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一个60后的回忆(三)

已有 4496 次阅读 2012-2-18 17:06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60后记忆

我们是19742月升入初中的,也许有人要问,67年秋天入学,怎么74年才小学毕业?这都怨教育局乱改学季。印象中我们这一拨好像小学四年级念了三个学期,五年级始改成春季学年。这样我们的小学就一共读了六年半,到了高中毕业,又改成夏季高考,算上高考复习的半年,小学和中学一共读了十二年。说起来还是比较亏的,一是没有得到像教育相对发达的西城那样靠考试跳级的机会(为了解决66年没有按时入学的孩子的跳级问题,东城是按年龄一刀切,西城是考试决定,聪明的孩子可以直接跳入二年级。看样子即使是那个年代,各区的教育理念和作法也不一样),二是自我们之后,小学改过五年制,我们是与比我们小一岁的一起升入初中,只不过他们是“带帽”的,我们不“带帽”。此为题外。


进入中学,经历更加丰富。
1974118,毛泽东批发中共中央19741号文件,转发了由江青主持选编的《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一),全国开始了“批林批孔”运动。

这场运动风暴迅速刮到了城市和农村,当然包括学校、机关、工厂、部队。。。我们72中也不例外。


据历史考证,“批林批孔”运动的由来,源于毛泽东认为林彪的右倾与林彪私下推崇孔孟之道有关,想借助“批林批孔”来统一全党的认识。
19735月以后,他多次提出“批孔丘”,“批尊孔反法”。江青等人接过这个口号,指使迟群、谢静宜在清华和北大成立“大批判组”,编辑林彪与孔孟之道的材料。


清华、北大有大批判组,我们学校,我们年级也不能落后,老师看我作文写的不错,还有点政治觉悟,就推荐我参加了年级的“大批判”组,那时哪敢不听老师的话。每天下午其他同学放学后,我们要留下来出版报,写批判文章。最头疼的是还要负责把学校的大批判栏填满。要把批判文章变成大字报,这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完成的。写什么呢,总得先取取经吧。于是我们几个同学拿上小本本,做公交车去清华大学冒着寒风抄大字报。满满抄了一本,站得腰酸腿痛。那次可能是俺第一次踏入最高学府清华大学的大门。看来不是很光彩的历史,但却是抹不去的记忆,抹不掉的历史。即使是现在,很多时候,我们不可能完全躲避掉政治。

还有个难题就是毛笔字写得
太赖,光运动了,没有好好练过字,写在大字报纸上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写了撕、撕了写,扔了一地纸,惹得妈妈直瞪我。那次写大字报,大概是俺有生以来用墨写字写得最多的一次。歪歪扭扭的大字被淹没在大字报的海洋中,其实也没有多少人注意。


印象中那场运动持续的时间不长,但很热闹。记得老家来了亲戚,说他们那儿也在批孔老二,老大妈们一边扭着不怎么利索的秧歌,一边念念有词:“孔老二让我们裹小脚,闹得我们蹬呛蹬呛走不好”,现在看来,笑死人了,妇女裹足源于唐宋,与人家孔老二有什么关系啊。瞎批!


相比初一时期的动脑的政治运动,初二的上学年一直延续到暑假,我们一直在为一项相当光荣的政治任务而玩命运动自己的身体,那就是给第三届全运会当背景,为此我们学校成立了团体操连,主要由初二和高一的同学承担任务。上学期还专门放假一个月,集中训练。经历了酷热难耐的夏季,那个苦啊,记得有一次在日坛公园合练,一连四个多小时,没有机会去上厕所,差点没被憋死。国家穷,那时这类事情没有什么补贴,最多发个义利面包,发袋白糖什么的。那时的孩子很能吃苦,很懂政治需要第一这个道理,大家比着往好里练,没有人怕苦,有怨言。这段经历对俺来说有益无害,起码是锻炼了身体,增加了阅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8991-538822.html

上一篇:一个60后的回忆(二)
下一篇:中国科协三峡科技出版资助计划已经启动,有资源有需求的快来申报!
收藏 IP: 221.223.130.*| 热度|

13 杨凯 吕喆 张玉秀 武夷山 曹聪 李学宽 郑祺 罗帆 余昕 梁建华 傅云义 苏德辰 wgq386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3: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