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祭奠先父诞辰100周年(6)

已有 849 次阅读 2024-5-15 08:55 |个人分类:谈情说爱|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31] 这是1993年发表在《孝感日报》上的文章——“脆弱的生命”

去年秋天,父亲去世了,两封加急电报一起带给我这意外的消息。我们急急忙忙地收拾东西,匆匆赶回广水老家。父亲躺在客厅的木板床上,他一动也不动,香雾在头前飘绕,冰袋布满周身。身边陪伴着泪流满面的母亲,还有姑姑和妹妹们。掀开头布,他那昔日精明的大眼睛,微微闭合在深凹的眼眶里,长而浓密的眉毛,由浅而深的鱼尾纹,一切容态依旧。他似乎正在熟睡,只是缺少了气息和消失胸廓的呼吸运动。我哭不出来,把脸贴在他丧失了神气的额头上,静静地呆立着……

生命是脆弱的,对于饱经风霜、身体受到摧残的老人尤其是这样。那天上午,他感到不适,但仍然坚持跟我们写了最后一封信,然后要母亲陪他去医院。没想走到半路,一口痰涌上来,堵住了气管,涎水顺着嘴角往下流。母亲要他歇一会,他用手指指前面的诊所,拼着命挣到那里,刚坐上板凳就溜下去了,并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我没有想到,他会走得这样匆忙,连一句话也没有留下。就在那一瞬间,他把68年的风雨奔波,以及奋斗和追求都划上了句号。无论是爱和恨、苦与乐,还是尊贵和高尚、贫贱与卑微,对他再也不显示任何意义。我猛然感到,人在生与死的搏斗中,显得多么脆弱,一个鲜活的生命转瞬间就消逝在上帝的召唤之中。也许,这脆弱本身又蕴涵着某种顽强,父亲在生命最后一刻仍然竭尽全力,他虽然没有保全性命,但终于到达了诊所,那个展示着希望的地方。

脆弱的生命往往映衬着倔强的精神。在我们家乡的沙河边,父亲亲眼见过一位提鸡蛋过石板桥的乡下老太太,那位老人坚持将一篮鸡蛋完好无损地提过了桥,放在岸边,人却躺在蛋篮旁再也爬不起来了。父亲设想:那位不知姓名的乡下老人一定赶了很远很远的路,她希望满篮的鸡蛋能换回一些钱解决家里的急用,她一定在桥上就发病了,可能是心肌梗死,更可能是脑溢血。她生命的最后念头是无论如何要保住鸡蛋,她做到了,鸡蛋一个也没有损坏,但都是用生命换来的。

父亲小时侯,家乡里土匪闹得厉害。有一次,肖家杆来了,爷爷奶奶慌忙收拾家杂,全家背背扛扛和乡亲们一起赶往几里路外的山寨,9岁的大姑妈担负着背3岁的父亲逃亡的重任。他们及时躲进了山寨,但大姑妈放下父亲就吐出了鲜血,那也是一种近乎致死的求生行动。

父亲年轻时,从沦陷区逃亡到重庆求学。他水性不错,一次和同学打赌,在涨水季节横渡长江。没想刚游到江心,一个旋涡把他卷到了江底。他急中生智,拼命横过身来一蹬,虽然摆脱了死亡威胁,脚却被江底的石头划开了一条大口子。而且顺江漂流了20多里,才被同学救上岸,他已经精疲力尽,出了不少血,但终于从死神手里挣了回来。

父亲中年时,碰上了反右运动,劳动改造加自然灾害,不少人都没有熬过难关。他们农场里饿死的、病死的、自寻短见的,时有发生,甚至有人饥肠难挨,偷偷打开红薯窖而撑死在里面。父亲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挖地劳动,管教人员别出心裁,将每个人午餐的一碗稀粥放在地头上,必须挖到终端才能进餐。临近下午了,大多数人已经吃到了自己的一份粥,有一个体弱者实在挖不动,才挖了一小点就躺下了。当他看到别人已经收工,就艰难地朝地头爬去,但是在离粥还有几步远的地方停下了,他终于没有吃到这救命之粥。

父亲老年时,他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复职后他要夺回失去的损失,认真地备课,声嘶力竭地教学,终于病倒了,他是大汗淋漓地倒在讲台上之后,才回家休息的。后来,他的身体完全垮了,每当有同事先他而去时,他总是十分惆怅,可能预感到死神正在临近。这次就一下子解脱了,尽管他挣扎着到了诊所。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是以怎样的毅力在与死亡抗争呢?

一切都过去了,消失了。生命是什么?对于个体而言,生命是得而复失,生命是瞬息即逝,生命是索命阎罗催逼下的奔跑,生命是对热爱生命者的惩罚;只有死亡是永恒的!面对死亡,不能不让人感到生命的脆弱:凡由时间赠予的,都由时间带走了;凡是现实存在的,都由现实所遗弃。一切的得到都会失却,一切的追求都是过程……

 [32] 父亲临终前,将他的部分诗词编了一个小集子,署名《雁声集》(作品的诗词部分)。《雁声集》包括8个方面内容:学子篇、杂兴篇、读史篇、时令篇、禽兽篇、草木篇、对联篇和地理篇。在诗词集的前面,有一个简短的自序:

雁之声,嘎嘎也。其音浊以浑,无黄鹂之婉转,无紫燕之和鸣;其调直以平,无苍鹭之孤哇,无白鹤之长吟;其性淡以清,无鵓鸠之急雨,无杜宇之催耕;其质鲁以矜,无鹦鹉之学舌,无鸲鹆之传声;......呜呼,嘎嘎者,胡为乎其鸣?

古人云,“诗言志”。这个自序既是他对自己文字的评价,也抒发了他朴实的创作理想。想起被苏东坡奉为知己的第三位夫人王朝云:“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

当然,父亲与“全才式的艺术巨匠”不可同日而语,尽管他的文字也有点不入时宜。但他追求自己的独特的“雁声”,也是可歌可泣,可赞可叹。据考,家鹅是由古代的鸿雁和灰雁驯化而成,父亲终其一生,犹存野性,可见其独立精神与自由灵魂。

为了深入理解他的这个“自序”,我查找了相关鸟类的一些知识。黄鹂鸣声洪亮悦耳,古代文人有很多描写黄鹂的诗词,杜甫在《绝句》中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可谓脍炙人口。紫燕是一种迁徙于大洋两岸的候鸟,它们以独特的方式,演绎了天地间动人的情与爱。苍鹭是一种大型水边鸟类,栖息于江河、溪流、湖泊、水塘、海岸等水域岸边及其浅水处,性格孤僻,它通过鸣叫来发出预兆(即将到来的事件的信号)。白鹤在中国文化中占一席之地,象征吉祥长寿洁白一身体现白鹤纯真之雅,也代表着吉祥如意。鹁鸠鸣叫,细听起来节奏很分明。“鹁鸪、鹁鸪、鹁鸪”,节奏较快,似其心情亢奋。杜宇即是杜鹃鸟的别名,又叫布谷鸟。传说的杜鹃啼血,因为其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所以又有杜鹃花的颜色是杜鹃鸟啼血染成之说。鸲鹆俗称“八哥儿”,其貌不扬,其声不佳,但千百年来却深得人们的喜爱。

虽然,各种雀鸟都有自己的秉性,而父亲以大雁自比,虽属“诗言志”之桀骜不驯,犹有低头人生的万般无奈。这里,仅录入他50岁和60岁的两首“自寿诗”,看看他是如何“战战兢兢”而又义无反顾,如何嫉恶如仇而又相信未来。

半百自寿(1974年)

久搏山洪逆水游,行年五十忆春秋;饕蚊夜夜血红枕,义务年年霜白头。

识字辨音三豕误,残书破纸六丁搜;自由职业终成幻,不信激流腐不湫。

不信激流腐不湫,内忧外患总依旧;多灾不验兴邦兆,讹诈必生弊政瘤。

每怯风狂掌遮眼,不期疮急祸临头;天气力争节日美,愤将风雨洗离愁。

喜晋六十(1984年,时右派平反已五年)

不悔行年六十秋,喜看真理已抬头;残书烧尽卑秦火,全国刑余纵楚囚。

物到极时必巨变,事非实际岂能留;春园自应百花放,试问谁堪锁众口。

教书生活添清风,作业勤耕一牯牛;辨字唯恐同亥豕,释词又怕悖春秋。

只因师表多青脸,致令光阴误白头;更叹九泉冤屈者,阴森惨淡尽文囚。

两斗三批人变鬼,盲氓办铁诚戏猴;楸心饥饿疑肠套,拆骨疲劳恨日头。

窃据一官皆逆子,役耕四野半书囚;是谁重谈天方夜,嵩目时艰数十秋。

累累往事化烟云,尤记当年文字狱;有人恭顺驯如犬,偏我憩顽笨似牛。

阴雨长年皆苦旅,西风何处不添愁;负冤走过千关险,雪霜冗日染白头。

黄粱好梦终将醒,历史长河总东流;生态平衡水北调,经济复苏富西行。

飞红果实甜人眼,滴翠园林卧乳牛;知识撑开科学天,欢庆四季尽金秋。

己巳年春呈樊兄惠赠书笔

1989年4月18日,父母亲到华中农学院(现华中农业大学)拜访岳父母,两家相谈甚欢。临行时岳父赠父亲书笔(他们都爱写毛笔字),父亲当即赋诗一首:

浊眼昏花绿野农,

皱纹改尽少年容。

赠来书笔知君健,

涂以墨鸦愧我庸。

雨后夕阳天色霁,

风中岁月老情浓。

纵观万物随时变,

回头东向醉千峰。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434145.html

上一篇:祭奠先父诞辰100周年(5)
下一篇:[转载]抗结核药用植物的种类特点及其国内外比较
收藏 IP: 223.74.153.*| 热度|

4 王涛 张晓良 郑永军 崔锦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2: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