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之名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lysky97 网络上虚假的东西很多,而此地尽可信其真实……

博文

方舟子发文质疑“诺贝尔奖级”成果作者韩春雨 Vs 韩春雨的回应

已有 8095 次阅读 2016-7-5 00:38 |个人分类:人文|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诺贝尔奖, 方舟子, 质疑, 新语丝, 韩春雨

方舟子发文质疑“诺贝尔奖级”成果作者韩春雨 Vs 韩春雨的回应

/齐云龙

[摘要] 近日,方舟子公开发文质疑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诺贝尔奖级”实验成果存在“不可重复复制操作”的问题,暗指韩春雨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并批评韩春雨对质疑的回应态度。

[齐云龙语]本以为韩春雨老师大作一出,大家都赶紧厉兵秣马,磨刀霍霍,尤其是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更是奋力追赶了,但是没想到却是质疑之声又引起了公众的关注。而近日方舟子老师的加入,似乎让更多人来了兴致,好多人都把这当成一场“大戏”,而且都盼着“好戏在后头”!

  不过,看了韩老师的回应,我不免有些失望,没有一点点火药味呀!这哪能打得起来?而且更失望的是,根本没有提及有谁重复出了实验的结果呀!——这是等着对手更猛烈的攻击?

  不过,现在我倒是觉得,“看戏”的闲情逸致只是普通人的事情,真正准备好好做学问的科研工作者早该洗洗睡了,还是明天做好自己的研究更务实一些!

看到一则网友的回贴如下,大概能代表我此际的心情:

且依琴瑟长和弦:
作为圈外人,我想说的是,如果质疑实验的重复性,可以去和韩老师交流探讨,而不是迫不及待的去找大V发博文吸眼球。况且,已经重复出来的实验室都在低调的向前推进了。方作为知名人士,还是不要信口雌黄的给人贴标签,做有罪推定,也不要断章取义。检验一项新技术需要时间和客观标准,实验肯定有关键细节,韩老师也不回避系统的不稳定性,目前在努力改进,拭目以待吧。
回复 充气河蟹 :韩春雨实验室的条件大家也都清楚,这项技术的意义也都有目共睹,系统缺陷和马上要抓紧做的工作也都看到了,后面的竞争会非常激烈,聪明人都清楚该干什么。与其做文字游戏,不如在质疑中寻求突破。韩老师很朴实的一个人,不是那种弄虚作假沽名钓誉之人。建议跟进而不是轻易否定。
举报 | 2016-7-2 17:54回复
以下三部分分别引自网络:

一、方舟子重磅抛质疑

  今年5月2日,《自然》系列顶级刊物《Nature Biotechnology》(中文名《自然生物技术》)在线发表了来自中国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教师韩春雨副教授题为《DNA- 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 Natronobacteriumgregoryi Argonaute》的重大原创性成果。韩春雨的团队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向已有的最时兴技术CRISPR-CAS9发起了挑战。后者被认为是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近些年来一直是诺贝尔奖的热门。

  但方舟子在文中表示,韩春雨在公开场合的言论与他在论文里的描述存在诸多矛盾,方舟子称,“韩春雨在北大和遗传所的报告上都强调,他目前的NgAgo是初级版、需要高超的实验技巧”,而方舟子认为韩春雨描述的只是并不复杂的转染实验,是现成的技术,并不需要高超的实验技巧,按照其提供的步骤应该是不难被重复出来的才对,而不应该出现“没法重复该实验”的情况。

  方舟子在文中称,“韩春雨获悉有人重复不出其实验结果后谩骂这些人”的做法不正确,让人怀疑其科研成果的真实性。

  以下为方舟子《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诺贝尔奖级”实验的重复性问题》质疑全文:

  一个新的科学发现、技术,需要经过别人的重复才得到公认。别人重复不出来,有疑问,是很正常的。作为首创者应该做的是去消除疑问,而不是攻击、谩骂,否则那更让人怀疑。

  不久前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在《自然·生物技术》发表论文报告了一种基因编辑新方法NgAgo,在国内轰动一时。被《知识分子》作为末流学校土博士也能做世界一流科研的典型,国内其他媒体随后跟进宣传,甚至称之为“诺贝尔奖级”的研究成果。

  这几天我陆续收到几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的来信,反映重复不出韩春雨论文中最关键的图4结果(切割基因组,T7E1和测序),呼吁我关注一下这事。

  有些人已在网上生物专业论坛公开讨论此事,报告他们没法重复该实验,询问有谁重复出来了。目前还未见有人反映重复出了图4结果。有的能够重复论文中的图3结果(FACS和Western Blot),但那有可能是假阳性。

  据听报告的人说,韩春雨在北大和遗传所的报告上都强调,他目前的NgAgo是初级版、需要高超的实验技巧、等他推出2.0版和Smart版。这些说法跟他在论文里的描述是矛盾的。因为他描述的只是个并不复杂的转染实验,T7E1和测序也都是现成的技术,并不需要高超的实验技巧,按照其提供的步骤应该是不难被重复出来的。

  韩春雨获悉有人重复不出其实验结果后,不是解答疑惑,而是谩骂这些人是“跳梁小丑”、是搞别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的人的抹黑,威胁要对他们进行人肉搜索。

  我当然不怕被人肉,也不怕挨骂,所以在此问几个问题:

  第一,有没有人重复出了韩春雨论文中的图4结果?有的话跟我说一下。

  第二,据称韩春雨在遗传所的报告上说,重复出来和不能重复的比例是1:3,能重复出来的有20家。那么究竟有哪家实验室重复出来了?(指图4结果)这事没必要保密吧。

  第三,韩春雨说做这个实验“需要高超的实验技巧”,那么究竟在哪个步骤需要什么样的高超实验技巧?

  为什么一个新实验的结果别人都反映重复不出来,原因很多,比如可能是重复出来的都不吭声,重复不出来的实验技术不行,论文中隐瞒了关键的“实验技巧”(这不道德),或者论文报告的结果干脆就是编的(这更不道德)。一个新的科学发现、技术,需要经过别人的重复才得到公认。别人重复不出来,有疑问,是很正常的。作为首创者应该做的是去消除疑问,而不是攻击、谩骂,否则那更让人怀疑。

二、韩春雨贴吧轻回应

以下是韩春雨老师在百度贴吧上的原文回应!

http://tieba.baidu.com/p/4645810480?pid=93027569268&cid=0&from=prin#93027569268

槐北路


我目前仍只有一个做实验的小团队,无法做好服务性工作,一天十几个电话,我都是重复的以下内容:----所谓高超的技巧,其实也很简单,细胞做好检测,不要有寄生菌污染,不要有支原体污染(Ago系统对污染特别敏感---特别是单转guide假阳性---我非常确定在没有污染的情况下,单转guid不会影响GFP表达,假阴性也大多因为细胞污染,假阳性和假阴性我都遇到过,国内买的细胞我就不吐槽了),转染用的质粒质量要好(可用30ngGFP转细胞,若是均一且效率高表明质量好,强弱不均一则表明质量差,越不均一表明质量越差),guide磷酸化完全(没有磷酸化不能load和切割---谢谢印证我的Fig2结果,至于怎么检测,自己跑个PAGE看看---),特别的,对于Fig4,也是几乎惟一算是有难度的,就是控制转染时的细胞密度和用血清控制细胞生长,时间稍长,毕竟NgAgo未经过系统的密码子优化---照着online method上protocol for genome editing and T7E1做(小经验,PCR最好不要有引物二聚体,如果引物二聚体多请重设引物;PCR产物直接回收最好不跑胶回收,可能跟ago切24bp有关,设好对照!)---银染分辨率高,可以排除T7E1假阳性,能做出预期条带后请用PCR产物去测序--------欢迎大家广泛使用此系统,并分享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附,addgen上的质粒,可以直接用作基因组编辑。

再次强调,不加NgAgo,就能抑制GFP,是假阳性,是细胞出问题了(谢天谢地不但我自己而且审稿人也有这个对照)出现假阳性的细胞切基因组就没戏了。对于Fig4,若是不习惯做银染,也可以直接做KI:doner 用GFPcoden+polyA signal,前后加几个保护性的碱基---从GFP-N1扩出来连到T-vector上,再从此doner-Tvector上扩(防止GFP-N1污染的假阳性)出来纯化,500-800ng共转(for each well of 24 well plate)。

三:附部分在论文中的用图:

摘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魏同镇老师《韩春雨最新Nature Biotechnology文章详细解读

(Fig.4a)。

之后又检测了针对八个不同基因的47条guides,发现效果均不错(Fig.4b)。

在293T、MCF7、K562和Hela细胞里也取得不错的结果(Fig.4c)。

作者之后又测试了错配对NgAgo效率的影响,发现错配一个碱基平均可以减少73-100%的效率,P8-11位最为关键。而当有三个碱基错配的时候,NgAgo的作用基本消失(Fig.4d)。而Cas9系统最高可以容忍5个碱基的错配,所以这也是该系统的牛逼之处。


跟Cas9系统对比发现,效率有的一拼哦~(Fig.4e)。

NgAgo系统对(G+C)富集区效率同样喜人(Fig.4f)。


Cas9可不止删除功能,要想把其拉下神坛,NgAgo功能得可以与Cas9比肩才行,所以作者又设计了一套reporter系统(Fig.5a)来检测NgAgo插入目的DNA片段的能力。结果表明NgAgo不仅可以准确插入目的基因(Fig.5b),而且也可以进行NHEJ(Fig.5c),且效率不错(Fig.5d)。

参考文献:

1、 Gao F, Shen XZ, Jiang F, Wu Y, Han C. 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 Nat Biotechnol 2016.

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pdf

2、supplementary data.pdf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68569-988684.html

上一篇:科学"网红"韩春雨做客中科院遗传所——现场火爆(图片)
下一篇:立秋叹
收藏 IP: 124.16.129.*| 热度|

3 马红孺 姚新生 wqhwqh33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7 03: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