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阻断疼痛记忆

已有 8316 次阅读 2014-9-30 08:54 |个人分类:科学书摘|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科学出版社, 科学, 科普, 疼痛, 下地恒毅

疼痛这个词通常多用于医疗领域中,但人们往往不清楚其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都知道,疼痛是伴随着痛苦的一种感觉,但其实质或机制却只有一小部分被阐明。这与“意识是什么?意识的机制是什么?”不被人们了解是相似的。此外,身心的疼痛和意识具有无法分割的关系,对于两者的关系我们会在之后解释。


疼痛会破坏生物体的体内平衡


疼痛是痛苦的,也是不愉快的。不愉快的事物会变成精神上的压力,不愉快的精神压力持续会使生活质量下降。持续的疼痛,会通过脑中的下丘脑引起自律神经系统异常。自律神经系统异常会引起心脏、血管、消化道等的功能障碍。此外,不愉快的感情持续,会通过对大脑边缘系统的影响使人产生精神症状。同样也会通过对脑干网状结构这个脑部深层部分的影响,使人产生失眠症状


已有报告指出,慢性疼痛会造成工作能力极度下降。如果生活中没有疼痛或痛苦,也许人生会变得更加丰富,但是实际上不可能存在不伴随身心疼痛的人生。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身心的疼痛,这是必然的。改变一下看法,也许人生可以说就是疼痛的持续。问题是我们如何来缓解并克服疼痛。我们需要借助医疗人士的力量,弄清疼痛的原因并克服它。


疼痛持续时,会影响下丘脑这个调节自律神经和荷尔蒙、位于脑下方的调节中枢,使身体丧失体内平衡,造成身心障碍的恶性循环。



20世纪后期,缓解疼痛的方法飞速发展。在其发展的背后,是包括众多的基础研究人员和临床人员在内的前辈们的巨大努力。虽说疼痛的本质还没有被充分阐明,但一定会有缓解疼痛的方法。疼痛的种类是多样的,因此治疗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咨询专科医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对疼痛进行控制。


另外,疼痛与意识有很深的关系,与情绪也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觉得不安,则会处于对疼痛敏感的状态。反过来,如果精神上的紧张得到缓解,则痛阈值就会升高,即变得难于感觉到疼痛。此外,集中于做某件事情时,痛阈值也会升高。也就是说疼痛与意识的状态以及集中程度、精神状态都有很大关系。但是,谈及“疼痛是什么?意识是什么?”这个话题时,其实质和机制还没有得到阐明。疼痛和意识是个体性的,因此阐明其发生机制存在困难。



疼痛会被记忆


在神经科学领域中,神经的可塑性(plasticity)这个说法经常被使用。在学习和记忆的机制中,神经的可塑性起到重要的作用。疼痛持续时,连传导疼痛的末梢神经(第1级神经元)受体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在脊髓和脑中的突触部(神经与神经连接处的缝隙,进行神经的化学传导)发生的化学传导也会产生变化,由此神经网络(神经的网状结构)得以再构建,病性神经活动得以持续。



通过神经网络的再构建,神经的信息传导与原有的情况产生不同。在正常情况下,神经的可塑性变化是记忆和学习的神经生理学基础。疼痛也会引起神经的可塑性变化,即疼痛在中枢神经(脑和脊髓)中被记忆。


如上所述,疼痛的记忆是在人体中较早期产生的。在这些研究中,产生了先行镇痛的概念,此概念在临床中也得到了应用。例如,为了控制手术操作引起的疼痛刺激,使术后不发生疼痛,在手术前就应进行强力的镇痛处置。


研究发现疼痛会被记忆在脊髓、丘脑、大脑边缘系统的前扣带回部分,特别是在神经源性疼痛中,该病与疼痛紧密相关。此外,使神经化学传导物质中的谷氨酸受体敏感的,是脑由来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BDNF是脑神经营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同时与忧郁症、躁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相关。



由此可知,疼痛需要在早期阻滞,使其不要陷入到之前介绍的恶性循环中,即疼痛的治疗也是预防性的治疗。


阻断疼痛记忆


在慢性疼痛的疾病中,疼痛记忆与实质性病情有多少关联度还没有得到证明。但是,早期治疗可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此外,在疼痛记忆形成前开始治疗也是必需的。


在神经组织的损伤修复过程中,为什么疼痛会一直持续,即疼痛为什么会被记忆,其机制还没有被阐明。但疼痛持续不仅会影响自律神经功能,也会影响精神功能。疼痛本身不仅是病性的,也会使其他疾病恶化。


疼痛被记忆而持续,记忆被再现而伴随情绪波动,即疼痛持续会造成焦虑和忧郁等精神疾病。



因此,对于疼痛需尽早缓解,这是阻止疼痛记忆形成的对策。


本文摘选自[日]下地恒毅远离疼痛!缓解疼痛的科学》。



一起阅读科学!

敬请关注科学出版社,搜索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或“科学出版社”公众号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8739-831941.html

上一篇:NSR综述: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的肿瘤微环境
下一篇:加快实施大科学装置发展战略, 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
收藏 IP: 211.157.112.*| 热度|

3 李颖业 李静芳 rosejump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6 12: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