14:53
阅读:17428
 
        我曾经有幸在Scripps工作过,实验室的大老板是 Michael B. A. Oldstone (MBAO) 。很早,在Scripps工作的中国人就叫他“老石头”。MBAO参与发现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作用的研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免疫、病毒学界可算是如日中天,实验室几十口人就做一个病毒,LCMV,及其在鼠的免疫机制。1996年,因MHC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Nobel生理医学奖授给了澳大利亚的Peter C. Doherty (在Memphis 的St Jude's Children 工作)和瑞士巴塞尔的Rolf M. Zinkernagel。这些都是Oldstone的哥们,真搞不情最原始的主意究竟来自于谁。圈内人为Oldstone惋惜的不少: 二缺一,加一个成三也无妨嘛。可想而知,Oldstone内心更是有多惋惜。五十出头的年纪,脑门上都没有根头发了,但也凸显其智慧、让人肃然其敬。 
 
       然而,“肃然其敬”的人中间美国科学院(NAS)院士数量却不太多。同辈人中八十年代窜进 NAS 的如过江之鲫,但始终没有Oldstone的份。每年新院士宣布之日,实验室都很安静。学生、博士后们也“感同身受”,走路垫脚尖、老远瞅着他也忙着急转弯。我自己的导师一直深受Oldstone的宠爱,曾告诉我不止一次:对Michael  “不友好” (not friendly) 的院士不少;Michael 很生气。也是,Nobel奖被挤掉,青史不留名了;小小一个NAS院士也不让过? 邪门了。 
 
       我九十年代初期离开了Scripps。但每年新院士宣布的日子,我还是关心一下,直找“O”打头的新科院士。一年又一年,只见楼梯响,不见鞋下来, 尽管他实验室还是CELL、SCIENCE文章一篇一篇接着出。记得每年我都会咕一句:还真邪门了!直到有一年... ... 我都不好意思提哪一年,Oldstone终于金榜题名!究竟是哪一年呢?你看他的简历,他都懒得提。也可能是不屑一提吧。 
 
       今年饶毅教授院士落榜,让人有点意外。但熟悉美国科学界、生物学界的饶毅教授本来应该见怪不怪。这种事在相对比较“文明”一点的美国NAS,都是不少见的。即使是在江湖,大丈夫也是能屈能伸。中国科学院,就是退一百步,你把他看成 "江湖",又有何妨? 
 

相关专题:众议饶毅落选院士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邢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799-476774.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上一篇
当前推荐数:42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5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