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物理学诺贝尔奖的启示:依靠年轻人 精选

已有 11162 次阅读 2010-10-10 00:58 |个人分类:个人随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游戏科研, 严肃科研

物理学诺贝尔奖的启示:依靠年轻人
“把科研视为游戏” 可否?
不宜宣扬“把科研视为游戏”的理念
(王德华)
【再改一下题目:物理学诺贝尔奖的启示:依靠年轻人。游戏,很容易联想到“游戏人生”,传统中这不是好词。现在变了,人生就是一场游戏。有时候谈不上是游戏:娱乐、规则,很难统一起来。视科研为游戏,是一种境界。希望各位变成实际。2010.10.11中午】
赶紧说明一下:先把题目改了:“把科研视为游戏”可否?。看来我狭隘理解“游戏”了。同意一些博友的意见,游戏有两重含义:1)有趣,娱乐;2)有规则。按照一定的规则,但可以有无数途径和方法,做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享受这个过程,就是游戏。试想,如果做科研像网吧里玩电脑游戏那么着迷,中国的科研可能真的就是发大发了。特此更正文章的某些观点。我还是想说,最大的启示应该是依靠年轻学者、爱护年轻学者。紧要是扭转科研管理态度,倒不是科研态度。2010.10.10下午】
 
今天读新闻媒体评论:把研究视为游戏却得诺奖的最大启示文章最后一段结论说:现阶段,我们真正缺少的既不是先进的科研设备和必要的科研投入,也不是科研人员没有享受到必要的经济待遇,而是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有待匡正,科学固然需要严谨的态度,但切不可拿科学的严谨去吓唬人,因为科学是需要那么一点游戏精神的,像游戏一样专注,在游戏中体会快乐,或许到那个时候,我们离伟大学术成果的诞生就不遥远了。这正是海姆和康斯坦丁把研究视为游戏却得诺奖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尽管文章作者想表达做研究要像孩子玩游戏一样专注、一样去试探,“把游戏的趣味融入到科学研究当中,不受任何拘谨地尝试无数种可能”, 但考虑到中国当前科技界的实际情况,最后文章的结论还是值得商榷的。
 
把研究视为游戏却得诺奖是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这样的结论不敢苟同。
 
我觉得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1. 青年是创新活跃的年龄,是科研突破频率高的年龄。重视和保护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支持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实现中国诺奖零的突破的关键(如果国人诺奖情结消失不去的话)。尽管对物理学的发展一窍不通,但凭直觉我也觉得物理学(或化学)是最有希望获得诺奖的学科,生理学或医学奖应该是近期内最难获奖的(学科的性质决定的)。
2. 调整国家当前的人才政策和基金资助政策,将人才培养和扶持的重点转到真正能为科学事业献身的青年优秀人才上来,大幅度提高优秀青年科技人员的待遇。要建立完善的晋升和选拔机制,选拔那些真正优秀、真正喜欢科研的青年人才,给他们宽裕的环境和空间,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他们真正生活无忧,真正能潜心科研,潜心创造。
3. 改善大环境,创造心理上愉悦放松的科研环境,让导师们热心教育,潜心培养年轻学子,发现好苗子,推荐好苗子。
 
不客气地说,当前的环境,不适合创新,不适合专心科研,不适合潜心培养年轻人才;更不适合年轻学者的成长,尤其是国内的优秀青年人才,要想健康成长,更是难上加难。这种局面不改变的话,国家的代价会更大。
 
毫无疑问,科研必须需要严谨的态度,科学必须严谨,游戏不得。就像生物医学研究,航空航天研究,人命关天,责任重大,怎么能“游戏”科研?再说,在当前的科研环境下,谁敢“游戏”科研?只要你“游戏”科研,科研就会“游戏”你。看看咱们现在的众多的科研,还不够“游戏”吗?
 
认真学习这两位学者的科学态度才是实实在在的:不为获奖而科研,不因获奖而停步,不因获奖而改变科研和生活的态度。热爱生活,热爱科研,享受生活,享受科研,丰衣足食,潜心兴趣,失败不馁,成功不燥,保持对自然探索的激情,这才是创新科研的境界。任何功利性、短视的决策,都将付出代价。人才问题,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十年栽树,百年树人,这样浅显的道理管理者真懂了吗?
 
(王德华 2010.10,10


诺贝尔情结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757-371616.html

上一篇:现在的形势应该可以安心读研了吧?
下一篇:澳广记者突访,谈学术打假
收藏 IP: .*| 热度|

24 戴德昌 谢经武 刘建彬 祖乃甡 孙学军 罗帆 刘世民 梁建华 刘全生 杨顺楷 刘立 唐小卿 吉宗祥 吕喆 王启云 李志俊 鲍海飞 许培扬 吴明火 王永林 刘庆丰 胡志丁 zdlh zgg

发表评论 评论 (3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8: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