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yezh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yezhan

博文

未来社会将是一个信息全透明的社会

已有 4312 次阅读 2016-12-20 22:5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未来社会将是一个信息全透明的社会




     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脑科学等这些技术的发展将会使得人类社会越来越透明化,不管是单个个人的感受、意识和想法还是群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和群体的过去、现在甚至将来的行为状态等都会被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中。比方说一个人现在想吃桔子,那么可能一个在地球另一半的人就可以同步知道想吃桔子的人的当前想法。连相爱的人想背叛了这样的事情也会被在刚有想法的时候就会暴露出来。换句话说借助将来的技术手段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千里眼和顺风耳,可以随时随地关注到他想关注的东西;而且随时可以知道别人的想法,甚至可以随时知道一只小鸟一个宠物狗的想法。不仅如此,每个人都可以能掐会算的小神仙。为什么能发展成这样神奇呢?下面简单分析一下就清楚了。

     首先说互联网,它现在可以说已经延伸在全世界每个角落了。将来还会延伸的更广更深更密,而且会通过强大的无线方式填满地球的每个空间,甚至是月球、火星或者更远。到时候带宽将大到所有人都用不完,网速快到可以让任何一个人都感觉不到有延迟。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将来互联网要发育到这种理想的状况只是时间的问题。互联网这个因素分析清楚了,下面分析物联网。

     物联网可以将所有终端设备都连入互联网。在互联网将来发育成熟的时候,物联网可以随时随地将全世界终端连入互联网,这些终端之间可以随时进行信息共享。下面分析一下终端设备。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终端设备会越来越小和越来越方便使用。像Google眼镜就能够很方便地采集到人们想要关注的事物。随着材料和工艺等技术的进步,类似Google眼镜这类设备会更加精致和灵巧,甚至只需要一个贴片就能具备诸多功能。以前的一台计算机有三间屋子那么大,而现在一个手表大的计算器都可以比它的功能强大。以前的显示器大到一个成年人搬不动,现在都有了可弯曲屏幕了,如纸片一般,将来可能就不需要屏幕,而是使用激光直接投射在眼前就可以了。而且将来的供电也许就是一个贴片贴在人的身上就可以取得足够设备使用的电量了,因为将来的设备可能会足够小,功率也就是足够低。如此种种都可以让人们感觉到移动终端会越来越精小,越来越方便使用,就可能像一个饰品一样贴在身体的某个部位,但是它的功能却能够强大到获取附近足够多的信息。

互联网足够快,移动终端足够方便和强大。那么很容易想象在每个人都以随时携带终端的社会中是什么情景,所有的人都是一台Google街边采景车。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行走在这个社会空间中的人都可以把身边的信息传送到互联网中。换句话说在这个社会中的任何人的信息都会被实时的传入互联网中。包括他的音容笑貌等等信息。

      这时候有一项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就是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技术。当这类技术发展足够成熟的时候,那么互联网中的服务器可以很容易的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和发现一张人们想要寻找的图片、一段视频、一段声音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要想在全世界范围内关注另外一个人就太简单了。只要把他想要关注的人的图像、视频或者声音放到终端中就会很快发现这个人的最新信息,而这些最新信息也就是这个人当前的活动状况。所以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千里眼和顺风耳。

       还有一种技术也在快速发展,人脑的研究。稍作了解应该知道大脑的活动是通过大量的电信号在传递和处理信息的,现在人们已经能够通过贴近头皮捕捉到的人的脑的电信号来采集大量信息了。未来这种技术进一步发展会怎么样呢?对脑的活动规律进一步掌握,人们捕捉大脑信息的手段进一步提高,到时候可能就不需要头皮采集信息,而是远距离采集就可以了。每个人脑的活动中的这些电信号虽然很弱,但是它总是有一定强度,我们知道电的变化信号形成相应的电磁场变化。虽然现在人们还需要贴近头皮才能采集到这些电磁信号,但是将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可能在十米甚至更远的距离都可以采集到别人大脑中变化的电信息。

      在那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任何一个人即使不说话,他只要大脑是在活动的,那么人们就可以知道他想什么。每个人的大脑就是一个信号发射塔,而别人只要带着信号接收装置就能知道他在想什么。到时候,每个人都可以知道任何一个人在想什么,同样每个人所想的事情也同时会被别人知道。在那个时候所有人都不要想有太多的“邪念”,否则,嘿嘿…你懂的。还有一个人爱谁、恨谁、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等等都会被清晰的收集在互联网中。

      随着脑科学的发展,人们不仅能够理解人脑的信息,对其它动物大脑的信息也同样可以掌握,那么这个时候每个人都可以轻松的和其它动物交流了。

      再说一下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对某人或事物长期行为的分析来预测其将来的某些有规律的行为。那么当这个技术发展成熟的时候,人们可以很容易的推测出很多事物的短期和长期的发展方向。不管是事物的发展方向还是人的短期行为或者是人生轨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能掐会算的神仙和先知。只要你愿意。

还有一个问题不得不说一下,就是人和互联网之间的交互。现在的情况是,人们通过电脑和简单的移动终端来与互联网交互。将来随着脑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意识在被外界的设备输出以后就直接变成相应的行为。比如:现在人们想要在互联网上查询信息,需要通过在百度或者Google能搜索框中输入文字来完成。在将来人们的意识直接被外接设备翻译成文字、图片、声音等信息,通过使用这些信息人们就可以直接通过意识在互联网中进行查询、搜索、上传等等信息的处理行为。同样也可以通过意念来与别人交流、控制机器人等等。这个不是武侠小说,而是未来的实际情况。

      将来的社会中人们很难在智力方面体现差别,因为每个正常的成熟的人都可以随时随地的利用互联网来思考问题、观察和判断问题。互联网中很强大的智能软件,也可以说是软件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是仿照人脑的功能去实现的,其完全能够达到和超越人脑的功能和能力。而且这些机器人就是跑在世界各地的服务器上的软件,其效率远远高于人脑,不知疲倦,它们能够在互联网中获取所有的信息。在这些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意识与这些软件机器人交互,借助它们解决身边的一切问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智商与这些软件“智商”相比会相差很远,而每个人都可以借助这些高“智商”的家伙来解决身边的问题。这时候人和人之间要想有太大的智力和智慧的差距可能也比较难。就是说只要通过意识与互联网交互,那么每个人都是神。全世界的人都将可以被实时的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中,组成一个空间很大,可是联系特别紧密的整体。彼此感觉都离的很近,如同就在身边。

      到那个时候,人类社会只有随处是公平公正,但凡有半点私心杂念、损人利己的想法都不太容易能实现。什么坑蒙拐骗、尔虞我诈的想法都很难在有空间,不要说变成行为了。可能也不太有人能够通过制定不合理的规则来实现对自己有利的不公平竞争。世界上的一切阴暗的东西都可能没有办法藏身了。

      以上内容不是空谈,而是从客观实际的科学技术发展状况上去分析的。涉及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随时随地满足任何一个人实时使用的互联网技术;

2.足够方便且功能足够大的移动终端设备和通讯技术;

3. 成熟方便的图像、语音识别技术;

4.成熟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

5.强大快捷的大数据技术;

6.完善强大的脑科学技术。

      以上的技术在未来30年至50年达到上述的水平不是太渺茫的事情,所以说“未来30至50年人类将进入信息全透明社会”,那时候社会上几乎所有的信息都是实时在全世界范围共享的。这个观点不是胡乱的猜测,而是有依据的推测。

附:

那个时候社会为什么会公平公正没有尔虞我诈或坑蒙拐骗?因为那个时候社会信息全透明了,每一个人在关注所有的人的时候同时也被所有人在关注。所以,你想欺骗别人,那么全世界的人都能看见;反之,别人想欺骗你,全世界的人也都能看见,因此这两种事情都无法被实现。

其实到了未来的那样的社会还有许许多多新的生活样式,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有兴趣可以继续想象。

利用互联网软件机器人进行信息处理,可以对外处理事物,对内调节身心。

信息进入大脑的途中被转向互联网,则人就可以依托互联网进行处理信息。

什么心灵感应、意念控制等等都不再在是传说。

  到时候每个人的大脑就相当于一个终端,而整个互联网是无边无际的服务器,人脑可以通过意识与互联网连接,随意使用互联网中所有信息,所有知识和技术,能够使用接入互联网的物联网上的所有东西……这样每一个人都会成为天才和大师。任何一个有正常思维的人都可以借助互联网中的知识进行思考,可以通过互联网中的知识解决眼前的所有问题,认识所有事物的来龙去脉。比如,一个人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看见陌生的事物,他就可以借用互联网中的知识马上知道眼前的事物是什么,从哪来,到哪去,会出现什么状况……这样人人都成了拥有渊博知识的大师了。当人遇到所有问题的时候,他都可以通过意识运用互联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人都会成为天才。当人想了解千里之外,万里之外的某个事物现在的情况时候,通过互联网那一端接入的多个摄像装置传来的信息马上就和站在现场一样。这时候人人都是具备神奇能力的神仙。……人可以随意控制万里之外的机器人为自己花园里锄草、浇花,可以使用地球那一边的汽车为自己运送一个物品,这时候人就如同有了魔法一样的神奇……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210001-1022079.html

上一篇:回复“如何发动一场能够打败美国的最划算的战争”博文中的18楼的
下一篇:三年前我说过的话,应验了
收藏 IP: 117.136.46.*| 热度|

1 徐令予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21: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