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孝庆
疫情里的差异
2020-3-23 07:41
阅读:1593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个全球性、时代性、典型性事件。现在疫情还是正在进行时,要对疫情进行研究还有点为时过早,不管是病毒的起源、疾病的治疗、还是人们面对疫情的态度、政府和社会控制疫情的方式、手段,很多情况、信息还不清楚、明朗。

疫情期间,我们居住在中国湖北之外的重灾区-浙江温州,儿子在德国的重灾区巴登-符腾堡,我们基本上每周视频一次。前期都是儿子关心、问候我们,现在是我们要求儿子每天报个平安。好在我们本来都是宅族,又都在高校,儿子搞数学的,我是搞哲学社会科学的,都可以在家工作,疫情对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影响都不大。

春节过后,疫情开始让人担忧。儿子问我们要不要口罩,我们就储备了十余个,觉的自己不出门,应该不需要。儿子说,在德国不是病人不能戴口罩。后来知道,几乎整个西方都是这个观念,只有生病的人才需要带口罩,换句话说,你戴口罩上街,别人就会把你当成病人。我自己也没有戴口罩的习惯,回想了一下,国内开始流行戴口罩似乎是从雾霾开始的。所以,这究竟是文化差异,还是环境、生态差异造成的?

对待病毒的态度,国内从病毒确认开始,就与2013年的非典联系起来。那一年春天,我正奔波在考博的路上,记得四月份考完最后一个学校苏州大学返回正在就读的石油大学之后,就开始封校门,不准出入了。可能因为当时信息通讯还不是很发达,特别是网络、手机还不普及,恐慌情绪在校园里感受还不是很厉害。这一次,信息的网络传播,特别是一些不确定的信息的传播时不时会造成心理冲击。国外一开始并没有我们重视病毒,不知道是不是与没有非典的经历有关,还是传播的信息或传播信息的状况造成的结果。

从体制、机制上看,不同的民族-国家,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至于结果,还需要再等一阵子,希望不需要等太久。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衡孝庆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2774-122481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