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与一研究生朋友讨论:“更好发展的前提就是文章”吗? 精选

已有 9659 次阅读 2014-5-2 12:53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论文, 师生关系, 研究生教育, 个人发展

与一研究生朋友讨论:“更好发展的前提就是文章”吗?

(王德华)

 

在博文:原来导师的心理也是如此不堪一击,有一研究生朋友的评论,希望就师生关系问题与我进行相关讨论。很多老师一听“师生关系”就开始反胃了。关于这个话题,也不知多少老师都唠叨多少遍了,我自己也写过不少文章了。但是,学生是一茬一茬的,很多问题是相同的,不少问题是时代性的,跟每年都要讲课的道理是一样的。

研究生的评论:

关于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因为我本人是研二学生,可能站在学生立场上会让老师有新的角度来思考:    

学生为什么要读研究生?这个问题可能很多老师都认为是为科学做贡献。但是不要忘记了,现代社会的本质就是以财富论英雄的社会大环境,在这种环境下,谁还能真正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生做科研是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而更好发展的前提就是文章。试想一下:如果学生在实验室里看不到任何发文章的希望,如何让他对这个实验室有更多的留恋呢?这里不能不说,在中国有的时候的确是老师的问题,包括科研思路和方向以及团队组织的问题。但是我们做学生的可能也会有自己的原因。因此我个人认为想要缓和老师、学生的关系的话,应该从以下入手:(1)给学生兴趣和自由,并且让他们感觉在实验室里有更好的出路;(2)不要把学生定位在为我打工,而要让学生作为一个全面更好的来发展;(3)每周定期开研讨会,大家可以畅所欲言;(4)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的,要把思路放开,用一种更宏大的眼界来看待文章、看待科研。这样才能使得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加融洽,从敌对变成知己。不知道王老师是否同意我的看法?希望与您讨论。

 

不知道持这种看法的研究生们占多大比例,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正式回答一下,尽管我以前的很多文章中已经说得够清楚了。

为什么读研究生?读研究生的主要目的还是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充实自己,体验更高层次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提高自己的科研素养,发展自己的思维方式。达到这个目的,是不能有功利性的。

以财富论英雄不是现代社会的本质。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也不是现代的教育和学习理念。读书,发不了财。发大财的,也不一定是读书好的。读书是一种精神需求,是一种生活需求。

恰逢“五一劳动节”,我欣赏“劳动最光荣”这句话。靠自己的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

文章(论文)能说明一切吗?“学生做科研是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而更好发展的前提就是文章”,同意前半句,后半句值得商榷。论文与能力是一个什么关系,论文与发展潜力是什么关系,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现在的认识是:做科研、读研究生,唯论文论是不妥的。论文之上,也是不应该提倡的。把发表论文作为一种追求和理念,是错过很多美好的事情,严重者可能会影响自己的信念和生活。

关于你提出的改善师生关系的四条建议,简单讨论如下:

“(1)给学生兴趣和自由,并且让他们感觉在实验室里有‘更好的出路’。”

读书追求的就是一种自由,不仅仅是躯体上的自由,更重要的是思想的自由。兴趣,不是导师给的。兴趣也是可以培养的。毫无疑问,做自己永远没有兴趣的事情,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如果走错了路,应该及早退出,这是上策。

 “(2)不要把学生定位在‘为我打工’,而要让学生作为一个全面更好的‘人’来发展。”

一般有责任心、了解研究生培养目的的导师,都不会有这样的定位。师生关系是很复杂的一种关系,雇佣关系反而简单多了。关键是学生自己不要把自己定位在给导师打工上,如果是这样,就过得很无趣了。导师可以提供机会和条件,发展还是在个人。发展好了,不是导师的功劳。发展的不好,也不应该是导师的责任。禽择良木而栖,有选择权的时候,眼睛要睁大一些。

 “(3)每周定期开研讨会,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每周定期召开组会,不是难事。我身边的导师们几乎都这么做了。组会,一定是希望大家畅所欲言的。关键还是学生要正确理解组会的目的,主讲的人、聆听的人,都要主动些。

 “(4)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的,要把思路放开,用一种更宏大的眼界来看待文章、看待科研。”

师生关系,自然是师生双方的事情。要改善和维持,必然需要双方的努力。双方都需要在一些方面进行相应调整,双方都应该知晓自己的角色、地位和作用。知道了自己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问题就会少很多了。不信任,相互猜疑,相互保留,是师生关系的大敌。

不明白“如何用一种更宏大的眼界来看待文章、看待科研”。

 

据我的观察,您提出的这4条,在科学院应该基本都达到了,至少我身边是这样的。但是师生关系似乎是越来越复杂了,越来越恶化了。相互不满、抱怨、误会、误解的,越来越多了。所以,我觉得问题不在这4条。问题到底在哪里呢?

我的看法:问题在师生双方的观念和需求上,导师的希望和学生的要求不一致,导师的要求和学生的希望不匹配。师生都感觉自己的付出与收效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大环境,是很重要的因素。个人,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导师的理想化与学生的现实化,导师的功利性和学生的理想化,这两方面的错位和冲突,造成了师生关系的方方面面。

 



论文与评价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757-790620.html

上一篇:导师的八十大寿生日感言和老友的祝福
下一篇:母亲节随想
收藏 IP: 210.73.2.*| 热度|

43 彭真明 杨学祥 郑永军 李宇斌 喻海良 罗德海 张海霞 李学宽 张忆文 刘淼 俞立平 王琛柱 余国志 赵序茅 唐凌峰 徐晓 刁有彬 赵美娣 张文增 肖振亚 张红光 唐小卿 邢志忠 徐耀 张健 李帅军 吕东升 占昌朝 韦玉程 尤明庆 徐大彬 王波 高绪仁 赫荣乔 强涛 wgq3867 zgg fuck1you yunmu wangqinling lingling101 XuexingLu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