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pd55 追求科学,勇于探索,苦海无涯,愿作小舟。

博文

115号元素存在又添新证据

已有 11731 次阅读 2013-9-2 11:53 |个人分类:新观察|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元素周期表, 超重元素, 115号元素

115号元素存在又添新证据

诸平


据美国化学会《化学与工程新闻》(C&EN周刊2013830出版的第91卷第35期报道,科学已经再次检测到115元素的相关信息,如果第115号元素得到认可,这意味着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空缺又将被一种新元素填充,超重元素的预言再次得到证实。按照IUPAC对超重元素的命名原则,115元素的元素符号应该为Uup

发现第115号元素的新证据研究是由一个国际性的研究团队合作完成的,研究人员首次用x射线检测方法得到该元素存在的新证据,这也是Uup首次报道被发现以来10年时间后的又一次新发现。该研究成果在新一期美国《物理评论通讯》(Phys. Rev. Lett.)杂志发表,研究报告声称,第115号元素的存在又添新证据。如获认可,元素周期表将增加一种新成员。

Uup首次报道是2003924,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发布消息称,他们已成功合成了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15号元素,并再次证实了原子核物理中的稳定岛假说。为了合成第115号元素,尤里·奥加涅相院士领导的科研小组用加速到1/10光速的钙离子20Ca)轰击用镅元素(95Am)制成的靶,并在分离115号元素的原子核后进行了衰变记录。3次实验记录的原子核衰变过程完全一样:经过5次持续时间大约20秒左右的α衰变后,得到了105号元素Uuq的同位素,存在的时间超过了20小时,从而再次证实了稳定岛假说。

合成Uuq的工作是在2003714810,在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的加速器上进行的。当时参与Uuq合成的科学家除了来自俄罗斯的之外,还有美国的科学家也参与了其研究工作。尽管科学家声称他们已经合成了Uuq,但是由于这种元素具有高放射性,会在不到一秒时间内衰变成其他元素,即很不稳定。所以对于2003年俄美科研人员首次发现Uuq的结果,一直尚未得到最后确认。相隔10年之后,瑞典隆德大学 LundUniversity)的核物理学家德克·鲁道夫(Dirk Rudolph)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德国达姆施塔特( Darmstadt)的GSI重离子加速器中心,科学家的实验结果再一次为Uuq的存在提供了新证据,研究结果201387在《物理评论通讯》(Phys. Rev. Lett.)网站发表了“115号元素衰变链的光谱学”研究结果——D. Rudolph et al. Spectroscopyof element 115 decay chains. Phys. Rev. Lett.2013829GSI网站也有相关报道——“Newsuperheavy elements can be uniquely identified”。

科学家采用高分辨率的α射线、X射线和γ射线重合光谱实验,在德国达姆施塔特( Darmstadt)的GSI重离子加速器中心进行了相关研究,用钙(20Ca的同位素48 Ca轰击用镅元素(95Am)的同位素243Am制成的靶,进行融合蒸发反应(fusion-evaporation reaction),分离得到115号元素的原子核后进行了衰变记录研究,检测到30相关的α衰变链。观察结果与以前源于Z = 115Uuq元素衰变链相符合。这项发现再次证明了第115号元素的存在,不过它要等待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认可,才能获得正式名称并被纳入元素周期表。

  化学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序号在92以后的重元素在自然界中难以稳定存在,只能人工合成。近年来,科学家合成了一系列超重元素,第115号元素的两个近邻,第114号和第116号元素已经于2012年正式成为元素周期表的新成员。元素周期表(见上图)中,第7周期已经基本全部填满,按照目前周期表的元素排布规律,第119号元素将可能成为第8周期的第一种元素,也应该是碱金属族最重、最活泼的一种元素。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2210-721687.html

上一篇:MR2013年8月份数论最新文献题录(附件269条)
下一篇:值得借鉴的化学教育实施方案
收藏 IP: 61.134.23.*| 热度|

1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7 05: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