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看哪!这就是韩国式的学术交流模式

已有 5073 次阅读 2009-9-19 16:14 |个人分类:东游记|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因为9月23日我带着我的研究生倪慧荟再次前往韩国去开第三届国际危机与应急管理学术会议,所以这里再将去年未尽的文章一篇一篇完成一下】

《东游记》之——看哪!这就是韩国式的学术交流模式

??我和忠北国立大学李在恩教授的结识完全依赖于他的学生,来自中国的博士生小强。

??韩国由于和中国、日本都相似的背景,所以在很多问题上交流要更容易些,于是,李教授就打算在上海和交通大学的刘霞教授来一次双边的研讨。

??小强搜谷歌或百度,很快就找到了我,告诉我之后,我很兴奋,之前的所谓国际交流基本都是在会议上宣读论文,象这般的双边针对性的交流很真少,非常愉快并荣幸地答应了这一邀请,于2008年前往上海认识了李教授一行。

??我想自己确实算是一个擅长抓住机会的人,尤其是发现李教授和我本人在很多事情上有一些共通的地方之后,就更加倾向于把这个的一个关系继续推进深入。

??接下来就是很自然的2008年10月初韩国之行,为的就是李教授组织的第二届国际危机与应急管理学术会议,先后在三渉和首尔两地举行。前者是著名的韩国影星裴勇俊拍摄《外出》的外景地,临近的东海风光美极了,让人留恋;而后者更不必多说,是首都,也是韩国第一城市。

??虽然2008年5月份的会议在上海举行,会议的组织却沿用了韩式开会模式。我本来以为既然是双边会议,也许这样的韩式模式确实显得更加合适。可是后来到了首尔,开一个更大型的国际会议,这样的模式却依然没变,就觉得也许这是韩国习惯采取的国际学术交流惯常模式?

??这里简述一下这个模式的基本特点:

??1,每个讲演人后的评述人的广泛存在。我以前所见到的学术会议,多是大师讲演后才设评述人,而韩式风格的会,则是每个报告后全部设评述人。当然,一般都是中国评韩国,韩国评日本,日本评美国这样的评述形式。

??2,讲演顺序论资排辈。基本是按照学术地位或者身份进行讲演的先后排序,这和日本大学或科研机构里的所谓“学阀”(似乎不带贬义)有点类似,且这个顺序不可随意改变。

??3,闭幕式的热烈和七嘴八舌。我们国家学术会议的闭幕式往往是整个会议最没有魅力的一个环节,而韩式学术会议则比较在意闭幕式,且去年的首尔会议上,我连续站起来多次,或表示感谢或阐述观点或期待未来,害得我深深地感觉英文的重要性,毕竟要在每次都说不同的话,真累啊——

??4,会议参会者的认真。韩国人的认真和日本人有得一比,不管是准备PPT还是其他,都有一个基本的认真态度。我们习惯于胡适先生《差不多先生传》传统的人,有时候会难以理解。

??5,韩方人员英文的普遍不好。这一点在欧洲的中国人也深有体会,英文烂得比中国的一半水准还不如,英文的论文写得不好不说,有的连Korea这个词都发不好,说成“考立啊”,唉——

??有了以上的特点,开韩国会议就让人丝毫不能懈怠,我自己的名字在上次的会议日程上出现了5次,更是每一刻都要提高警惕,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483-256587.html

上一篇:不同学科的不同——为明天科学网友北京大聚所作
下一篇:新增科学网博友链接并简评
收藏 IP: .*| 热度|

9 赵星 王铮 罗帆 吴飞鹏 吴渝 刘立 苗元华 李学宽 刘晓瑭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8: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