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筋膜炎是咋回事,如何治疗?

已有 724 次阅读 2024-4-29 09:56 |个人分类:临床研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近三四个月,我一直被时轻时重、时有时无的左上肢和肩背的肌肉酸痛、坠胀所困扰,尤其是坐在电脑前,左臂有时候不知道该处在什么姿势好。睡觉的时候也常常如此,弄得人热汗直冒。因为第一次遇到这样莫名其妙的痛楚,种种不安、疑惑和猜忌油然而生。

我自知电脑前坐的太多,一个姿势做的太久是主要原因。因此,最近旅游多了,外面走走就明显好一些,但一到家又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几天就打回原形,周而复始。那天,陪妻复查骨折复位情况时,去看了一趟针灸理疗科。

望着松林博士忙碌的身影,我实在不好意思打扰他。转了一圈回来,妻也赶过来了。她直接上前打了招呼,我简单说了病情,告诉他有几个明显的压痛点。松林博士随即告诉我,“是筋膜炎。跟您理疗一下?”

筋膜炎,我第一次听说这个诊断,连忙说,“不用,不用。你忙吧!”因为回到家,我就清楚了。看看,还是离不开电脑。

百度一下:筋膜炎又称为肌筋膜综合征、肌筋膜纤维组织炎或肌肉风湿病,可发生于人体多个部位,以颈肩部、腰背部、足底常见。主要表现为患处疼痛、肿胀、肌肉僵硬、皮肤麻木、肌肉萎缩、活动障碍6大表现。多为患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疼痛,晨起或劳累后症状加重,伴有压痛。并且由于肌纤维组织持续收缩,时间久了导致腰背部的局部组织水肿、缺血、渗出及纤维性病变,进而出现肿胀。可触及患者肌肉有紧张性条索病变,常因活动牵扯其他肌肉,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活动受限、活动障碍。

筋膜炎的发生与长期过度或长时间牵拉肌肉有关,从而导致软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炎性病变会刺激其间的感觉神经而导致疼痛;或者炎性水肿、渗出物致筋膜腔内容积减小,压力增高,神经受压而引起疼痛。

1940年美国风湿科医师特拉维尔(Travell)首次提出了“肌激痛点”的概念,而后她和西蒙斯(Simons)一起提出了“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概念,并将其写入传世巨作《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及其功能障碍——激痛点手册》(Myofascial pain and dysfunctionThe trigger point manual)。此疾病早在工业革命时期就出现在诸多需要长期弯腰屈颈的工人身上。而在电子信息化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各类电子产品的需求与依赖与日俱增,这也导致了无论是在工作上,亦或是在生活中,人们保持低头屈颈的不良坐姿时间大大增加,也使得肌筋膜炎成为21世纪临床最为常见疼痛疾病之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事实上,筋膜这一概念其涵盖面较广,通常是指广泛遍布于周身的结缔组织结构。位于肌肉表面的筋膜是肌筋膜,是一层薄薄的半透明致密物,其将骨骼肌组织裹束并与其构成一个整体,这样复杂的结构也决定了其容易劳损并产生炎症的特点,也导致了项背肌筋膜炎发生的普遍性。肌筋膜炎的原发因素包括局部的急性损伤后遗、慢性劳损以及全身性的一些未知因素三大部分组成。

这些因素导致了骨骼肌、筋膜、韧带、骨膜、脂肪垫等软组织骨骼附着处的无菌性炎症反应,而位于软组织骨骼附着处的神经末梢受到无菌性炎症反应的化学刺激从而形成疼痛感。疼痛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进一步激发反射性(保护性)肌痉挛,使得缺血坏死的面积进一步扩大,导致更重的炎症反应。

但是较长时间的肌痉挛,导致肌肉和筋膜本身因供血不足和新陈代谢障碍,受损部位会因此发生粘连、挛缩,此时我们在皮下可以扪及索状物和筋结,并伴有压痛,常被称为为激痛点扳机点,也可统称为阳性点,长期疼痛反复发作可以导致机体运动功能的障碍。

为了维持整体的平衡性,与患肌相对应的正常肌肉的肌纤维张力代偿性增高,待其失代偿后,便会引起肌肉的疼痛,且常会伴随周边组织的水肿、充血、局部缺血、乃至组织液渗出以及局部组织增生等一系列病理过程,导致局部组织及关节力线的改变。

临床表现

现代医学认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一种以扳机点起病,引起患肌产生急性疼痛或慢性疼痛症状的一类疾病。当对此疾病进行解剖学研究时,常可以发现一些条带样分布的疼痛紧张带位于患肌肌腱与筋膜之上。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一种会反复发作的慢性疼痛综合征。肌纤维触发点存在于两块或两块以上肌肉或肌群,以肌筋膜组织局部疼痛、固定压痛和肌肉紧张而僵硬等症状为特征。以枕、颈、肩、下背以及股部受累较为多见。

Simons等在《Travell and Simons'Myofascial Pain and Dysfunction–The Trigger Point Manual》详细描述了MPS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激痛点、压痛小结、紧绷肌带、放射痛等,其中主要概括以下几点:

1)激痛点:分为活跃激痛点及隐性激痛点两种,活跃激痛点是敏感的压痛点,存在于紧绷肌带中,可自发地或受压时引起较远区域的疼痛,即所谓的放射痛。隐性激痛点仅有局部的疼痛,常处于休眠状态,并持续多年或被某些原因激活,会出现局部呈持续性酸胀痛、跳痛及钝痛,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后疼痛出现或加重。

2)活动范围受限:由于MPS的活跃激痛点会引起疼痛,使肌肉出现被动型的牵拉,导致局部关节活动范围受限。

3)压痛小结:在骨骼肌激痛点处通常会触及到压痛小结,这个敏感的点被压迫后会产生疼痛,并且会产生特异性的放射痛。

4)紧绷肌带:医生用手指横向肌纤维的方向,轻微的拨弄肌纤维,会感觉到肌肉的激痛点里像绳索般的硬结,紧绷肌带的范围是从这个硬结延伸到肌肉两端的附着处。

5)局部抽搐反应:弹拨式触诊激痛点会使紧绷肌带纤维引起短暂性的抽搐反应。但是抽搐反应很难以徒手的方式诱发出来。

6)睡眠差:患有MPS的病人会出现长期持续性疼痛,导致夜间睡眠差。Kim等通过对100MPS的病人进行匹兹堡睡眠指数问卷调查,发现MPS的患者睡眠质量很差。

诊断标准

MPS诊断标准分为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主要标准:(1)主诉区域性疼痛;(2)激痛点放射性疼痛的预期分布区域的感觉异常;(3)紧绷肌带;(4)紧绷肌带内的某一点呈剧烈点状触痛;(5)存在某种程度的运动受限。次要标准:(1)压痛点重复出现主诉的临床疼痛或感觉异常;(2)横向抓触或针刺入带状区激痛点诱发局部抽搐反应;(3)伸展肌肉或注射激痛点缓解疼痛。若满足5个主要和至少1个次要标准,才能确诊为MPS

美国MPS的诊断标准:(1)肌腱的附着点或肌腹上有固定疼痛区和压痛点。按压痛点可引发区域性的不按神经根感觉分布的分散痛。(2)气温降低或疲劳时疼痛加重。(3)增加肌肉血流的治疗可使疼痛减轻。(4)排除局部占位性或破坏性病变。

Pain Medicine杂志2015David等提出对MPS诊断标准,当满足下列标准时,可诊断为MPS,具体包括:(1)触诊确定激痛点,表现为有或无放射性疼痛;(2)触诊病人的激痛点,可表现出疼痛的临床症状。

并且至少符合下列条件中的3个:(1)肌肉僵硬或痉挛;(2)相关关节活动受限;(3)按压后疼痛加剧;(4)紧绷肌带或压痛小结。

注意事项:(1)排除其他局部肌肉压痛的疾病,并考虑到这些疾病可能与MPS同时存在;(2)存在局限或放射性疼痛;(3MPS的症状需至少存在三个月。

上述诊断标准的提出为MPS的诊断、治疗掀开了新的篇章,新的标准更侧重于激痛点的描述,在次要标准中关注查体的重要性,在查体中不仅可以发现激痛点,还可以发现肌肉痉挛、压痛、受影响的关节活动受限、紧绷肌带及压痛小结,此外还增加了症状持续性存在三个月的时间限制,较以前的诊断标准,新标准重点突出,内容精准,考虑全面。

临床治疗

在治疗MPS临床实践过程中,不仅要针对激痛点进行治疗,同时还要关注肌肉正常功能的恢复。

1)物理治疗: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热疗对中央性激痛点具有较好疗效,经皮神经电刺激可缓解局部疼痛,直流电疗法能够改变局部离子浓度,从而改善其循环、营养情况。近年来,冲击波疗法可直接影响MPS病变深部组织,通过诱导组织微创伤,间接刺激其重新修复、改善局部微循环、提高痛阈、改善炎性介质等作用,进而最终达到缓解疼痛之目的,此种方法效果确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2)注射治疗:主要包括局麻药及糖皮质激素、肉毒素注射、臭氧等药物注射治疗。局麻药及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注射激痛点,能够获得疼痛缓解。肉毒杆菌毒素A的激痛点注射,常常在MPS的治疗中取得显著的疗效,其机制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释放,使肌肉放松。其优点是可数周或数月持续缓解疼痛。臭氧能分解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氧原子,具有强氧化性,可清除肌筋膜无菌性炎症,也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增加局部组织的氧供和循环,还可以通过局部注射分离肌筋膜粘连。

3)针刺治疗:Gang等应用银质针疗法治疗MPS,发现加热银质针优于单纯应用银质针的治疗效果。

4)微创介入治疗:卢园园等应用微创介入射频热凝消融疗法治疗顽固性MPS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将其与激痛点的注射治疗进行临床疗效比较,发现两者均有疗效,但射频热凝组在治疗后1个月未复发,因此疗效优于注射治疗组。

5)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方面,主要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抗抑郁药物、肌松药物等进行对症治疗。非甾体抗炎药虽能减轻疼痛,但长期治疗存在胃肠道风险,且停药后病情易复发,因此,在临床中应用该类药物不应时间过长。另外,可以增加肌松药,以缓解肌肉紧张。最近Gerwin研究表明MPS病人常伴失眠、焦虑抑郁等,需要增加促进睡眠、抗焦虑等药物,以辅助MPS治疗。

患病率与重要性

患病率: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很常见,几乎每个人在不同时期都会受到它的折。潜伏的激痛点会导致无痛的运动功能障碍(肌肉僵硬+活动范围受限),而活化的激痛点会进一步造成疼痛,前者远比后者更常见。有学者统计了门诊的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占比,表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在主诉区域性疼痛患者中患病率很高。

重要性:骨骼肌是人体内最大的单一器官,几乎占总体重的50%,任何一块肌肉都有可能生产肌筋膜激痛点,从而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在日常活动中,具有收缩性的肌肉是最易受到劳损和伤害的组织,但临床上更多的是关注骨骼、关节、滑囊和神经。

严重性:激痛点高度活化可造成剧烈疼痛和活动能力丧失,肌筋膜激痛点的疼痛与其他原因造成的疼痛不相上下,甚至会更严重,是造成骨骼肌肉疼痛这一人类神秘灾难的罪魁祸首。

附:上面转发了那么多治疗方案,仍然有网友问我:“这个好治吗,背痛了多年?”“这个具体要怎么样治疗?”我明白他们的意思是问:怎么治好这个病?

显然,防治结合是上策,而一劳永逸不现实。既然病变来自于某一持续的习惯性动作,那么尽量避免十分重要。同时,病变部位怕风怕冷,随时保暖必不可少,这是治本。上述所有治疗都能够缓解疼痛,是急者治标的方法。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431918.html

上一篇:[转载]抗日时期:岳麓书院山长裔孙在株洲的酸楚回忆
下一篇:[转载]科学往事:争论改变世界
收藏 IP: 223.74.106.*| 热度|

4 尤明庆 宁利中 农绍庄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22: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