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 致 学 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xuechuanbo .................................................................................... 科学史-科学期刊史-科学传播史-期刊传播学

博文

释西北大学校训“公诚勤朴”

已有 11539 次阅读 2011-4-26 15:54 |个人分类:西大百年往事|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西北大学, 公诚勤朴, 大学校训

 2012年西北大学110周年校庆越来越近,晨接110周年校庆办公室兼发展办主任王雁玲主任电话,催促《西北大学学人谱》编写工作,并在周四召集有关会议。因之,翻阅有关资料,再见到这篇9年前写的急就篇,除老书记董丁成和赵强有相关文章外,竟再无相关讨论,遂将其再次置此,以为纪念。                                     
                           释西北大学校训“公诚勤朴”
                                                   姚 远
    2002 年1 月25 日, 西北大学百年校庆筹备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确定: 沿用1938 年10 月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第45 次会议
提出的“公诚勤朴”校训为西北大学校训。此据有限资料和字面涵义予以解释。
     , 即公正, 公平。《新书·道术》有“兼履无私谓之公, 反公为私。”《礼记·礼运》也有“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后者被孙中山先生赋予革命的新意。公正或公平, 是人们从既定概念出发对某种社会现象的评价, 亦指一种被认为是应有的和理想的社会状况。它反映社会生活中人的权利和义务、作用和地位、行为和报应之间某种相适应的一种关系。公正也是一种道德要求和品质, 指坚持原则, 按照一定的法律、道德、政策等社会标准, 实事求是地待人处事。人常说的“主持公道”, 就是匡扶正义, 扶助公正的道理, 诚如《汉书·萧望之传》中所言:“如是, 则庶事理, 公道立, 奸邪塞, 私权废矣。”明永乐十二年(1414 年) , 山西霍州学正曹端的学生郭晟乡试中试, 授西安同知, 临上任前, 去拜别曹师并讨教为政之道, 曹曰:“其公廉乎! 公则民不敢慢, 廉则吏不敢欺”。这一名言, 后改为:“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 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公则民不敢慢, 廉则吏不敢欺, 公生明, 廉生威”。公门不言利, 公法不阿亲, 办事公道, 出以公心, 只有如此, 百姓才能心悦诚服, 否则民会侮慢犯上; 公生明, 只有公才能明察秋毫,使假借官威或诱官以私, 陷官失廉的小吏畏惧律己。一则“官箴”, 赋予“公”字何等深刻的意义。
    , 即真心实意。唐李咸用《和友人喜相遇十首》之三有“人生心口宜相副”。《后汉书·马援传》有:“开心见诚, 无所隐伏。”孟子在《孟子·离娄上》中将“诚”定义为自然界和人事社会的最高道德范畴, 提出:“诚者, 天之道也; 思诚者, 人之道也。”《中庸》认为:“诚”这一精神实体起着化生万物的作用:“诚者, 自成也, 而道自道也。诚者, 物之终始, 不诚无物。”诚, 亦指诚实无欺或真实无妄。诚实也就是言行与内心一致,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内不自以诬, 外不自以欺。就像刘禹锡所说的:“去敌气与矜色兮, 噤危言以端诚”, 即去掉敌视的态度和骄傲的神色, 不要说危言耸听的大话, 而要正直、诚实。若不推之于诚, 虽三令五申, 而令不明矣。古有“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和“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久, 则天地可动, 金石可移”的说法, 即只要心诚, 即使坚硬的金石或者不可动摇的天地也会为它开裂, 也会为之移动。诚亦有诚实讲信用之意。常言道:“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国以信而治天下, 将以勇而镇外邦”和“信, 国之宝也, 民之所凭也”, 以及“胜敌者, 一时之功也, 全信者, 万世之利也”等说法。这其中的“信”, 就是诚信、信义、信誉、信用、信任、信赖, 而其实质内容, 都可归之于“诚”, 所以“诚”和“信”是不能分离的, 言而有信者, 必定是一位诚实的人。一则故事说: 某战士为部队开道, 不惜以身引爆敌之地雷阵, 以致身负重伤, 命在旦夕。一老将军知其将不久于人世, 遂亲赴医院为之授勋。将军问其还有什么话要说, 战士则称长官不让说。在将军的追问下, 战士才说:“我不是用身体引爆地雷阵, 而是不小心跌倒碰上地雷的, 我不是英雄”。将军极为震惊, 沉思良久后道:“把事实真相诚实地说出来和用身体引爆地雷阵同样需要巨大的勇气。你仍然是名副其实的英雄! ”这是诚实所应受到的褒奖。
   , 即劳, 出力。《论语·微子》有“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汉代孔臧《与子琳书》有“取必以渐, 勤则得多”, 就是说获取一定来自逐步的积累, 勤奋才能收获得多。在历代警世格言中,“勤”字更是随处可见, 如:“勤能补拙, 学可医愚”;“学知不足, 业精于勤”;“修业勤为贵, 行文意必高”;“智慧源于勤奋, 伟大出自平凡”;“知识无涯须勤学, 青春有限贵惜阴”;“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术业宜从勤学起, 韶华不为少年留”;“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生之计在于勤”; 等等。这些至理名言说明: 饱食终日, 无所用心, 四体不勤, 尸位素餐者, 是很难有什么学问、什么事业的, 要有满腹经纶, 要成就一番事业, 就必须勤奋。王国维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经历三种之阶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阶级也;‘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阶级也;‘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阶级也。未有不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者”。这里, 王国维巧妙地运用晏同叔、欧阳永叔和辛幼安的三首词作, 将通过博览群书、吃尽苦头以致消瘦憔悴和终获成功作为三个重要阶段来形容成功之道,可谓恰到好处, 但贯穿始终的还是一个“勤字”。自古以来, 勤奋求学的故事层出不穷, 像头悬梁, 锥刺股, 囊萤夜读, 闻鸡起舞等不一而足, 无一不透着一个“勤”字。总之, 人一能之, 己百之; 人十能之, 己千之。果能此道, 虽愚, 必明; 虽弱, 必强。
   , 本指树皮, 亦指未经加工的木材,《论衡·量知》即有“无刀斧之断者, 谓之朴”。朴, 又有敦厚、质朴之意, 陆机《羽扇赋》即有“创始者恒朴, 而饰终者必妍。”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朴”指原始自然质朴的存在, 即“道”。老子认为:“道常无名, 朴虽小,天下莫能臣。”“朴”亦无名, 称“无名之朴”。“朴散为器”, 朴的散失, 就成为世间的具体器物。但是, 人们只要守雌, 守辱, 使“常德”充足, 也能“复归于朴”。朴还可用来镇止一切欲望, 即“不欲以静, 天下将自定”。校训中的“朴”, 恐主要还是“朴素”, 即质朴无华和俭朴。《释名·释采帛》有“素, 朴素也, 已织则供用, 不复加功饰也”。《汉书·马皇后纪》亦有“车骑朴素, 无金银之饰”。朴素是西北汉子独有的特性, 多身出寒门, 布衣着体, 少有浮华习气, 质朴敦厚、纯洁真率中透出一股灵气, 以这种自然天成的禀赋作为西北大学的校训, 颇为得体。假如“宫中积珍宝, 狗马实外厩, 美人充下陈”(《战国策》) ; 假如“王公贵人, 处于重屋之下,出则乘舆, 风则袭裘, 雨则御盖, 凡所以虑患之具莫不备至”(《苏东坡集》) , 哪还有进取之心呢? 可见, 归真于这种“朴”, 保持这种“朴”, 起步于这种“朴”, 是进取的根本之一。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我想其目的不外乎返朴归真, 使其具有“朴”的秉性, 如此才能担当大任。

释校训“公诚勤朴”.西北大学报(哲社版)200年第2(封二),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版)2002年第3(封二)  ;木香,200717):12-13(转载),此处略有修改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69915-437529.html

上一篇:发射于1977年的旅行者1号和2号宇宙飞船仍然保持联系
下一篇:再议西北大学两源说
收藏 IP: 124.115.173.*|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0: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