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femetrics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errycueb 以勤奋、谦虚、严谨、规范、持久的习惯和态度做安全科学研究。 'Wonder en is gheen Wonder'

博文

安全科学学位论文分析

已有 9078 次阅读 2014-3-13 20:05 |个人分类:安全科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论文:

我国安全工程学位论文的现状分析.pdf

 如果需要引用本文请在CNKI中检索(论文发表后被删除了很多内容,因此提供原文作为补充).

以下博士论文数据为2014年3月13日检索的结果:

[1]方秀荣. 浅小裂纹尖端力学场对核电关键结构材料SCC影响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

[2]范京道. 矿井风量波动与漂移的溯源分析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
[3]郑学召. 矿井救援无线多媒体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
[4]肖旸. 煤田火区煤岩体裂隙渗流的热—流—固多场耦合力学特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
[5]李士戎. 移动火源对隧道温度场分布及烟气流动影响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
[6]薛锦春. 矿山边坡岩体非线性力学分析与安全预警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12.
[7]吕有厂. 煤矿瓦斯抽采钻孔风力排粉水射流负压引射除尘技术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2.
[8]杨立兵. 建筑火灾人员疏散行为及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2.
[9]王鑫. 石墨烯的功能化及其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及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
[10]王建彬. 石油钻井工程事故的预警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11]裴晶晶. 高危社会技术系统风险指数模型及应用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12]王鹏飞. 煤矿乏风低浓度瓦斯热逆流氧化理论及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2.
[13]招国栋. 碱浸—电解法资源化处理氧化型含锌危险废料研究[D].中南大学,2011.
[14]王秋红. 锆粉云瞬态火焰及连续喷射火焰特性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15]汪碧波. 核—壳协同微胶囊化膨胀型阻燃剂的制备及其交联阻燃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性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16]胡爽. 磷硅杂化与含磷壳聚糖阻燃剂的制备及其阻燃聚合物的性能和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17]伍昱. 二氧化钛纳米管的掺杂与表面功能化及其聚合物复合材料热稳定性与阻燃性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18]杨伟. 聚酯复合材料无卤协效阻燃研究及机理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19]包晨露. 石墨烯及其典型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结构与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20]师本强. 陕北浅埋煤层矿区保水开采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
[21]张嬿妮. 煤氧化自燃微观特征及其宏观表征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
[22]陈晓坤. 煤自燃多源信息融合预警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
[23]陈静. 煤矿生产监测设备数据校正[D].西安科技大学,2012.
[24]翟小伟. 煤氧化过程CO产生机理及安全指标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
[25]董丁稳. 基于安全监控系统实测数据的瓦斯浓度预测预警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
[26]战婧. 添加剂对煤低中温氧化过程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27]李智军. 三维复杂力学条件下核电关键构件环境致裂预测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
[28]张甲雷. 长通道内火灾烟气中一氧化碳生成和分布规律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29]毛少华. 烟气中性面的理论模型及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30]许秦坤. 狭长通道火灾烟气热分层及运动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31]雷佼. 火旋风燃烧动力学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32]黄咸家. 细水雾与气体射流火焰相互作用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33]戴佳昆. 固体可燃物热解气化及热解气对冲流场点燃过程模型与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34]崔嵛. 竖直壁面条件下常用有机外墙保温材料的火灾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35]胡小康. 高海拔地区油池火燃烧和烟气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36]郭进. 航空煤油表面火焰脉动及表面流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37]李立明. 隧道火灾烟气的温度特征与纵向通风控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38]梁天水. 超细水雾灭火有效性的模拟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39]涂然. 高原低压低氧对池火燃烧与火焰图像特征的影响机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40]杨满江. 高原环境下压力影响气体燃烧特征和烟气特性的实验与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41]台启龙. 新型磷氮化合物的合成及其阻燃聚苯乙烯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42]刘竟成. 油井井筒结蜡机理及清防蜡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
[43]刘年平. 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警研究[D].重庆大学,2012.
[44]蒋复量. 金属矿矿岩可爆性评价及井下采场深孔爆破参数优化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2.
[45]李广悦. 松散破碎射气介质中氡运移的气液两相耦合模型及其工程应用[D].中南大学,2012.
[46]黄俊歆.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调控算法与三维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2.
[47]李斗. 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铜矿尾矿重金属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
[48]左伟芹. 前混合磨料射流磨料加速机理及分布规律[D].重庆大学,2012.
[49]刘晋. 硫铁矿采冶混合废渣Cd、Zn、As释放迁移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12.
[50]阮继锋. 苯胺生产过程危险介质热危险性实验模拟及其热分解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51]刘彦伟. 煤粒瓦斯放散规律、机理与动力学模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
[52]秦长江. 顺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
[53]陆松. 中国群死群伤火灾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54]林秀丽. 产品安全理念与事故责任预防研究[D].东北大学,2010.
[55]李英华. 污水地下渗滤系统脱氮关键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0.
[56]亓延军. 常用有机外墙外保温系统火灾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57]付强. 典型电缆燃烧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58]荣建忠. 基于多特征的火焰图像探测研究及实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59]张圣柱. 油气长输管道事故风险分析与选线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
[60]杨卫. 海油井控本质安全控制协调机制与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61]刘纪坤. 煤体瓦斯吸附解吸过程热效应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
[62]郝富昌. 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瓦斯抽采参数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
[63]姜伟. 用培训方法建设安全文化的效果评估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
[64]邬长城. 安全管理体系质量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
[65]任涛. 夹层赋存特征对层状盐岩力学特性及储库长期稳定性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2.
[66]宋万新. 含瓦斯风流对煤自燃氧化特性影响的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
[67]雷东记. 静电场对煤样吸附解吸瓦斯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
[68]赵兵文. 坚硬顶板保护层沿空留巷Y型通风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
[69]周爱桃. 瓦斯突出冲击气流传播及诱导矿井风流灾变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
[70]王丽. 巷道围岩流变损伤及应力演变理论研究与数值模拟[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
[71]刘宏波. 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
[72]翟盛锐. 孔隙气体对煤岩的蚀损规律及煤岩电磁辐射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
[73]刘星魁. 沿空侧碎裂煤柱耗氧升温的特征研究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
[74]宋宜猛. 采空区分区渗流与煤自燃耦合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
[75]杨坚. 矿产集群型—母公司安全监管组织模式及监管水平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76]魏刚. 红菱煤矿上保护层开采防突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
[77]秦玉金. 深部煤层瓦斯赋存特征与解吸规律研究及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
[78]王晖. 自振脉冲磨料水射流安全切割实验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
[79]司俊鸿. 矿井通风系统风流参数动态监测及风量调节优化[D].中国矿业大学,2012.
[80]唐刚. 聚乳酸/次磷酸盐复合材料的制备、阻燃机理以及烟气毒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
[81]张华兵. 基于失效库的在役天然气长输管道定量风险评价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82]牛奕. 低压低氧环境下纸箱堆垛火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
[83]梅鹏. 中国群死群伤火灾数据插补及快速损失评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
[84]周魁斌. 火旋风的燃烧规律及其火焰移动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
[85]王世东. 视频中火焰和烟气探测方法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
[86]陶常法. 倾斜气流作用下酒精池火燃烧特性及传热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
[87]唐飞. 不同外部边界及气压条件下建筑外立面开口火溢流行为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
[88]王学贵. 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火灾危险度分布确定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
[89]肖华华. 管道中氢—空气预混火焰传播动力学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
[90]孔得朋. 火灾安全设计中参数不确定性分析及耦合风险的设计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
[91]王静虹. 非常规突发情况下大规模人群疏散的不确定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
[92]王孝峰. 光固化膨胀阻燃涂层的制备及交联聚乙烯的热老化与机理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
[93]王忠文. 矿井火灾诱发爆炸动态演化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94]屈丽娜. 煤自燃阶段特征及其临界点变化规律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95]高天宝. 煤体受迫振动响应及破坏特征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96]庞绪峰. 坚硬顶板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97]胡维嘉. 突出瓦斯—粉煤流冲击动力效应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98]杨文旺. 预防煤矿瓦斯爆炸的爆破工行为训练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99]韦善阳. 瓦斯异常涌出气体运移规律及影响范围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100]姚舜才. 移动救生舱舱内环境生存参数及耦合关联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101]何敏. 煤矿井下封闭火区的燃烧状态与气体分析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102]李波. 受载含瓦斯煤渗流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103]华明国. 采动裂隙场演化与瓦斯运移规律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104]孙丽娟. 不同煤阶软硬煤的吸附—解吸规律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105]朱孔金. 建筑内典型区域人员疏散特性及疏散策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
[106]曾怡. 低压下射流扩散火焰的燃烧特性与图像特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
[107]王洁. 面向地铁突发事件的行车调度系统人误预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108]田涛. 我国煤矿安全投入机制研究及效率评价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109]张跃兵. 企业安全文化结构模型及建设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110]张东. 煤矿员工安全心理要素模型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111]李强. 船舶顶部开口舱室火灾烟气特性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
[112]杨华.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交通枢纽综合体人员荷载监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
[113]刘志刚. 云南电网物理脆弱性分析与地质灾害风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114]解北京. 煤冲击破坏动力学特性及磁场变化特征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115]李峰. 非间隔式注氮防灭火理论及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116]李艳强. 综掘工作面分风降尘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117]余修武. 矿井安全智能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118]张悦. 基于风险分析的化工园区布局优化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119]杨国梁. 基于风险的大型原油储罐防火间距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120]杜文. 巨灾型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体系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
[121]郭艾东. 煤自燃阶段特征及采空区自燃区域变化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
[122]卿胜兰. Cd_x/CdS-SiO_2复合薄膜的电化学-溶胶凝胶法制备及其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3.
[123]丁翠. 矿井巷道风流状态“关键环”实验与数值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124]袁晓芳. 基于情景分析与CBR的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决策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
[125]陈启文. 双鸭山矿区煤的自燃特性及预防技术基础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
[126]王雪峰. 煤活性基团与Ca~(2+)形成配合物的结构与表征[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
[127]肖知国. 煤层注水抑制瓦斯解吸效应实验研究与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10.
[128]徐竟天. 基于ARM9嵌入式和工业以太网的矿井瓦斯监控系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
[129]魏娟. 煤矿救援机器人系统运载车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
[130]李晓鹏. 煤矿探测机器人姿态控制与局部路径规划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
[131]罗文柯. 上覆巨厚火成岩下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0.
[132]杨应迪. 瓦斯爆炸对矿井通风网络的动力效应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
[133]王晓路. 煤矿瓦斯监测数据发展趋势的智能预测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
[134]奚家米. 深厚富水软岩井筒冻结壁力学特性及应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
[135]吴红波. 动压作用下乳化炸药减敏机理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
[136]刘锋. 爆炸水雾降除爆破拆除粉尘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
[137]王磊. 应力场和瓦斯场采动耦合效应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
[138]尤飞. 西藏古建筑典型装饰织物的阻燃及燃烧特性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139]张春华. 石门揭突出煤层围岩力学特性模拟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
[140]邓明. 煤与瓦斯突出早期辨识与实时预警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
[141]赵丹. 基于网络分析的矿井通风系统故障源诊断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
[142]李雨成. 基于风幕技术的综掘面粉尘防治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
[143]高宇. 纳米氧化镁基吸附剂烟气同时脱硫脱硝研究[D].东北大学,2010.
[144]韩天放. 辽宁省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评价及预警研究[D].东北大学,2010.
[145]郭尹亮. 双极芒刺电除尘机理与应用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0.
[146]王松. 废水中典型EDCs的检测新方法及其降解特性研究[D].东北大学,2010.
[147]庄晓虹. 室内空气污染分析及典型污染物的释放规律研究[D].东北大学,2010.
[148]董怡华. 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生物降解2-氯苯酚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1.
[149]郭小云. 煤自燃倾向性的氧化动力学测定装置设计理论与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
[150]李定启.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治理现状评价方法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1.
[151]刘新. 多级机站通风方式下的网络算法理论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
[152]郝朝瑜. 煤的芳香性及氢键对钙基阻化剂抑制煤自燃作用的理论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
[153]陈兵. 船舶顶部开口舱室油池火灾模拟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154]尹艺. 浸入易燃液体的多孔介质表面火蔓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155]黄冬梅. 低辐射强度条件下消防战斗服内部热湿传递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156]苑春苗. 惰化条件下镁粉爆炸性参数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09.
[157]葛兆龙. 低渗气藏脉冲磨料射流射孔增产机理及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1.
[158]潘李伟. 烟气控制条件下狭长空间烟气分层蔓延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159]劳伦斯(Lawrence Malesu). 环境技术创新对产业生态管理—沈阳铁西区产业共生困难的创新[D].东北大学,2010.
[160]唐红梅. 群发性崩塌灾害形成机制与减灾技术[D].重庆大学,2011.
[161]毕海普. 三峡库区突发水污染事故的数值模拟及风险评估研究[D].重庆大学,2011.
[162]李强. Te/TeO_2-SiO_2复合薄膜的电化学—溶胶凝胶法制备及其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1.
[163]刘应科. 远距离下保护层开采卸压特性及钻井抽采消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
[164]曾强. 新疆地区煤火燃烧系统热动力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
[165]欧建春. 煤与瓦斯突出演化过程模拟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
[166]王凯. 煤矿热动力灾害控制机理及远程应急救援系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
[167]程健维.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与预警机制及其动力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
[168]蒋静宇. 岩浆岩侵入对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及突出灾害防治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12.
[169]许涛. 煤自燃过程分段特性及机理的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
[170]马衍坤. 含瓦斯煤层多参数实时监测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
[171]程庆迎. 低透煤层水力致裂增透与驱赶瓦斯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
[172]宋大钊. 冲击地压演化过程及能量耗散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
[173]徐剑坤. 基于机器视觉的巷道变形实时监测预警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
[174]秦汝祥. 高瓦斯高产工作面立体“W”型空气动力学系统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8.
[175]刘健. 低透气煤层深孔预裂爆破增透技术研究及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08.
[176]杨科. 围岩宏观应力壳和采动裂隙演化特征及其动态效应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7.
[177]李江. 煤矿动态安全评价及预测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
[178]宗若雯. 特殊受限空间火灾轰燃的重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179]刘益民. 基于雾通量分析的细水雾灭火机理模拟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180]谭家磊. 油品扬沸火灾重构与防治对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181]王蔚. 聚氯乙烯电缆火灾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182]李志强. 重庆沥鼻峡背斜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及有利区带预测研究[D].重庆大学,2008.
[183]谭钦文. 中线法高堆尾矿坝优化理论及其关键力学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8.
[184]李林. 煤自然活化机理及自燃过程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8.
[185]丁严艳. 新型聚合物/氢氧化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热稳定性及阻燃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186]杨丹丹. 聚合物/α-磷酸锆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阻燃与炭化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187]况凯骞. 细化粉基灭火介质与火焰相互作用的模拟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188]陈希磊. 阻燃丙烯酸酯单体/低聚物的合成及其涂层热降机理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189]李开源. 水喷淋作用下火灾烟气层的稳定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190]杨健鹏. 水雾对典型壁面装饰材料火灾发展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191]乔利锋. 火灾烟颗粒偏振光散射特征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192]于彦飞. 人员疏散的多作用力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193]吕品. 膨胀型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制备、性能与机理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194]彭伟. 公路隧道火灾中纵向风对燃烧及烟气流动影响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195]纪杰. 地铁站火灾烟气流动及通风控制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196]李健. 考虑环境信息和个体特性的人员疏散元胞自动机模拟及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197]汪金辉. 建筑火灾环境下人员安全疏散不确定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198]朱杰. 超高层建筑竖井结构内烟气运动规律及控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199]庄磊. 航空煤油池火热辐射特性及热传递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200]蔡昕. 高海拔低气压条件对细水雾灭火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201]李振华. 西藏高原低压低氧条件下可燃物燃烧特性和烟气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202]王健. 火灾系统时空分布规律及相关性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203]姜蓬. 基于金相分析与烟熏图痕数值重构的火灾调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204]周勇. 杉木板壁面垂直火蔓延及侧向水喷雾对其抑制作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205]吴昆. 膨胀型阻燃剂核—壳结构的设计、制备及其阻燃性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206]周顺. 膨胀阻燃和硅烷接枝交联聚丙烯及其三元乙丙橡胶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207]胥旋. 人员疏散多格子模型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208]陈吕义. 细水雾抑制受限空间轰燃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209]孙晓乾. 火灾烟气在高层建筑竖向通道内的流动及控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210]郭耸. 典型爆炸性危险化学品热分解特性及过渡态金属化合物对其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211]胡国忠. 急倾斜多煤层俯伪斜上保护层开采的关键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9.
[212]陶云奇. 含瓦斯煤THM耦合模型及煤与瓦斯突出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09.
[213]岳顺. 隧道围岩动力稳定性研究与时间序列建模分析[D].重庆大学,2009.
[214]李树清. 深部煤巷围岩控制内、外承载结构耦合稳定原理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
[215]曾向农. 矿山碾压尾矿坝稳定性分析及预警预报理论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8.
[216]高峰. 顶板诱导崩落机理及次生灾变链式效应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9.
[217]刘希灵. 基于激光三维探测的空区稳定性分析及安全预警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
[218]宋晓艳. 煤岩物性的电磁辐射响应特征与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
[219]汪磊. 室内火灾开口流动及产物组分预测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
[220]吴国珉. 典型有色金属矿山矿井通风系统优化与防尘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8.
[221]苏家红. 大范围隐患区资源开采安全控制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8.
[222]唐俊. 预测煤巷突出危险性的连续流量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
[223]李晓伟. 复杂地质条件下石门及井筒揭煤突出危险性快速预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
[224]任万兴. 煤矿井下泡沫除尘理论与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
[225]田兆君. 煤矿防灭火凝胶泡沫的理论与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
[226]吴海进. 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卸压增透理论与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
[227]陈祖云. 煤与瓦斯突出前兆的非线性预测及支持向量机识别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
[228]杨永良. 煤最短自然发火期测试及煤堆自燃防治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
[229]周红星. 突出煤层穿层钻孔诱导喷孔孔群增透机理及其在瓦斯抽采中的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09.
[230]王亮. 巨厚火成岩下远程卸压煤岩体裂隙演化与渗流特征及在瓦斯抽采中的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09.
[231]刘海波. 极薄保护层钻采上覆突出煤层变形与透气性分布规律及在卸压瓦斯抽采中的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09.
[232]伍崇明. 核工程抗强辐射屏蔽混凝土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8.
[233]周德闯. 基于虚拟现实平台的火灾场景计算与仿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234]王洪江. 铜矿排土场细菌强化浸出机理及新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06.
[235]王桦. 矿山岩土体导电特性及工程应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
[236]何刚. 煤矿安全影响因子的系统分析及其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
[237]张天军. 富含瓦斯煤岩体采掘失稳非线性力学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
[238]林海飞. 综放开采覆岩裂隙演化与卸压瓦斯运移规律及工程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09.
[239]潘宏宇. 复合关键层下采场压力及煤层瓦斯渗流耦合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
[240]王红刚. 采空区漏风流场与瓦斯运移的叠加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
[241]罗振敏. 瓦斯爆炸抑制材料的特性及抑爆作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
[242]王建新. 接地网腐蚀故障诊断算法与可测性研究及其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09.
[243]王树奇. 基于分层约简模型的接地网腐蚀故障诊断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
[244]张志沛. 勉宁公路沿线边坡软岩力学特性及其稳定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
[245]吴奉亮. 集成化采矿CAD的知识协同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
[246]邹绍辉. 基于期权的煤炭资源采矿权估价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
[247]李德顺. 基于广义集对分析的系统危险性评价研究[D].东北大学 ,2010.
[248]刘超. 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249]刘琼. 多火源燃烧动力学机制与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250]康泉胜. 小尺度油池火非稳态燃烧特性及热反馈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251]阳东. 狭长受限空间火灾烟气分层与卷吸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252]李权威. 狭长空间纵向通风条件下细水雾抑制油池火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253]聂士斌. 聚丙烯阻燃协效、成炭机理和新型膨胀阻燃体系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254]丁以斌. 锆粉云火焰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255]周宇鹏. 热解挥发份辐射衰减及流动特性对固体可燃物热解及着火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256]黎昌海. 船舶封闭空间池火行为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257]程旭东. 受限空间内典型热塑性材料熔融流动燃烧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258]张世杰. 煤岩破坏电磁辐射特征及信号分析处理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
[259]陈文学. 煤岩细观损伤电磁辐射理论模型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
[260]卢国栋. 大面积煤田火区范围圈划及燃烧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
[261]何学超. 丙烷空气预混火焰在90°弯曲管道内传播特性的实验和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262]马剑. 相向行人流自组织行为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263]王志亮. 煤层深孔预裂爆破裂隙扩展机理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
[264]郑红阳. 受气象因子驱动的火灾系统标度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265]李明. 固体微颗粒粘附与清除的机理及表面保洁技术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
[266]孙冰. 不同围岩中锚杆锚固系统的低应变动力响应分析[D].中南大学,2010.
[267]刘辉. 硫化矿石自燃特性及井下火源探测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0.
[268]刘何清. 高温矿井井巷热质交换理论及降温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0.
[269]杨保华. 堆浸体系中散体孔隙演化机理与渗流规律研究[D].中南大学,2010.
[270]何利文. 煤矿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非线性特性分析及预测仿真理论研究[D].中南大学,2010.
[271]陈嘉生. 水域动载荷条件下复杂矿体开采安全技术[D].中南大学,2010.
[272]刘荣华. 综采工作面隔尘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
[273]谢雄刚. 石门揭煤过程煤与瓦斯突出的注液冻结防治理论及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0.
[274]周智勇. 三维可视化集成矿山地测采信息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10.
[275]陈娜. 煤矿应急场景下行为能力的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
[276]靳江红. 安全仪表系统安全功能失效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
[277]赵健新. 水力挤注式磨料水射流形成机理及装备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0.
[278]谭波. 基于物理场模型的矿井火灾动态仿真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
[279]朱令起. 矿井火灾预测预警及密闭启封安全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
[280]周凤增. 煤矿井下自燃火源定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
[281]颜爱华. 煤层瓦斯含量多源数据分析及其预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
[282]常文杰. 煤矿事故致因分析及约束式自主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
[283]魏风清. 煤与瓦斯突出的物理爆炸模型及预测指标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
[284]杨宏民. 井下注气驱替煤层甲烷机理及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
[285]袁东升. 近距离保护层开采多场演化及安全岩柱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
[286]杨书召. 受限空间煤尘爆炸传播及伤害模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
[287]李晓泉. 含瓦斯煤力学特性及煤与瓦斯延期突出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
[288]车强. 采空区气体三维多场耦合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
[289]杨冬平. 海洋导管架平台安全数字化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
[290]章博. 高含硫天然气集输管道腐蚀与泄漏定量风险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
[291]昝军. 新型干法水泥旋窑窑头烟尘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
[292]付建民. 高含硫天然气湿气集输管道系统运行风险评价及控制[D].中国石油大学,2010.
[293]周德红. 化学工业园区安全规划与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
[294]代宝乾. 公共聚集场所出口应急疏散能力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
[295]杜学胜.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系统化建设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
[296]魏吴晋. 铝纳米粉尘爆炸及其抑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
[297]胡军. 梁柱栓焊混合边节点火灾响应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298]付京斌. 受载组合煤岩电磁辐射规律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
[299]王月红. 移动坐标下采空区自然发火的有限体积法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
[300]张九零. 注惰对封闭火区气体运移规律的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
[301]杨春丽. 突出诱发瓦斯爆炸数值模拟及实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
[302]郑茂杰. 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及应急响应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
[303]牛会永. 基于物证分析的煤矿火灾事故调查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
[304]苗金明. 中国安全生产规制理论及效果评估与实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
[305]赵显. 企业安全氛围及其与员工行为的关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
[306]王素锋. 煤矿员工的事故心理致因及行为决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
[307]陈庆发. 隐患资源开采与采空区治理协同研究[D].中南大学,2009.
[308]袁秋新. 基于第二序改变理论的煤矿安全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
[309]邓红卫. 典型矿山地下水防治与资源化调控及工程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9.
[310]侯少杰. 煤矿瓦斯治理过程控制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
[311]刘林. 下保护层合理保护范围及在卸压瓦斯抽采中的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0.
[312]刘洪永. 远程采动煤岩体变形与卸压瓦斯流动气固耦合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
[313]刘贞堂. 瓦斯(煤尘)爆炸物证特性参数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
[314]吴祥.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链控制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
[315]奚志林. 矿用防灭火有机固化泡沫配制及其产生装置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
[316]时国庆. 防灭火三相泡沫在采空区中的流动特性与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0.
[317]贾慧霖. 受载煤岩变形破裂低频电磁信号规律特征与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
[318]郝志勇. 材料复合技术及其在钻孔密封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
[319]陈裕佳. 石门揭煤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
[320]朱渊. 高含硫气田集输系统泄漏控制与应急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
[321]张洪杰. 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体系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
[322]崔丽. 一种复合菌剂的构建及其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
[323]王玉芬. 光合细菌球形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降解氯苯类化合物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7.
[324]付文俊. 矿井封闭火区救灾辅助决策系统研发[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
[325]姜文忠. 低渗透煤层高压旋转水射流割缝增透技术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
[326]汪东生. 近距离煤层群保护层开采瓦斯立体抽采防突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
[327]李庆军. 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煤层自燃预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
[328]李孝斌. 矿井瓦斯爆炸感应期内反应动力学分析及光学特征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
[329]黄金星. 含硫矿石自燃机理及其危险性预测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
[330]王水利. 瓦斯组分吸附浓缩的实验与模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
[331]王清亮. 补偿接地电网的暂态量选线保护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
[332]倪云峰. 接地网分块故障诊断及可及节点偏移影响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
[333]郝建斌. 附加荷载作用下土层锚杆受力特性及病害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
[334]韩颖. 土壤微生物转化三七茎叶资源化利用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
[335]陈渊. 煤矿液压支架缸体环焊缝缺陷超声检测与评价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
[336]赵文涛. 企业品牌风险管理及其在我国煤炭企业的应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
[337]颜会芳. 基于实物期权博弈的煤矿安全投资价值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
[338]李晓东. dUBF-CW耦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
[339]李刚. 水岩耦合作用下软岩巷道变形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
[340]肖栋. 水和乳化液对煤层产甲烷菌群活性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
[341]王莉. 基于三类危险源划分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机理与预警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
[342]陆嘉. 细水雾抑制熄灭气体射流火焰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343]徐中慧. 矿业废渣的环境毒性及其电动去除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
[344]齐黎明. 卸压密闭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
[345]王振. 煤岩瓦斯动力灾害新的分类及诱发转化条件研究[D].重庆大学,2010.
[346]李伟. 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安全控制原理与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
[347]张飞燕. 高应力高突区域煤巷快速掘进灾害防治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
[348]李季. 煤矿硬质聚氨酯泡沫封孔安全性能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
[349]陈国庆. 航空煤油火焰蔓延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350]李润之. 点火能量与初始压力对瓦斯爆炸特性的影响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
[351]戚绪尧. 煤中活性基团的氧化及自反应过程[D].中国矿业大学,2011.
[352]邵昊. 高瓦斯易自燃采空区双层遗煤均压通风系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
[353]徐永亮. 防治煤自燃的悬砂胶体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
[354]朱传杰. 爆炸冲击波前流场扬尘特征及其多相破坏效应[D].中国矿业大学,2011.
[355]惠功领. 煤矿深部近距低采高上保护层开采瓦斯灾害协同控制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11.
[356]王超.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冲击地压危险性综合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
[357]李伟. 海石湾井田CO_2成藏演化机制及防治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
[358]程磊. 受限空间煤尘爆炸冲击波传播衰减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
[359]张毅. 热荷载作用下浮法玻璃和低辐射镀膜玻璃破裂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360]肖修昆. 基于蒸汽辅助雾化的气动式细水雾发生方法及灭火有效性模拟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361]祝玉泉. 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在典型灾害气体检测中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362]李松阳. 地下狭长空间轰燃演化机理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363]王亚飞. 热解气体流动特性对炭化可燃物热解着火特性影响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364]王彦. 西藏低压环境受限空间顶棚射流区火灾烟雾信号规律与探测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365]邢伟义. 含双键磷氮硅单体及其光固化涂层的设计、阻燃性能与机理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366]宣善勇. 膨胀阻燃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和阻燃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367]黄新杰. 不同外界环境下典型保温材料PS火蔓延特性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368]张启兴. 火灾烟雾颗粒散射矩阵模拟测量与粒径折射率反演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369]张平. 石蜡类相变材料的设计及其热物性与阻燃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370]陈团海. 老龄平台结构完整性动态评估与风险控制[D].中国石油大学,2011.
[371]张振华. 硫铁化合物的生成及自燃性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大学 ,2009.
[372]孙忠林. 煤矿安全生产预测模型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
[373]周刚. 综放工作面喷雾降尘理论及工艺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
[374]杨静. 煤尘的润湿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
[375]陈清华. 松散煤体热物性测试及其温度场分布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
[376]蔡峰. 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深孔预裂爆破强化增透效应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
[377]陆卫东. 煤与瓦斯突出微观机理的基础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
[378]张勇. 顶板动态监测集成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
[379]马强. 煤层气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
[380]崔燕. 微米级固体颗粒的分形及其与界面间粘附力的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1.
[381]阳富强. 金属矿山硫化矿自然发火机理及其预测预报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1.
[382]谢正文. 餐饮业烟道油垢自燃发火机理及细水雾自动灭火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11.
[383]苏福鹏. 环境因素对火区气体运移的作用规律及致灾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
[384]孟筠青. 煤层高压脉动注水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理论与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
[385]王祥尧. 安全文化定量测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
[386]马书明. 领导—成员关系影响企业安全文化的实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
[387]黄启翔. 卸围压条件下含瓦斯煤岩力学特性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
[388]施式亮. 矿井安全非线性动力学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0.
[389]夏玉成. 构造环境对煤矿区采动损害的控制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3.
[390]伍永平. 大倾角煤层开采“R-S-F”系统动力学控制基础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3.
[391]文虎. 煤自燃过程的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3.
[392]柴敬. 岩体变形与破坏光纤传感测试基础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3.
[393]李芳成. 地下结构可靠性广义特征与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3.
[394]贾进章. 矿井火灾时期通风系统可靠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
[395]倪景峰. 矿井通风仿真系统可视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
[396]蒋卫东. 尾矿坝非线性系统混沌与安全研究[D].中南大学,2003.
[397]罗章. 中应变率下钢纤维混凝土的本构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4.
[398]索永录. 综放开采坚硬顶煤预先爆破弱化技术基础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4.
[399]王端武. 国家安全生产保障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
[400]曹庆贵. 企业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
[401]李崇山. 煤巷自燃非线性流固热耦合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
[402]冯巨恩. 金属矿深井充填系统的安全评价与失效控制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5.
[403]王海宁. 矿用空气幕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5.
[404]胡柳青. 冲击载荷作用下岩石动态断裂过程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5.
[405]廖国礼. 典型有色金属矿山重金属迁移规律与污染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5.
[406]罗一忠. 大面积采空区失稳的重大危险源辨识[D].中南大学,2005.
[407]高赟. 基于粗糙集的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理论和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5.
[408]傅培舫. 实际巷道火灾过程热物理参数变化规律与计算机仿真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2.
[409]徐景德. 矿井瓦斯爆炸冲击波传播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3.
[410]魏引尚. 基于概率统计的通风巷道瓦斯积聚危险性分析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4.
[411]王英刚. 生物滴滤法脱除烟气中SO_2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6.
[412]阎卫东. 建筑物火灾时人员行为规律及疏散时间研究[D].东北大学,2006.
[413]李亚峰. 高浓度洗煤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06.
[414]冯治宇. 褐煤基催化—吸附剂制备及其脱硫脱氮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06.
[415]张义平. 爆破震动信号的HHT分析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6.
[416]汪梅. 基于小波和神经网络的电缆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6.
[417]薛韩玲. 燃煤烟气中NO_x光催化治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6.
[418]周西华. 双高矿井采场自燃与爆炸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
[419]许进鹏. 陷落柱活化导水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
[420]郑丰隆. 煤矿主井提升坠斗事故控制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
[421]杨玲. 低烟聚氯乙烯和阻燃硅橡胶电缆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
[422]胡隆华. 隧道火灾烟气蔓延的热物理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
[423]陈鹏. 典型木材表面火蔓延行为及传热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
[424]张小芹. 典型干杂类可燃物热解与燃烧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
[425]肖峻峰. 阻燃PBT及其合金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
[426]鲁红典. 阻燃和交联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
[427]孔庆红. 聚合物/铁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阻燃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
[428]郭再富. 线性上升热流下木材热解过程的温度分布及炭化速率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
[429]王银玲. 橡胶基金属铁粒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作为磁流变弹性体在安全工程中应用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
[430]方廷勇. 自然通风状况下的烟气在典型建筑结构中的迁移及危害性评价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
[431]陈海翔. 生物质热解的物理化学模型与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
[432]张村峰. 典型喷淋条件下火灾烟气运动的动力学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
[433]张庆文. 受限空间火灾环境下玻璃破裂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
[434]房玉东. 细水雾与火灾烟气相互作用的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
[435]丛北华. 多组分细水雾与扩散火焰相互作用的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
[436]谢启源. 火灾烟颗粒光散射模型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
[437]朱伟. 狭长空间纵向通风条件下细水雾抑制火灾的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
[438]刘义. 甲烷、煤尘火焰结构及传播特性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
[439]张靖岩. 高层建筑竖井内烟气流动特征及控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
[440]蒋亚龙. 火灾烟气探测中光声光散射复合技术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
[441]刘晅亚. 水雾作用下甲烷/空气层流预混火焰燃烧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
[442]张永丰. 洁净高效混合气体灭火有效性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
[443]马绥华. 火灾烟雾颗粒粒径分布的测量与计算模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
[444]朱五八. 不同通风状况下典型软垫家具火灾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445]徐亮. 典型热塑性装饰材料火灾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446]冯文兴. 典型建筑结构中火灾危害性气体向远处的传播特点和分布规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447]赵道亮. 紧急条件下人员疏散特殊行为的元胞自动机模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448]王信群. 特殊受限空间火灾早期探测及高压细水雾灭火有效性模拟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449]黄鑫. 气泡雾化细水雾灭火有效性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450]林霖. 多组分压缩空气泡沫特性表征及灭火有效性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451]褚冠全. 基于火灾动力学与统计理论耦合的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452]陈先锋. 丙烷—空气预混火焰微观结构及加速传播过程中的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453]陈思凝. 沸腾液体膨胀蒸气爆炸(BLEVE)动力演化机理的小尺寸模拟试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454]游宇航. 机械排烟与水喷淋作用下大空间仓室火灾及烟气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455]陈东梁. 甲烷/煤尘复合火焰传播特性及机理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456]蔡以兵. 阻燃定形相变材料及苯乙烯—丙烯腈基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457]刘磊. 几种倍半硅氧烷的合成及其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燃烧性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458]钟委. 地铁站火灾烟气流动特性及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459]翁韬. 城镇森林交界域火行为模型及应急辅助决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460]焦传梅. 无卤阻燃EVA、POE及其交联改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461]王从陆. 非灾变时期金属矿复杂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07.
[462]刘海波. 自然权重原理及其在煤矿安全评价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06.
[463]邹银辉. 煤岩体声发射传播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
[464]司荣军. 矿井瓦斯煤尘爆炸传播规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
[465]王其军. 瓦斯监测系统故障智能诊断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
[466]张卫中. 向家坡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动态综合治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7.
[467]杜京义. 基于核算法的故障智能诊断理论及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7.
[468]许满贵. 煤矿动态综合安全评价模式及应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6.
[469]梁运培. 高压水射流钻孔破煤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
[470]杨逾. 垮落带注充控制覆岩移动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
[471]刘仲田. 煤对氧分子的吸附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
[472]李宗翔. 高瓦斯易自燃采空区瓦斯与自燃耦合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
[473]李凤仪. 浅埋煤层长壁开采矿压特点及其安全开采界限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
[474]韦亚星. 基于数据网格的地理空间信息协作共享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475]马洪亮. 基于区网耦合模拟的矿井通风系统抗灾能力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8.
[476]王俭. 基于安全分区的通风瓦斯风险控制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
[477]邵小平. 急斜煤层大段高安全开采围岩控制基础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
[478]魏世明. 岩体变形光纤光栅传感检测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
[479]张志军. PSA-ANFIS方法及其在矿山岩土工程灾害预测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08.
[480]易丽军. 突出煤层密集钻孔瓦斯预抽实验室与数值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
[481]位爱竹. 煤炭自燃自由基反应机理的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
[482]仲晓星. 煤自燃倾向性的氧化动力学测试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
[483]王海锋. 采场下伏煤岩体卸压作用原理及在被保护层卸压瓦斯抽采中的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08.
[484]翟成. 近距离煤层群采动裂隙场与瓦斯流动场耦合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
[485]王书明. 煤矿安全投入系统分析及其决策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
[486]刘晓斐. 冲击地压电磁辐射前兆信息的时间序列数据挖掘及群体识别体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
[487]王云刚. 受载煤体变形破裂微波辐射规律及其机理的基础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
[488]刘树林. 本质安全开关变换器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7.
[489]徐精求. 配电网抗灾变性分析及大面积断电快速恢复[D].西安科技大学,2008.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54179-775684.html

上一篇:节日的礼物
下一篇:Safety Science Related Journals
收藏 IP: 85.180.73.*| 热度|

1 李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19: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