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四清
怎样制作引人入胜的图文摘要? 精选
2021-10-10 11:44
阅读:7402

现在,不少期刊要求论文必须提供图文(或图形)摘要(Graphic Abstract)。是啊,一图胜千言。图文摘要具有文字摘要所不具备的视觉冲击力,能让读者一目了然知晓论文的中心思想。如果能制作一份顶呱呱的图文摘要,可吸引更多的读者阅读论文,进而扩大论文的影响。

图文摘要不要像文字摘要那样面面俱到,仅形象地反映论文的亮点或核心工作即可。那么,该如何制作一份引人入胜的图文摘要呢?不妨按如下步骤进行:

1)在制作前,要了解目标期刊的格式要求,参考好的案例,以提高效率。

2)制作时,以逻辑清晰、不言自明、简洁明快与淡雅大方为宗旨。

3)初步制作完成后,不要以为万事大吉;还要细致打磨,尽量去除冗余信息,以使图文摘要更加精致。

4)如有必要,可添加简短的文字和图例,以说明图片中诸元素代表的含义,免得让读者费解。

空谈扯淡,实战有益。下面晒晒我们即将发表在Geoscience Frontiers上某篇论文的图文摘要,分享给大家供参考。我们的审美水平有限,图文摘要貌似不够漂亮,但其确实反映了论文的核心工作;若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则心愿足矣。

image.png

备注:

左上图说明了受载锁固段在不同特征点(CIP,裂纹起裂点;VEP,体积膨胀点;PSP,峰值强度点)的破裂图像。左下图说明了在一个构造块体内,某锁固段断裂时,向下一个承载力较高的锁固段荷载转移情况。

右上图表示单锁固段剪应力-CBS关系和破裂事件的震级-CBS关系;右下图表示多锁固段CBS-时间关系和震级-时间关系。在画右下图时,我们关注了细节——震级与CBS增量正相关,以更加形象。

图中符号:LE为标志性地震(landmark earthquake的简写);CBS为累积Benioff应变;D为初始误差;Mv为门槛震级;SfSc分别为第一锁固段峰值强度点和体积膨胀点的CBS值;Sf(k)为第k个锁固段峰值强度点的CBS值。

上图容易看懂。看懂了也就明白了地震区地震序列特征和标志性地震演化规律,即掌握了地震产生和演化过程。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秦四清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5926-130742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4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