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changZh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changZhang

博文

[转载]地球的“心跳”

已有 1567 次阅读 2022-4-17 08:4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https://k.sina.com.cn/article_7517400647_1c0126e4705902csaq.html#/



地球的“心跳”

  地球在震动,而且每26秒都会震动一次。这个规律从发现以来已经持续了六十多年。有人说这是地球的“心脏”在跳动,所以才会出现规律的“脉搏”。但是时至今日,人类还没能解释出地球出现规律性震动的原因。

  如果把地球“切成两半”,我们可以看到地球中心的结构像洋葱一样层层分明。地球大致可以分为三层,地球的中心是地核,地球的中间是地幔,而地球的表面则是地壳。我们把软流圈上方的区域称之为岩石圈。

  岩石圈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可是谁能想到,如此坚硬且蕴含宝贵资源的岩石层,不仅仅是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宝库,也是展示地球“心跳”的重要场所。

  间隔26秒的“微地震”

  1961年6月6日,美国地质学家杰克·奥利弗首次发现岩石层在规律性震动。人类发明了地震仪以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时刻监测地球的微小变化。人们还把这种几乎无法感知到的小地震称之为微地震。地质学家发现,有些微地震每隔七秒就会出现一次,有些微地震每隔十八秒就会出现一次。但是这些快频微小的变化几乎没有引起很多关注。

  但是奥利弗发现的微地震间隔时间为26秒,比其他微地震的震动周期更长。最重要的是,这个微地震在地球上的多个地方都可以监测到。如果说出现地域性微地震可能是地质板块运动造成的。但是间隔26秒的这场微地震能够覆盖到地球上多个位置,显然不能用板块运动来解释它的成因。

  在长时间的观察下,人们发现这场微地震不仅覆盖范围极广,而且震动时还会出现不同的变化。比如每当到了夏天,北半球的震感会稍大,但是每当到了冬天,南半球的震感也会稍大。再比如,某些区域如果出现极端天气,比如暴风雪、暴风雨等覆盖范围大而且变化明显的天气,这个区域的震感也会相对更加明显。

  2006年,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地震学家迈克·里茨沃勒通过对多个不同地点的微地震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且通过三角测量法初步确定“地球心跳”微地震的震源中心在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附近。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359-1334260.html

上一篇:[转载]南海深部计划的南海海底大发现
下一篇:《我们的海洋》科普讲座视频
收藏 IP: 125.210.23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12: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