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中医技艺如何走出其哲学化母体(2)?

已有 2280 次阅读 2019-10-31 14:41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化, 中医技艺, 哲学化母体

王维武:最近病人多,加以录一些科普教学视频,所以特别忙。中医科学化、中医现代化、中医标准化、中医客观化、中医量化……有太多学界一直争论却悬而未决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证据”二字,而证据又与标准化、客观化、量化、科学化等息息相关。我们说病人“上火”了,但上火的证据拿不出,人家就会认为你胡说八道。但如果我们硬性规定,只要有舌质红(红到如何由机器判定)、脉数(什么是数由机器判定),自觉发热(由病人自己填写VAS),三项加起来超过多少分便就是“上火”,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由任何一台按同一标准制定的机器都可以做出同样的判断,人家还有什么话说呢?西医没有误诊误判吗?为什么大家还是趋之若骛呢?因为大家觉得看得见摸得着啊!

大家知道民间跳大神的会对他的雇主说,“你鬼附身了!”至于鬼,除了跳大神的巫婆神汉本人,谁也看不到,有知识的人对之产生怀疑是必然的。中医不同的是,她能为患者解决问题,所以人家才不怀疑是巫神之属。但如果我们非要故步自封,认为几千年如此,就一定只能如此,中医的现状便如传统文化的过去,会被冲击得七零八落,皮毛不存。我们现在有好的政策、好的国际大环境,应该借此东风,大力推行中医现代化(未必是科学化)、大胆解构重组、大胆创新。我前此提出,谨防打着中医科学化的旗号消灭中医。科学精神与科学是两个概念。试图调和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的“超弦理论”,至今仍然不能获得科学证实,但不妨碍它成为一门科学理论,原因何在?发人深思。

吕永赟:“打着‘科学化’的旗号消灭中医”,这样的说法经常有人提到,原因是对“赛先生”理解不准确的“科学主义者”们,乱用科学的概念,违背科学的精神,对中医的不够科学的内容甚至玄学内容的否定时,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泼掉了,否定和打击中医明显是扩大化了嘛!

我作为中医出身,最喜欢看批评中医的文章,对中医有理有据的批评,是对中医最大的帮助,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中医胡乱的吹捧反而是“捧杀”。无论肯定或者否定中医,必须有坚实的证据。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是毛主席倡导的对待如中医等复杂事物的基本方法,但证据必须充实。捍卫中医的,捍卫的部分,往往是理论,这些多数是哲理,而不是医理。而且中医理论多歧,足以亡羊。哲理既不能证实,也难以证伪,还不能切实指导临床,临床实践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按照发展的观点来看,中医是先有药物治病的经验,然后发展为复方,再后来才出现理论。先有经验,后有理论,且理论多而互相冲突,学习者也不能真正学会,原因是理论创立者本身就含糊不清。

中医的根本,是方药治病的经验,而不是那些后来掺入的哲理。中医需要能切实指导临床的医理,这种理论必须既能被证实,也能被证伪,有效则说明理论正确,无效则说明理论错误,这样的理论才是真理论。

换句话,就是“中医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如果能切实指导使用方药,提高临床疗效,则这样的理论就比较可靠,否则就没有实际的用处。

只有某某人会有,其他人都用不好,这样的理论也没有什么真正的用处。大道至简,好的理论,应该是多数人都会用,只有少数人会用的,那可能是玄学理论,其实所谓会用的这个人,也经不起检验。能把中医方药经验用出好的疗效来,这才是真的“中医”。

理论再高明,疗效不佳,或者师父会用,徒弟不会用,应该先怀疑师父是不是真的疗效很好,这些年道听途说的捏造名医的光辉事迹,基本上都是宣传,不靠谱的居多。

反对中医的,除了批判中医理论,指责很多临床都淘汰不用的药物,或者巫术之类,显然也不客观。砒霜从大毒,到三氧化二砷,这应该是诺贝尔级别的贡献,怕是因为年龄问题等不到了。但“以毒攻毒”的理论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可能救人,也会害命。一旦变成三氧化二砷,科学化了,就能做到治病有效,对人也比较安全了。

巫术,祝由,已经升华成了心理学。金汁,启发升华变成了“粪菌移植疗法”。幽门螺杆菌的发现,让好多中国医生懊悔。中国民间使用痢特灵治疗胃溃疡的经验,普及到所有的医院,消化科的医生多数都知道,用抗生素治好了溃疡病,有人可能也想到过杀菌的问题,没有继续深入思考,都会抗菌治疗,却没有想到细菌导致溃疡病的问题,才会大大的遗憾。其实,半夏泻心汤等黄连黄芩类方,几千年的治疗胃炎胃溃疡的经验,关键也是抗幽门螺杆菌的问题,黄连素也作为三联四联疗法的替换药物之一。

科学化不会消灭中医,可以与西医互相补充,融为一体。

&明:链接谢望时“小小年纪口气大,宝宝口臭真的是因为肠胃不好吗?”

现代医学对口臭的认识是何等到位啊,清晰、纯净、严谨,这才是真正的医学。那些不关注口腔局部,不进行细致入微的牙齿与舌面检查,仅凭问问症状,三个指头与舌苔就判断为胃热上火,难道不草率吗?如果说这就是医学,那么医学的门槛也太低了。

中医的整体水平不高,与行业门槛过低有关。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采取淘汰制,因此,从业人员整体素质高。古代中医的从业人员参差不齐。而其中文人治医尤甚,这也是中医玄理化的因素之一。

吕永赟:确实,门槛太低是关键。儒生治医,科学性不足,喜好夸大,其实内心也是惶恐不安的,自己到底是如何水平,心里基本是有数的,不敢给亲人用药就是明证。

中医治疗口臭,基本的原则是调理脾胃。但是真正起作用的还是:攻下是针对宿食积滞,里实热证,兼抗菌作用;清湿热除了针对胃热/湿热,还兼能抗菌;健脾胃主要是助消化;芳香健脾祛湿,除了促进消化,还能抗菌,并能遮掩气味。其它刷牙、漱口或者芳香,或者含化等等,除了饮水、刷牙、漱口,减少残渣从而减少细菌孳生,亦大抵如此。

中医科学化就是找准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讲实际上的道理。

附谢望时:小小年纪口气大,宝宝口臭真的是因为肠胃不好吗?

传统观点认为的“肠胃问题”会引起口臭是一种误解。


因为食管在正常情况下呈收缩、闭合状态;偶尔的嗳气可能带出胃中的臭气,但基本上不可能发生气体持续地逸出。

但不少家长都有过一种体验,就是当孩子还是小婴儿的时候,他们的呼吸是一种非常好闻的奶香味;等孩子大一点时,有些就开始出现类似中年油腻大叔的口臭味。

娃毕竟是亲生的,当然不能嫌弃,但也不免让人担忧,既然不是“肠胃问题”,孩子小小年纪就这么大口气,是什么问题呢?

1)口腔问题

口腔的特点注定了他特别容易酝酿臭味:第一,它的温度和湿度适宜细菌繁殖;第二,它拥有丰富的材料来供细菌分解,生成臭味,这些材料包括了停滞在口腔中的唾液、食物残渣、脱落的上皮细胞以及进入口腔的鼻后滴漏中存在的蛋白质和糖蛋白中的某些氨基酸。

分解的产物中,挥发性硫化物(volatile sulfur compound, VSC),如硫化氢和甲硫醇是引起口臭的主要原因,另外一些产物,如吲哚、含氮化合物、芳香化合物也能促进口臭。

牙齿间及舌背后部的细菌性蓄积物是引起口臭的主要原因。图片来源:www.mayoclinic.org此外,口臭与牙齿间的卫生和随之发生的牙周问题直接相关,诸如牙龈炎症、牙周炎等口腔病变,不恰当的牙科修复、牙脓肿以及未清洁的假牙,都可能导致口臭。也正因为如此,使用牙线和保持口腔卫生可以降低口臭的发病率。

口干能引起口臭。唾液能帮助清洁口腔,移除能引起口腔异味的物质。有些口干患者会出现口臭,就是因为唾液分泌减少。另外,早晨起床容易口臭,是因为睡眠状态下更容易口干,有些人睡觉还是张口呼吸,会加重口干症状。

2)非口腔问题

在非口腔因素引起的口臭中,最常见的问题来自于鼻腔通道。对危险缺乏认知的孩子,将异物插入鼻腔引起发臭是鼻源性臭气的常见原因。有些异物可能连医生都闻所未闻,家长更是连异物啥时候进去的都不知道。这些异物有气门芯帽、水精灵、水发球、电池、纽扣甚至还有小猪佩奇。

鼻恶臭还提示可能有明确的鼻腔感染,如鼻窦炎或影响鼻腔气流或黏液分泌的问题。除鼻腔问题外,还有一小部分口臭与扁桃体有关。形成于扁桃体隐窝中的「扁桃体结石」含有厌氧菌,能产生挥发性硫化物,被认为与口臭有关。

3)食物和药物问题

能引起口臭的食物:洋葱、大蒜、香料、烟草、酒精、槟榔等;能引起口臭的药物(化合物):水合氯醛、亚硝酸盐、二甲亚砜、吩噻嗪、安非他明等。长期吸烟、喝酒、嚼槟榔的人,不仅在致癌的边缘试探,想必是很多气味敏感人士的梦魇,孩子更不能养成这些坏习惯,能劝诫一个就劝诫一个。至于其他食物和药物引起的口臭,基本都是暂时性的,随着时间会慢慢消逝。

吕永赟:口臭的鉴别诊断。

1)头颈部疾病

食用产生气味的食物,如洋葱或大蒜;牙病,口腔异味,导致口腔黏膜病变,可由长期经口呼吸引起(如鼻息肉、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药物副作用、唾液腺疾病或脱水;牙周病/牙龈炎,牙齿或舌上细菌蓄积,义齿异味,牙齿矫正器,口腔脓肿(未经治疗的龋齿、牙齿骨折或卫生不良引起),扁桃体隐窝内食物残留,牙齿食物残渣未清理

上呼吸道疾病,口腔粘膜病,鼻窦炎(上颌窦常见),咽炎,扁桃体炎,扁桃体脓肿,过敏性鼻炎,鼻后滴漏,鼻腔异物。

2)全身性疾病

肺源性疾病: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症,肺炎,肿瘤,结核。

胃食管疾病:胃食管反流,岑克尔(咽喉食管)憩室,粪石.

3)其他诊断

吸烟或饮酒,糖尿病,尤其伴有酮症酸中毒,尿毒症,三甲基胺尿症(鱼腥味),肝衰竭(肝病性口臭),月经期可加重口臭。

吕永赟:足见单纯中医的治疗,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找到原因,疾病的诊断是首要的。

杨大华:记不清哪本书看过这个病例。一个咳嗽的病人,中医怎么辨证都无效。后来,耳科医生发现耳道有大量耵聆,取出后咳嗽自愈。这是耳部原因导致的咳嗽。我也有同感。每当掏耳朵时,就会剧烈咳嗽。刺激外耳道后可以通过反射出现咳嗽。这种咳嗽如何辨证?

古人说,治病不明经络出手便错。应该是不明诊断,出手便错。

吕永赟:这是神经关联的反射,弄清原因,明确诊断,治疗方案才有针对性,未必需要中药方剂,自然谈不上辨证问题。

学中医出身的,分析病证,很容易先往中医辨证上考虑;学经方方证,的很容易先往处方上联想。

这是中医出身的我们需要极力避免的。西医出身或者受过现代医学严格训练的,一般先考虑明确诊断。中西医结合的,也应该先考虑明确现代医学诊断,然后再考虑中医的辨证。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204223.html

上一篇:中医技艺如何走出其哲学化母体?
下一篇:[转载]埃斯蒙德·雷·朗:《病理学史》(1)
收藏 IP: 120.229.75.*| 热度|

3 郑永军 范振英 刘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20: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